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9015|回复: 1

[汉中达人]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6-6-14 1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汉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农学家、教育家和实业家。他早年留法学农,回国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倡导者,先后多次受政府委托对西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出版有《西北垦殖论》和《西北农业考察》两本著作。后期他担任了黄龙山垦区管理局代局长和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的职务,在黎坪任上因拒斥贪腐得罪了南郑县长孙宗复和川陕甘边区总司令祝绍周,被他们设计了“包庇纵容种植鸦片”的罪名而遭到逮捕并处决,享年仅47岁。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留学法国时期的安汉
      纵观安汉的一生可知,他30岁之前一直都在学习。从汉中到西安,又从西安远赴法国。在法国期间,他学到了最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结识了一批将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人物,度过了精彩又浪漫的留学时光。随着相关史料的发现,安汉在法国的这段历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1896年6月15日,安汉出生在南郑县梁山镇一个相当殷实的家庭里,父亲安辅国是汉中有名的大士绅,活跃于当地政界。安汉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私塾教育,他少年时期就对农业产生了兴趣,他发现当地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农作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遇到旱涝灾害,农民们一年辛苦劳作的收成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身边到处都能够看见贫穷饥饿的农民沦为乞丐或者出走逃荒,留下一片片农田变成了荒地。安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那时起就树立了振兴农业,实业救国的理想。
      安汉出国前在陕西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当时陕西省最好的农业专科学校。对于聪明勤奋的安汉来说,他很快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这里的学业。显然这所学校已经不能满足他对农业知识的强烈渴求了,他想要去更好的学校学习。当时陕西省的军政首脑们很重视发展农业,不但积极兴修水利,还创办了许多农业学校,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发起的以“勤以作工,俭以求学”为口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一时间法国成为了中国有志青年的热门留学地。就这样,安汉被选为陕西省政府特派员,开始了他的法国留学生涯。
       安汉是1920年12月15日乘坐法属“智利号”(CHILI)邮轮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的。《留法纪事》对他们乘坐的“智利号”邮轮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一艘5000吨的小船,但船上仍设置了排球场、舞厅、餐厅,学生们的四等舱在夹板下的第二层,高约一丈,连地板共分三层,每层可让人坐直,每四立方丈要住20多人。行李无处放,只能堆在走道上。这四等舱本是货舱,原无照明设备,仅凭小圆舱窗透过一点阳光照亮,学生们上船后才安上了电灯。学生登船时,每人发一个草垫做床褥,但学生们将草垫铺在床上后便不能坐直,于是只好弃之不用。”
      安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漂洋过海,经过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吉布提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的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与安汉同行的有134人,他们是第二十一批勤工俭学生,其中以四川人最多,共有96人。陕西有2人,除了安汉还有一个来自南郑县和安汉同岁的学生叫李作人。有同乡的陪伴,安汉赴法的旅程应该不会太寂寞。
      1921年1月20日,邮轮抵达了马赛,36天的海上旅程终告结束。华法教育会派了三位专员来港口接学生们,学生们把行李交给转运公司,然后当晚就坐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这时的安汉和学生们并不知道,一战后的法国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工厂停产、失业率大增、各地工潮迭起,勤工俭学生们正处于勤工困难,俭学不易的境地,不久之后勤工俭学运动也宣告结束,安汉他们成了最后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生。
    来到巴黎后,安汉进入了榜来威克公学学习,这所学校相当于法国的高中或者是大学预科班。经过了2年多的学习,安汉于1923年考入了位于法国东北部南锡市的国立农业殖民地学院(Institut agricole et colonial de Nancy),简称南锡大学农学院。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在东亚和非洲工作的农学家的高等学府,以注重对学生在植物、动物、土壤、气候、风俗等方面的科学教育著称。
      法国是一个盛产科学家的国度,其中不乏有对农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9世纪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曾经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蚕病防治方法,拯救了法国的酿酒业和养蚕业,据说仅这两项成果带来的收益就已经超过了的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赔款。安汉非常敬仰和崇拜巴斯德这样的科学家,但是他并没有钻进象牙塔里研究学术,而是更喜欢在学校实验农场的田间地头里学习各种实用的农业技术。安汉知道中国农业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他坚信中国需要的是掌握科学知识、能够吃苦耐劳和勇于奉献的实干家,所以他必须非常努力的学习。
      在南锡大学农学院刻苦学习的同时,安汉还担任了南锡中国学生联合会的司库,负责学联的财务工作,这是仅次于会长的重要职位。学联的会长是安汉的同校同学韩雁门。韩雁门的父亲是当时已经牺牲的同盟会元老韩衍,他是作为烈士遗孤受政府优抚,官费留学法国的。后来韩雁门毕业回国担任了金陵大学教授、江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和淮阴农校校长等职,出版过《怎样防治麦类病害》等著作。韩雁门和安汉是同一年级,他们俩关系很好,经常一起探讨农学和社会话题。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他们曾以南锡学联的名义给上海学生总会发去专电,声援上海工学两界的抗议活动。
      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留法华人政治舞台上,各种思想和理论激烈地碰撞,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等学说都在争取学生们的支持。这些政治团体在法国办报纸、办杂志、搞演讲,大力宣传自己的主张。此时的安汉无疑受到了思想上强烈的冲击,他渐渐明白,单纯搞农业、办实业是无法救中国的,他开始思考加入政治党派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官派留学生,安汉深得当时陕西政府高层领导的信任和栽培,他们希望安汉回国后能为陕西农业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安汉对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是充满感激和希望的。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安汉于1924年在法国加入了国民党。那时候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很多共产党员也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两党之间的交流很多。在法国时期,安汉与共产党员刘伯坚、李富春、王若飞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参加了由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法国举办的一些政治活动。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南郑首富”之子,千古奇人 黎坪安汉

      一排左二:安汉,一排左四:周恩来,后排右三:邓小平
      1925年10月,安汉在南锡大学农学院获得了“高等农学教育修业证书”,结束了他在这里2年的学习生活。根据法国汉学家巴斯蒂教授的分析,安汉应该是1925年底到1926年初这段时间离开南锡的。之后安汉可能是去比利时进行了短期考察后才回国的。
      回国后的安汉始终对法国的留学生涯念念不忘,他亲手把从法国带回的巴塞罗那雏菊种在了自己的家乡。现在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里随处可见这种的细小玲珑,高洁典雅的小花,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漫山遍野都盛开着巴塞罗那雏菊,它的花语是相思、快乐和离别。我想安汉当年在欣赏它时,一定会经常怀念起法国的留学往事吧。
      2016年6月5日于北京 (作者:赵超越)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黎坪森林公园怀念西部开发先驱安汉

     四月下旬,和几位同志去广元志办调研,回程走南郑绕了一下,沿途看见几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的路标,心中砰然一动:这地方都成旅游景区了?近些天又陆续看到黎坪公园的车体广告不时穿行于西安各通衢大道,于是不由想起民国陕西的一桩公案,想起了英年早逝的安汉。
      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说,安汉是有些陌生了,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陕西,安汉可是个十分了得的人物:出身南郑望族,又是留法硕士,作为著名的农垦学家,他出版过《西北垦殖论》、《西北农业考察》等专著,提出过《垦殖西北计划》,是当年“开发西北”的先驱和坚定的推助者;作为著名的教育专家,他出任过陕西省立职业学校校长、金陵大学教授,并以“西农”园艺主人的身份,在《对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设施之意见》中对该校的创设宗旨、教育方针、学科设置、组织管理等提出过系统的意见,对陕西发展教育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而作为著名的实业家,他还做过几年的国民政府实业部参事和黄龙垦区管理局副局长,又亲自创办了黎坪垦区并出任垦区主任。志存高远,挥斥方遒,时献谠论,敢发直声,堪称三秦一等一的人才,可惜后来竟以涉嫌“私种鸦片”,被时称“陕南活阎王”的祝绍周等送上了黄泉。
      这桩历史公案,传闻很多,一般都认为是1941年夏,陕南遭逢涝灾,安汉先是在其倡办的南郑灾荒救济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慷慨陈词,指责祝绍周(时任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为首的汉中当局不能为民尽责,后来监察院晋陕监察使王陆一视察汉中时,他又趁着地方士绅纷纷向其攻讦官员苛政虐民的机会,当着南郑县长孙宗复的面,批评祝绍周“不学无术,才小位高”,经孙告密而招致了祝的不满。祝、孙等人故意派人事先在其主事的黎坪垦区荒僻之处种上鸦片,然后以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部和汉中专员公署的名义组成所谓“慰问团”赴垦区慰问,“查”出烟苗,诬陷安汉偷种鸦片,一剑封喉,端直将安汉置于死地。此说大致近是,但不全对。其实祝等阴损构陷,确实不假,安汉訾议祝等甚至对祝没有好感,也是事实,但据曾经参与经办此事的人回忆,真正导致祝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一是安汉“为人耿直胸怀坦荡,公余之暇,除读书研究学问外,不与当道往来,有时因公须与有关方面接触,亦是直来直往,绝不向人折腰”,加上家世富有,又有背景(与于右任、张继等大老相善),对于祝等“有时执礼欠缺恭敬”,甚或“不但不买账,而且时藉时政加以批评”,致其怀恨在心;二是黎坪周围数百里本为南郑所辖,辟为垦区,自必脱离南郑管辖,分走了祝、孙等人杯中之羹,其自然耿耿于怀;三是王陆一乃于右任青睐之部属,与安汉有旧雨之谊,此次来汉住在安汉家里,又在其家里受理乡绅的投诉,让其坐卧不安。三点之中,尤以后一点为甚。如果说前两点只是让祝、孙等人不快的话,这一点则分明让他们感到了恐惧,不能不出手报复以图自保,而国家当时烟禁严苛,规定境内发现有种植、偷运鸦片的,县长都要接受死刑处分,但汉中这地方,自军阀吴新田以来,就有广种鸦片的传统,正好为其提供了得售其奸的机会。所以,安汉之死,看似偶然,实是必然。因为你惹上了“小人”,而这“小人”,既手中掌握着公权,又个个工于心计,深谙罗织精髓,不仅能让阴谋借助公权而畅行其道,而且出手极快,“效率”极高。于是一件本来莫须有的事情,竟弄得跟真的一样,沸沸扬扬,朝野震动,安汉纵然身有百口,也辩无可辩,于右任再怎么积极营救,也无济于事,甚至戴笠批示复查签报直接呈报蒋介石,“所有公文均以最速件处理”,还是不等“委员长“接到呈报”,就“判刑消息传来,安汉已被枪决矣”,至今思之仍让人扼腕浩叹不已。
      斯人远去,往事已矣,安汉其人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公案早已定格为历史的陈迹,但其魂兮所系的黎坪垦区,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空,今日竟发展成为有着“陕南第一山水”美誉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当地隆重推出的旅游胜地,这大概是当年的安汉先生,包括历史罪人祝、孙等人做梦都想不到的。饮水思源,提到黎坪,或者去黎坪公园游玩,人们没有理由不想到安汉先生,想到他当年的筚路蓝缕,想到他卓越的贡献和天大的委屈,甚至生发出凭吊的念头和冲动。但愿先生在天的冤魂,从此得到安息,并护佑着黎坪一路走好。( 作者:介然斋   2009-09-01)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