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发表于 2013-4-19 1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旱中的洋县下赵村4 N) X( W- I K0 J
* q# }- j0 ~( ^- l; Q/ Z) g 在村民家中能盛水的器皿都装满了水。 `: a! u9 D$ d( m
& r7 K1 q% ]+ g, c- J; F8 T% | 去冬今春,我市部分乡镇遭遇干旱袭击,不但群众生产用水无法保障,甚至连基本生活用水也无法满足。4月16日,记者对我市洋县部分乡镇的旱情进行了报道,感受了一下他们的缺水生活。4月16日,晴,气温15至29摄氏度。, m n/ o4 f! V* Y
( r W0 ^" s! g. s3 |7 }' m3 G8 r) m 虽是仲春时节,但太阳已有夏天那种火辣辣的感觉。早上9 时30分左右,当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赶到洋县戚氏镇下赵村——这个位于丘陵上的村庄时,该县抗旱服务队的车早已到这,开始给群众送水。村民们也排起队轮流接水,他们有的拿着塑料桶、有的拿着塑料壶、还有的推着简易的储水车。送水车旁年届五十的下赵村支书王忠一边帮着抗旱服务队维持秩序,一边默记着谁还没来,提醒来接水的人,回去的时顺道再把没到的叫一声。
( y, |; P/ C& {# A: c/ k: x" P r5 i) Y
老王告诉记者,以前该村吃水全靠2003年村上打的两口井,但从今年3月22日开始,村里的井里就抽不出来水了,村民的吃水基本都依靠抗旱服务队送。1 u/ F4 }1 u, K
; x5 L4 `; V, Q ]* J1 m! B, o
在接水的队伍中,下赵村6组王俊中家的几个新塑料水壶格外显眼。他告诉记者:“现在吃水是全家的头等大事,这大塑料水壶就是专门为了接水而买的,这样每次可以多接一点,少跑几趟。”今早他和媳妇早上7点半就来排队了,来回已跑了好几趟。说着他将水箱提上了电动车踏板,一溜烟驶向了坡下。而作为村支书的老王,他每天6点钟就得起来,除了自家要接水,更重要的是联系抗旱服务队,通知村民到送水点取水。如果送水快结束时,谁家人还没来,他就要派人或者自己再上门去看看。老王说:“如果村民赶不上服务队送水,就只好去带上水壶到县城亲戚家去接,这跑一趟麻烦不说,取得水也很有限。”说着,老王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 T0 c; n# G2 d" [( @. Z
5 {" T! d& \$ ]) N 在王忠家中,记者看到院子边上摆满了盛水的家什,就连洗衣机也被他改造成了容器,盛新鲜水。老王苦笑着说:“千万别笑话,这是逼出来的办法。”在他家厨房,盛水的除了水缸、水桶,现在就连灶台上的一口大锅也变成了盛水的工具,而这原本是客人多时做饭用的。在他家厕所,老王也准备了一个坏了洗衣机,用它来储存用过的废水。. C S/ y1 E/ W/ z4 x! E/ y# Q
0 O: H; O9 U, ^; T& v' ^7 I% w 在附近其他几户村民家中,几乎也都是这样,家中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拿出来取水或者保存水。即便如此,接一次水也只够一家人一天左右的基本生活用水,更别提在家洗衣服和洗澡这样废水的事,那简直是奢望。' M1 t( h( o2 Y0 \, I1 k c3 z
% O0 ~$ y, G3 G# M6 r! y& b 快到11点,村民基本都取完水,开始各忙各的事。送水队也准备往下一个点走。这时老王的家人也开始洗菜、做饭。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洗完菜、淘完米的水,不能倒掉,要集中起来洗东西。洗完后还要收集起来,冲厕所。而在村里养有牲畜的人家,这种“再利用”都很难实现,因为洗完菜的水,还要留着喂牲畜。( }; G% E3 ^9 W |4 v2 S" x' T
# F% P0 _, _7 H9 x6 O' ]5 V 趁着家人做饭的时候,老王爬到楼顶,将太阳能的吸热管用编织袋和纸板遮住。他说:“这玩意不装水吸热管两天就晒爆了。这样的事,村里已发生了好几起。我要防患于未然!”: e$ h' f- x$ @) W% W4 \
. C; p' O! [+ g 遮好了太阳能,看着远处的庄稼,王忠叹息道:“这一季欠收是肯定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赶快修建好新的水井,让大家再次吃上自来水。”不过令老王欣慰的是现在新的水源地已找到,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为这事镇上和县上领导也都在想办法。 (杨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