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徐家庵村位于牟家坝镇西北边,紧依红军路,全村有5个村民组,1033人,在这个不大有村庄里居然有700多亩可采摘的茶园,近10户茶叶加工作坊。+ P( E4 n5 F% {1 O7 ]& `, x
沿着村部后的土路,向村庄深处走去,不多时你就会发现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茶园。( s. [' m9 T6 y
鲜为人知的茶乡:南郑牟家坝镇徐家庵村
# S5 h0 A+ w$ E2 j3 b% W 顺着通村土路向里走,发现茶园和周围的树木、山川、村庄、池塘相依相承,相互依存,是茶园装点着川,是树木守卫着村庄、更是池塘滋养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3 X3 O6 O/ |$ z r 在土路旁,总有一些小路通向山弯,一弯的茶园,排列错落有致,郁郁葱葱。& [" q" D7 ]# p" {- Q1 I& ^1 k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采茶的大妈,她告诉我们,村里在70年代就开始种茶了,村里委会多老人都会炒茶,她年轻时也曾是炒茶能手,每年都将自家地里的茶叶制好到街上卖,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是慢慢地大家都不再用手工炒茶了,换机器炒了,所以她也只能种种茶,采采茶,她还向我们说了很多炒茶的技巧,她说她还是习惯自己手工炒茶喝。, Q0 B* B4 h" k& t, [9 l- v
鲜为人知的茶乡:南郑牟家坝镇徐家庵村
8 q5 v. Y) n B. J& z
路到这里就不通车了,问了老乡才知道,进入徐家庵有两条能通车的路,一条就是村部后边的路,还有一条在两河口处,两条路隔着一座山平行向村中央延伸,但两条路因为山的阻隔,并不能相通,老乡说在这个地方是两条路离得最近的地方,只要穿过几户人家,翻过一座小山就可以到达另一条通车路了,很多百姓在那边还有茶园。
|% J% t( U) C. d( f' y* H7 i1 H9 S( Z 在我们返回途中,偶遇一红衣老大妈,她热情地召呼我们到她家喝茶,还向我们推荐说,池塘边有一片好看的竹林,一定要去看看。顺着她指的方向,果然看到了一片茂盛的竹林。/ E4 B5 a p9 _
大妈带我们过去时说,村里有很多竹林,是在她年轻时,公社从外地拉回了好多楠竹在山上各处栽种,这竹子生长得特别快!走近一看,哇,好大的竹笋!大妈说: “这竹笋呀,长出来可不易了,在地下时间要好几年,长出地面,一年就长成大竹子了,我们都舍不得挖来吃!,到了夏来,竹林里凉快得很!”这意外的发现让我们很兴奋!/ L4 p% B1 ]: Y7 e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大妈,告别了美丽的竹林,我们向通往徐家庵的另一条路走去
& Y9 X. u: y( d7 I# P. Y
鲜为人知的茶乡:南郑牟家坝镇徐家庵村
4 B! Y. H% |" ^# H
可爱的竹笋兄弟,下次我再来看你时,我还能认识你吗?
3 l0 h0 E- I: |9 T 蓝天、绿水、青山,真美!!4 P% Y" u+ S' W9 g( K
从两河口的岔路再次进入徐家庵村,感觉又一次被无边的绿色包围,茶园或一层层环山而上,或在平地波浪型前进,有一种茶海遨游的快意。车外的凉风习习,让人神清气爽。
, c3 L( j' t: q' ~
鲜为人知的茶乡:南郑牟家坝镇徐家庵村
; |- [2 k9 {3 F6 ~. A& f 停下车来,站在茶园边,伸展双臂,闭了眼,深深吮吸带着茶香的新鲜空气,在满山的绿色中养养眼,静静心,人立刻变得澄澈洁净起来。
! _/ N4 h1 ^- S5 |6 C6 k 好山好水出好茶。徐家庵村自然环境优美、无现代工厂污染、甚至没有一条水泥路,更重要的是村居人口勤劳质朴,种茶经验丰富,茶园管理规范,是牟家坝镇仙毫、翠竹等茶的重要产区。5 m! n W# k! x# b n5 E
行车路线:汉中过桥至大河坎,走红军路,快到牟家坝看见左手河里有一拦河坝,再往前走右手第三个岔路进去,大河坎上来19公里处。(蔚蓝的天空下1)* z0 l1 |" y7 O3 p
$ A: D, a7 q3 \* d$ p2 z8 m6 {5 n, K) M7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