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经过长达半年的筹备,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8月28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正式成立。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CCEA)是由汉中市文联和汉中市民政局于2016年特批成立的民间文化团体,由众多文学家、艺术专家和文化旅游爱好者共同发起成立,此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汉中群众性的文学创作队伍多了一个集中学习交流、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 汉中市被誉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同时也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诗篇。 赤土岭地处汉中市勉县老道寺镇境内,因其地表土层呈褐红色而得名,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理位置,使南北文化在这里撞击,秦巴风情在这里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十分明显。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远古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实地科学考察,确认赤土岭和梁山龙岗一样,都是古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区。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一些军工国防等企业进驻赤土岭。北京大学设立了汉中分校(当时保密编号为“653”,后改为“陕西工学院”,现为“陕西理工大学”北校区)。北大校长周培源和地质部长李四光曾多次到访。 为了进一步挖掘传播汉文化精髓,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弘扬励‘三线’文化建设,推动汉中经济进步、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发展。在协会发起人田也先生的积极筹划下,“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所创立“赤土岭”微信平台、赤土岭官网应运而生,它通过现代传播方式,将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学者的作品展示在公众面前。 随着“赤土岭文化交流群”的快速崛起,不仅引起了汉中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唤起了在赤土岭工作和生活过人士的记忆。尤其是在赤土岭成长起来的“子弟”们,当看到“赤土岭”推出的文章,纷纷转发,使“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成为了宣传汉文化的靓丽名片。目前,已在协会微信平台推出200多期原创作品,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此次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和徒步汉中的启动,受到了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及市作家协会的高度重视。汉中市文联专门召开主席团会议,对成立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一事进行讨论和审议,形成《成立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的决议,并报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备案,并对协会顾问、主席和管理人员、理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进行了初步审查。 在成立大会上,“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CVA主任——金乔先生、汉中市人大、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民政局、市文化系统及省上知名文化学者等出席了大会。 28日,在召开成立大会的同时,还举办了徒步汉中. CVA项目启动仪式。近200名协会会员、徒步爱好者沿汉江边桥北广场至桥闸折返6.8公里徒步行走。本次首发活动目的是倡导全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通过徒步行走带动汉中城市徒步运动和国际徒步组织CVA接轨。启动仪式和徒步路线只所以选在汉中市一江两岸景观带,旨在推广中国汉中一江两岸秀丽风景,让汉江之大美和天汉之俊秀及汉中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能够通过徒步这种运动方式、CVA国际联盟平台展现在全社会面前。 未来五年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将围绕几项重大活动逐步延伸和展开,包括:赤土岭网上博物馆的建设与相关著作出版;“文化之旅•徒步陕西”国际市民文化体育项目活动的全面开展;“文化之旅•徒步汉中”2017大型国际市民徒步大会的顺利举办;赤土岭文化传媒系列项目与平台的发展壮大;引领汉中文学艺术团队开展欧洲和美洲的文化交流活动;“赤土岭文化互联网+”项目的国际联盟合作等等,把“赤土岭文化”、汉中文化、汉文化、陕西文化、大唐文化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文化舞台,开展广泛的国际性文化艺术、市民体育和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为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推进市民健康和体育事业,以及促进汉中和陕西省的旅游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5 h$ S+ `+ N) G1 k2 U*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