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948|回复: 3

[养生交流] 阳历2013年4月4日22点零3分清明:关注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13清有节交节时间为:阳历4月4日22点零3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此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因此,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平日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等。不宜进食笋、鸡等。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
       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很容易触景伤情,产生不良情绪。因此,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尤其要关心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汉中第一网提示: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广大市民在扫墓祭祀时应注意消防安全,不要乱扔烟头、随意焚香、烧纸钱及放鞭炮,离开前将燃灰清理干净并确认完全熄灭后再离开。在家中使用烧香点蜡等有明火的方式祭拜的,应等祭拜结束后掐灭明火或者等火烛熄灭后再去做其他事情。如不慎引发火灾,应立即请求周围群众及园林工作人员支援,同时及时拨打119报警。
      为消除安全隐患,市民也可选择献花、祭拜、上网祭奠等文明祭祀方式,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晓晨)

       另:2013年清明放假安排:4月4、5、6三天放假,4月7日上班
a
0 0
  @ME: 
发表于 2013-4-1 09: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教你赶走“春燥”
         暖煦的春风吹暖了大地,也吹来了起皮的脸颊、干涩的眼睛和肠道的“难言之隐”。干燥,是春天最典型的特点,如果你只把它的“攻击对象”设定为皮肤,那就大错特错了。干燥可比你想象的更有“杀伤力”。春燥是人在春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未来一周,我市主要以晴好天气为主,预防春燥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我市中医主任医师段青松认为,春燥不仅易诱发气管炎、肺结核、肠道疾病,还易导致老年人旧病复发。
                           “春燥”产生的原因
       漫长的冬季,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人们穿起厚厚的棉衣,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烫口的热粥、热汤,有些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或痰热。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大地水分易蒸发,阳气上升,郁热被风气所鼓动,就会向外发散,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此外,连续晴好的天气使原本就干燥的空气中易滋生细菌,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出现相应的病患。这即是人们常说的“春燥”。
      “春天皮肤干燥、眼部干涩、嗓子嘶哑,并且经常干咳,这些都是春燥的前兆。”段青松说。春燥轻则导致上火、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因此,春季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
                         春季防“燥”有讲究
       段青松介绍说,清除积热的方法很多,在症状轻微时一般不需要服药。
      水和蜂蜜是化燥必备。春天,干燥的天气容易消耗掉人体内的水分,所以,春天多喝水是第一要务。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是“健康长寿的妙药”。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温蜂蜜水,对化解“春燥”很有好处;
       多运动,提高免疫力。常到空气清新的园林山野之中,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
       多吃一些滋阴生水的药膳。例如枸杞、麦冬,也可搭配些补气养血及润肺的药膳,例如党参、大枣、黄芪、当归、龟胶、桔梗。对于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来说,还可适当用些养心安神的酸枣仁、柏籽仁等;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切忌连续“作战”娱乐到午夜;
      适量吃些寒性果蔬。既然是“上火”,那么就需要寒性的蔬菜或水果去火,比如芹菜和梨子。芹菜可以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的人来说很有益处,梨子是众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番茄、香蕉等,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
      调畅情志,心态平和。春燥对于许多气血不和的女性而言,最易导致血液循环差,从而造成烦躁、气慌、易怒。因此,春季也要重视精神调养,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以顺应春季升发之性。( 刘利)

a
0 0
  @ME: 
发表于 2013-4-4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4个必须知道的习俗告诉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四月最常见的一句诗了。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朦胧,扫墓祭祖可能有点不方便,这几乎是清明必须要进行的习俗之一,但又不是唯一的,看看还有哪些呢?

祭祖扫墓
  俗话说:“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孝敬老人、敬重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尽孝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祭祀祖先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为去世的祖先扫墓。扫墓时,不仅要烧冥钱,还要把亲人坟墓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并为坟墓填上新土,然后将鲜花、酒食、果品等供祭在坟墓前,行叩头礼进行祭拜。除祭祖之外,人们还分出一部分食品和纸钱,抛与四面八方,给野鬼孤魂享用,以防止他们抢夺先人的祭品。有些地方在祭拜之后,还有一种“食祭余”的风俗,大家一起享用祭祀过的酒食,各地关于这种活动有“吃会”、“吃清明酒”、“散清”、“吃清”等不同的称呼。清明节祭祖扫墓,表达了人们对去世的亲人无限的哀思。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明节伤感肃穆的特殊气氛。
  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亲情。清明祭祖扫墓,有利于强化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维护团结,增强家庭、宗族内部的血缘凝聚力,从而达到敦亲睦族的目的

放风筝
  清明前后,春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在中国古代,风筝又叫“纸鸢”、“风鸢”,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一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小孩子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
  在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带走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象征着自己的疾病、晦气都让风筝带走了。《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李纨劝林黛玉:“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去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这一风俗在今天仍有遗留。在天津,人们在清明放风筝时,也将线剪断,任凭风把风筝吹走,认为这样可以去病消灾。在山东曲阜一带,忌讳断了线的无主风筝飘落居民家中,如有这样的风筝落入院中,则将风筝压在磨盘下三天,来驱除不祥。不过,今天人们在清明节放风筝,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锻炼娱乐,去病消灾的色彩已经淡化。当代中国最有名的风筝盛会是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开始,每年清明节举办,潍坊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

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所以清明节也叫“插柳节”。关于清明插柳戴柳习俗的来源,人们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百姓种植百谷的“神农氏”。有人认为,传说介子推死于柳树之下,清明插柳是为介子推招魂。有人认为,当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所以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的说法,清明插柳可能由此而来。还有人认为,古人相信鬼怪害怕柳木,“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齐民要术》),清明又是鬼节之一,值此柳条返青发芽之际,人们插柳戴柳,能够消灾避邪。
  各地的插柳戴柳风俗有所不同,插柳戴柳也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将柳条插在屋檐下、大门上,有的将柳条插戴在头上、插在发髻上或别在衣服上。在辽宁,小孩子将柳枝折成柳圈,戴在头上,叫做“柳树狗”。在浙江,青年男女都编柳枝戴在头上,有“今世戴杨柳,下世有娘舅”的说法。有的地方,用柳枝供奉于神主前或悬挂在屋子的一角,还有的地方吹柳笛、吃柳叶,认为这样可以祛病避邪。
  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枝也成为一个象征离别的意象,为历代的文人所歌咏。《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汉乐府《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杨巨源《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近人李叔同的歌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无不以杨柳起兴,抒发令人断肠的离情别意。人们之所以把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送别表示殷切挽留的意思。二是因为杨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杨柳易活,以柳入诗,寄寓祝福,希望远行的友人能很快适应异乡的水土。
  无论人们赋予柳枝怎样的文化内涵,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柳枝在初春冒芽返青,是春天的标志,象征着绿色和生命。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因此,清明节插柳戴柳,同时也是人们热爱自然、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反映。

踏青春游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在春风的吹拂下,野外长出了青青的小草,鸟儿们开始歌唱,景色多么美丽啊!这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在清明节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中国古代,把春游叫做“踏青”,所以清明节又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踏青节”。
  北宋年间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京以汴河为中心的生活景象。画中第一场景就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画的主体部分描绘了汴京的街市,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当年北宋汴京地区人们在清明时节郊游和贸易的盛况。
  清明踏青传承至今,已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习俗活动。每到清明前后,正是全国各地春游的高峰期,人们纷纷外出,参观名胜古迹,观赏青山秀水。在很多地方,踏青和扫墓是并行不悖的,扫墓过后踏青享乐是许多人的选择。因此,清明节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方面人们扫墓祭祖、追思先人,一方面人们又踏青游玩、欣赏美景,肃穆、感伤和轻松、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在同一个节日里几乎同时得到了表达。
a
0 0
  @ME: 
发表于 2013-4-11 0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的雨
      清明的雨,表情最为丰富。
      你可以想象,天上那一朵云彩,或许是从高山上飘来的雪花,或许是小村升起的炊烟,或许是树梢上轻移的风筝,或许是哪位神仙家走失的羊群。人们羡慕它自由自在的同时,它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它很孤独,找不到可以相亲相爱牵手一生的另一朵云,找不到可以歇脚的山巅或者寺庙,找不到可以诉说衷肠的高山岩石,找不到可以并肩飞翔的岩鹰或鸿鹄,只好以一种落寞无比的心情在流浪。它可能经历夏天的惊险,靠顽强的意志支撑而没有成为夏日暴雨的帮凶,没有落到地面加入狂嚣的洪水施行残暴;它可能走过秋天的忧伤,面对瑟瑟秋风、面对粒粒寒霜,没有加重叶落草黄的衰败与惆怅;也可能度过漫漫长冬的无助,仁爱之心让它没有成为北方的大雪,没有成为南方的冻雨,而是仍旧以云的姿态继续孤独飘荡。
      于是,它来到了四月,被牧童的柳笛声吸引,为燕子回归家门而欣喜,被清明时节绿柳与红花的故事感染,更被上坟扫墓人的悲哭声感动,便也跟着悄悄地落泪,落成一场缠绵悱恻的春雨。在落向地面的瞬间,这朵已经疲惫至极的云终于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化作春雨之后的幸福与美好。也许是拉近距离的缘故吧,在它眼里,往日陈旧的小村竟然是如此温馨,往日渺小的小草竟然是生机盎然,往日没头没脑乱飞因而显得滑稽可笑的蜜蜂竟然是如此勤劳,就连在野外脏兮兮玩耍的孩童,也是那么可亲可爱,忍不住就想去抱抱他们,亲亲那粉嘟嘟的小脸。
      清明的雨,本为悲伤而来,它只想浇灭野外坟地燃烧纸钱的烟火,只想洗涤人们心头思念祖先的哀痛,不料却与桃花偶然相遇,被人们酿成一壶美酒,摆到杏花村的酒桌上,让人们品尝生活的原味。清明的雨,在美丽春天感染下,很快忘记了悲伤,成为春日人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它以自己的纯净洗去花瓣上的浮尘,它以自己的柔情增添黄莺悦耳的啼鸣,它以雨的形式让草木庄稼解渴,它以水的形态让大地润泽芬芳。随着清明远去,你还会闻到一股稻谷的馨香,那不是一种错觉,那是谷雨来临之时的振奋,那是春耕开始的激情,那是去往春天深处的通途,那是一杯朗朗春日预祝丰收的庆功酒。
      清明的雨,本来只是普普通通透明的水滴,谁料被春风当成颜料,在大地上随便那么轻轻几笔,就勾勒出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画卷。(谢祺相)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