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681|回复: 3

[汉中百姓]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9-29 1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汉中市汉台区东关正街上,有一家刘记衡器店,店面不大,但从店门口到店内的墙壁上,都挂着手杆秤,店中央,便是刘贵明的工作台,上面放着做秤用的小零件,刘贵明说,去年年底,街上仅存的两家衡器店,又关了一家,他是最后一家了……

  手杆秤销量低 常年在外接订单上门现做工艺杆秤

  50岁的刘贵明从小便生活在汉中市东关正街上,他看着手杆秤从兴旺到衰败。如今,为了生计,刘贵明的店里除了有手杆秤,还有电子秤。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而从今年起,刘贵明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开始奔波于外地,接外地的一些订单,上门制作。他说,汉中本地几乎没有人买这样的工艺秤,外地倒是会多一些,取一个“称(秤)心如意”的好寓意,所以他也常会出差,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住日常开销,单靠店里的盈利,实在难以支撑。

  9月18日上午,刘贵明已开始收拾此次出门要带的工具,在门店内,他穿着一身藏蓝色的夹克长裤,刘贵明说,这就是他日常的工装。

  对于刘贵明来说,这已经是很正常的一次出差了,外地的客户在网上看到衡器店的信息,便主动联系他,请他去那边现做手杆秤,多以工艺品类的杆秤为主,价钱会高些,但是做工要求的也会更精细,一杆工艺秤除去休息的时间,虽然比普通杆秤小很多,但也要做两天左右,盯着打眼儿、钉星花非常费眼,做上几个小时,就要做些别的活计,来放松下眼睛。

  这一次,他是去北京,待多长时间还不确定,要视那边的订单量确定,刘贵明笑着说,多一点当然好,店里的手杆秤几乎已没什么人购买,店里普通的一杆秤也就卖40元左右,除去材料费等,利润也就10余元,工艺秤可以卖上数百元,除去搭配的秤架、材料等,利润也能比普通的高上很多。

  父母是衡器厂工人 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父亲学手艺

  说起自己与手杆秤交织在一起的生活,刘贵明回忆道,父母都在东关的衡器厂工作,小时候,不管是放学还是周末,都常跑去厂里玩。厂里做手杆秤,都是流水线式,每个人负责做一个步骤,有人是包铜皮、有人是钉星花、有人是按卡子,但父亲的技艺在厂里是很厉害的,他可以做全套。父亲如今已91岁,早已不再做杆秤,母亲已去世,而父母曾工作的衡器厂呢。据汉中轻工业总会的工作人员回忆,汉中衡器厂很久之前就倒闭了,但也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

  “小时候看那些也是觉得好玩,但也并没想过以后就要做这个。”刘贵明无奈地笑笑说,家里有5兄弟,他是最小的儿子,只有他和三哥跟着父亲学了这门技艺,1990年年初的时候,家里在东关正街上开了一间衡器店,三哥主营,父亲和他也会一起帮忙,“那时候我多会做一些杂活,包铜皮呀、按卡子呀等等。”

  刘贵明想起初学做手杆秤时,看看自己的手指,他说,扎到手的情况很多见,又费眼,经常钉着星花,眼睛也跟着花了。制作的工艺也很复杂,要10余个步骤,刨秤杆,就是要根据经验刨到合适的尺寸,再下水打磨,将毛刺处清理干净,弄光滑,还要手工打眼儿、在秤杆两头包铜皮、割铜丝、钉星花、按卡子等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刘贵明拿起一杆秤,拨弄着杆秤上的卡子,他说,杆秤上的这些小零件,在过去也都是要手工打磨出来的,现在好一些,有成品,可以直接买来安装上去。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1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电子秤市场的冲击 东关正街上的衡器店相继关门

  “也放弃过,出去打过工,但都没有好的发展,最后还是选择了回来,踏踏实实地做杆秤。”刘贵明说,做了没几年,三哥也选择了转行,就只剩了他自己,他租了房子,开了现在的店,和妻子一起打理经营,那时候东关街上,还有李家衡器店、胡家衡器店……

  9月18日上午,汉台区还下着小雨,刘贵明的妻子刘彩平看着坐在木凳上,又拿出工具为杆秤“润色”的丈夫,她说,每次他出差,都会给家里多做几杆秤放着卖,但其实每次他回来还会剩很多,可他却总想着万一不够……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刘彩平向店外指指,她说,以前街上还开了几家衡器店,他们基本都是从外面进货卖,并不是自己手工做,可因为手杆秤越来越没人买,也都陆续关了门。

  刘贵明说,2006年,弹簧秤、电子秤出现,这个巨大的冲击,让手杆秤特别难卖,很多家都坚持不下去,去年年底,街上仅存的两家衡器店,又关了一家,他是最后一家了……

  获得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009年,刘贵明的父亲刘德福为传统手杆秤申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这块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送到了他们手中。

  如今,在小小的刘记衡器店内,可以看见在房间的正梁上挂着这块牌子,上面写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杆秤制作技艺”。

  刘彩平说,得了这块牌子后,有媒体来采访报道,因为是少有的手工技艺,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这也才在网上有很多外地客户知道了他们,主动和他们联系订单,但毕竟还是少量的。

  刘贵明想要收徒传承技艺

  “有时候真的会觉得难以维持,店里的手杆秤几天才能卖出一杆,也有很多人来店里看,说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传统技艺流失。”刘彩平说,从现实角度来说,她是不想让丈夫做这个的,女儿18岁,今年马上也要上大学,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可经济收入让他们也很难有什么存款,可他很努力,在尽力给他们好的生活,又是老人的心血,所以还是支持,她负责经营店内的事,丈夫就负责手艺上的事。

  说起传人,刘贵明笑着说,女儿完全对这个不感兴趣,在外面招徒弟也很难,现在手杆秤不景气,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再花精力来学这个,但是他说,还是很想要有个徒弟,能把这门技艺流传下去。(华商记者 王雨薇 文/图)
a
1 1
  @ME: 
发表于 2015-9-29 1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科技之下,这种称的实用性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做成工艺品如何?
a
0 0
  @ME: 
发表于 2015-9-30 12: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年没看到过这种称了,没想到汉中还有人在做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