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地软是故乡汉中的一种土菜。说其土,首先是地软确实是贴着泥土生长的一种低等原始物种,土生土长,没有尊贵的来历,更没有高贵的遗传身世,但却是一种真正的绿色健康美食。其次是正因为土,凡是来了客人,无论是一般客人还是贵客,这道菜是难以端上桌的。然而,就是这种不起眼的乡村土菜,却伴随我童年乡间生活多年。 我的故乡很多地方都生长地软。我幼年时期正值全国各地粮食紧张,蔬菜品种单一且数量极少。为弥补粮食和菜的紧缺不够吃,乡亲们或挖野菜,或拣地软替代蔬菜。因而我幼年时期曾多次以地软充饥又代菜。地软又名地木耳、地见皮或地皮菜。地软多见于秦岭以南的南方许多地区,北方个别地区也有生长,但相比南方,生长慢且数量少质地也欠佳。
汉中家乡的地软 饥饿时的救济粮 放羊娃的取款机
地软的生长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凡能生长地软且数量多、质量好的地方,必然是泥土没有受到污染,土地潮湿且属于半阴半阳的丘陵树林坡地边、稀疏浅草地等。如果雨水少时,地软生长就很慢,但在雨后的几天里,地软就飞快地生长。地软外观黑色,目视状似木耳,有铜钱或稍比铜钱大一点,没有木耳那样厚实。生长快且肉厚朵大的地软,和小朵的黑木耳有一点相似,只是木耳朵面颜色偏黑,地软朵面呈黑绿色。地软与木耳的最大区别就是地软滑嫩,质柔软,朵面很薄,木耳即使新鲜的,也因朵面厚实,手感生硬。地软口感爽滑,而木耳有生涩感,凉拌食用时口感差异最明显。
小时候,星期天或者是暑假里,遇到下雨天,雨后一两天提着篮子去离家不远的松树林边坡地里拣地软。地软非常柔软,紧贴着地皮,拣地软就得小心翼翼,否则再大的地软朵儿,也都会因马乎拣拾时弄成小碎块了。我们在松林坡地里边拣地软边玩耍,往往一个多小时,就拣得满满一篮子地软。地软清洗干净后,可以用来和其他蔬菜末混合做馅包包子、包饺子、摊煎饼,也可炒食、馏、烩,或者烧汤等。地软汤味鲜美,营养价值颇高。地软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筋道,润而不滞,滑而不腻,凉拌地软,色味形尤甚,口感甚佳,有一种特有的清凉爽口感。
地软是环境优劣的指示性物种。在干净、湿润的环境下,适生且生长迅速;环境干净但是干燥,地软也就几乎停止生长;环境干湿度光照都合适,但有很轻微污染,地软也就迅速消失了。在粮食紧缺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故乡的地软非常多,乡亲们时常让小孩子利用空余时间拣地软食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土地污染日益加剧,因而地软渐渐地不见了。在粮食年年增产大丰收之后,人们种植蔬菜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而且产量也很高。人们自己种的蔬菜吃不完,还有一些剩余的就拿到市场上换了零花钱。从此,乡亲们也就不再拣地软当菜,因而人们渐渐地遗忘了地软。前些年我听父亲说,有一个商人开着客货两用小卡车到了我们村庄,停车后打听谁家有干地软,有多少他就收购多少,出的收购价格也非常诱人。可是,围拢的乡亲们说,自己好多年都没有吃过地软了,你要是不提起地软,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好像这些年里,我们都没有看见过地软。
汉中家乡的地软 饥饿时的救济粮 放羊娃的取款机
这些年里,还真是很少见到地软影子了。卡车旁有人搀和说。商人一听村人说好多年都没有见到地软了,商人跳上车头也不回地开车走了。 村人一听那商人给的地软价钱,很是吸引人。商人走后就有人转出村子,在坡边空地、草地里低头寻找,可是转悠了近半个钟头,也没有看见地软的影子。边转悠还边嘟囔着:真是奇了怪?怎么就没了呢?
十多年前,国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并加大了造林力度,全国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增长,生态状况开始逐步有所好转。特别是这几年,国家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已成为我们心中美丽中国的共同梦想。 前几天,我打电话问起老家亲人,我说这几年许多地方都很重视生态建设与保护,咱老家房后坡地里地软还有吗?他们说前些年连影子都没有,这几年倒是偶尔可见。可这与早年间你在老家时地软随处可见没法比。
听到地软的身影再次出现,我心里泛起一丝快意。但愿将来再过一二十年,故乡丘陵坡地,随处可见地软的身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