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军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我热血沸腾,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棒!”9月3日,在抗战胜利日阅兵现场上,作为高射炮兵方队中的一员,24岁的汉中小伙王佳伦昂首挺胸向天安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的“阅兵梦”在这一天终于实现。9月8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王佳伦,交流中他还沉浸在亲身经历此次重大典礼的激动与兴奋中。
军人世家萌发梦想的种子
王佳伦家住汉台区宗营镇中街村一组,入伍五年来只回过两次家。王佳伦的母亲张小莉告诉记者,她已经7个月没见过儿子了。“今年过年就在家待了15天,年没过完就回部队训练了,为了这次阅兵,他在训练中很辛苦,黑了,也瘦了。”说起儿子,张小莉有心疼也有骄傲。
“9月3日早上6点多我们家就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期待着大阅兵的开始。等到11点05分电视画面中高射炮兵方队驶过天安门时,全家人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虽然没有在电视里看到儿子的特写,但是那份激动与荣耀我们感同身受。”张小莉说。
王佳伦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的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小时候最爱听他给我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我崇拜军人的英雄气概,也为战友间的真诚友爱而感动,那时候‘当兵’就已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后来,几个表哥相继入伍,每次他们回来的时候,我都要试穿他们的军装,想象有一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的样子。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我上高三,在电视上看到受阅部队步履整齐,士气高昂的路过天安门,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当兵,而且一定要为自己争取到天安门前受阅的机会。”2010年11月,王佳伦的梦想朝现实迈出了第一步,他通过征兵光荣入伍,成为39集团军的一名义务兵。
在军营里,王佳伦刻苦训练,并在文字上展现出突出的才华,逐渐成为部队里的“笔杆子”。同时,他也选择了炮手专业,通过刻苦训练成为了炮班的班长。2012年他参加“8·3辽宁省海城市特大水灾”的抗洪救灾任务,和战友奋战6个日夜,帮助群众转移,由于表现突出,得到了一个师部嘉奖。2014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作为礼兵,在沈阳参与了迎接在韩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归国仪式。入伍5年,王佳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被师评为道德品德“文明官兵”。 筛选7轮,政审3次终上阅兵场
今年2月8日,探亲归队的王佳伦正式投入了训练。“我们39集团军参加海选的有8万人,经过层层推荐、体检、训练、筛选、再训练、政审,通过7轮筛选,3次政审,最终走到阅兵场上的只有不到60人。身高要求1.8米,差0.5毫米都不行,非常严苛,能选上的都是幸运儿,所以在训练中我们都特别刻苦。”王佳伦说。
在沈阳训练了3个月后,5月20日,王佳伦和他的战友正式入住北京阅兵村。王佳伦是炮兵方阵中的承载员,他每天需要保持持枪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站立如松的姿势3个小时。在阅兵前夕他已经能做到1小时不动,两小时不晃,3小时不倒,眼睛可以45分钟不眨,还被战友们评为方阵中的“瞪眼王”。
王佳伦刚到阅兵村的时候,站姿不够完美,他就利用别人午休的时间给自己加码,中午烈日炙烤,王佳伦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站在两块呈“八”字型的木砖上拔军姿,一站就是40分钟。“做梦都在练军姿,有时候说梦话都在喊训练要点,晚上经常腿抽筋疼醒,真的是太珍惜这次机会了,力求阅兵当天能做到百分百完美。”王佳伦说。9月2日晚上8点,就寝的哨声响起,王佳伦却久久无法入睡,梦想成真的前夜总是让人心绪万千。9月3日凌晨1点,方队开始检查和准备,3点半机动至长安街,王佳伦把炮车擦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休息,这一天的每一秒钟他都分外珍惜。7点吃完饭后进行了最后一次训练。9点40分在长安街列队,10点50分正式蹬车向天安门开进,11点05分,王佳伦乘坐的炮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接受了检阅。
“我是当过兵的人,还走上了最高规模的阅兵场,没有什么事是我干不好的。”这次阅兵的经历,给王佳伦带来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还有强大的自信心。已经在部队改选为士官的王佳伦下一个目标是考取军校,使自己成为一名更加合格和优秀的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