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650|回复: 13

关于对南郑县城区及大河坎部分街路桥更名命名向社会再次征求意见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1 09: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加强中国南郑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扩大对外交流,更好地促进南郑千年古县、全国革命老区县基础建设与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推进南郑古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家地名标志强制性标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民政部、省政府《关于设置城乡国家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精神和《南郑县地名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邀请市县文化名人和地名专家进行了命名论证,报经县政府、县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委员会研究审定,决定对我县城区及大河坎32条街路、两座大桥,拟更名命名向社会再次征求意见,现公布如下:

关于对南郑县城区及大河坎部分街路桥更名命名向社会再次征求意见

关于对南郑县城区及大河坎部分街路桥更名命名向社会再次征求意见

         城区道路东西走向12条

         一、廉泉大道:对南郑县城以北廉水河南岸直通大河坎的新建道路命名为廉泉大道。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大河坎与如意大道接线,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相连,廉泉大道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清道光《褒城县志?山川图考》:廉水源发古廉水县属南郑。“廉泉让水”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年间(465—471年),据《南史?胡谐之传》、《南齐书》载。梁州辖今陕南等地区,州治南郑。梁州人范柏年进京觐帝,晋谒宋明帝商议朝政,来到京城后明帝与他商议国事,明帝戏问范:“爱卿,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了此泉之水,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宋明帝再问范柏年“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柏年回答道:“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 前者廉泉、让水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文川、武乡为今汉台区武乡镇。宋明帝与梁州人范柏年的谈话得知,梁州有廉泉、让水这种河流名称的地名意味深长,范柏年引用“廉泉让水”来比喻廉洁与礼让之敬。宋明帝以此施令“廉泉让水”旨赞美梁州人才荟萃、节俭礼仪、民风淳朴的文明风尚。廉泉让水含意“清廉谦让之美德”, 可谓意味深重。廉泉和让水都是河流的名称。廉泉又名廉水,是今南郑县濂水。故以发掘历史地名文化则命名为廉泉大道。

         二、黎坪路:对南郑县城以北新建道路命名为黎坪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龙山路,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相连,黎坪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以更好地发掘南郑县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实体地理文化资源则命名。

         三、忍水路:对南郑县城以北新建道路命名为忍水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如意大道,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接线,忍水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清光绪《褒城县志二文物志》载,“廉泉即为廉水;其别源曰让水”,别源即是北源,地理坐标就是“忍水”,即是“让水”。以更好地发掘南郑县历史实体地理文化资源,故命名为忍水路。

         四、喜神路:对南郑县城以北新建道路命名为喜神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龙山路,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相连,喜神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以南郑县城西南部实体地理地名喜神坝则命名,喜神地名民间相传,三国时期,张飞行军统兵此地,说这么好的一块坝子,神仙见到都喜欢,就叫“喜神坝”,为此喜神地名文化运用至今。以更好地发掘南郑县历史实体地理喜神地名文化资源,故命名为喜神路。

         五、让水大道:对南郑县城以北廉水河南岸直通大河坎的新建道路命名为让水大道。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大河坎与廉泉大道接线,贯通汉中;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相连,让水大道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清道光《褒城县志?山川图考》:廉水源发古廉水县属南郑。“廉泉让水”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年间(465—471年),据《南史?胡谐之传》、《南齐书》载。梁州辖今陕南等地区,州治南郑。梁州人范柏年进京觐帝,晋谒宋明帝商议朝政,来到京城后明帝与他商议国事,明帝戏问范:“爱卿,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了此泉之水,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宋明帝再问范柏年“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柏年回答道:“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 前者廉泉、让水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文川、武乡为今汉台区武乡镇。宋明帝与梁州人范柏年的谈话得知,梁州有廉泉、让水这种河流名称的地名意味深长,范柏年引用“廉泉让水”来比喻廉洁与礼让之敬。宋明帝以此施令“廉泉让水”旨赞美梁州人才荟萃、节俭礼仪、民风淳朴的文明风尚。廉泉让水含意“清廉谦让之美德”, 可谓意味深重。廉泉和让水都是河流的名称。廉泉又名廉水,是今南郑县濂水。故以发掘历史地名文化则命名为让水大道。

        六、海棠路:对南郑县城以北新建道路命名为海棠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廉泉大道,西至协税镇与石鼓路相连,海棠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海棠是南郑原有海棠乡的实体地理名称,海棠也是著名观赏树种,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观赏花木。原地圣水和胡家营是种植海棠等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为更好地发掘南郑县历史地名文化资源则命名。

        七、汉山街:对县城原汉山路、南湖路统一更名命名为汉山街。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幸福路,沿体育场南门;西至水井巷接线。汉山路双向两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街承载南郑县城驻地汉山镇地域实体地名文化,汉山地名己有千年历史文化,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历史文化,故将此街命名为汉山街。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9: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协税路:对县城原渔场路更名命名为协税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县城西大街;西至协税镇相通。协税路双向两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承载南郑协税地域实体地名文化,“协税社火”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税地名己有千年历史文化,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协税路。

        九、南郑大道:对县城南一环路更名命名为南郑大道。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县城南郑大道接线,西至石鼓路相连。南郑大道双向八车道。路名由来,弘扬南郑革命老区县精神,承载南郑千年古县悠久的实体地名文化,发掘保护运用历史地名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文化,扩大城市发展和对外开放,故将此路更名命名为南郑大道。

       十、如意大道:对南郑县城以南沿大汉山景区道路命名为如意大道。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大河坎与廉泉大道相接,西至宝巴高速协税镇辖区与石鼓路交汇,如意大道双向八车道。路名由来,以南郑人民幸福如意,依托汉山地名祈福成功、吉祥如意文化资源,发掘南郑千年古县地域文化,提升南郑古县大汉山千年历史地名文化内涵,将如意大道与大汉山历史文化资源一体化发掘运用则命名。

        十一、清河路:对南郑县城中心以南扩建道路命名为清河路。清河路双向两车道。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幸福路,西止南大街。路名由来,以南郑城区实体地名小清河延用而命名。

        十二、竹园路:对南郑县城以东新建道路命名为竹园路。东西走向。起止点:东起回龙路,西止白马路。路名由来,以南郑草堰竹园坝地理实体地名延用而命名。竹园路双向四车道。
城区道路南北走向15条

        十三、石鼓路:对县城以西新建道路命名为石鼓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北起廉泉大道,南至如意大道接线。石鼓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协税镇实体地域内,相传在明朝崇祯年间建有石鼓寺取名石鼓坪大队,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石鼓路。

        十四、周家坪路:对县城以西新建道路命名为周家坪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北起廉泉大道,南至如意大道相接。周家坪路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南郑县政府驻地汉山镇周家坪,此路承载南郑县城驻地周家坪地域悠久地名文化,实体地名周家坪己有千年文化历史,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周家坪路。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9: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水井巷:对县城以北水井巷及新建道路命名为水井巷。南北走向。起止点:北起喜神路,南至县城西大街相连。水井巷双向两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南郑县城居民生活供水深水井台实体地名管线,属南郑县城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水井巷。

        十六、新华路:对县城以南新华巷及新建道路更名命名为新华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北起县城西大街,南至如意大道相连。新华路双向两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南郑县城新华书店实体地名在此路,属南郑县城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新华路。

       十七、阳春路:对县城北大街以北通往阳春桥至汉黎路的道路更名命名为阳春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县城北大街与让水大道相连,北至汉黎路接线。阳春路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南郑县城以北阳春大桥实体地名在此路,阳春桥属南郑县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阳春路。

       十八、北大街:对县城中心以北至让水大道与阳春路相接街路命名为北大街。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县城南大街与东西大街交汇,北至让水大道与阳春路相连。北大街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南郑县城东西南北地理坐标实体地名在此街,属南郑县城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北大街。

       十九、南大街:对县城中心以南至如意大道与通往汉山景区汉山大道相连的街命名为南大街。南北走向。起止点:北起县城北大街与东西大街交汇,南至如意大道与汉山大道接线。北大街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南郑县城东西南北地理坐标实体地名在此街,属南郑县城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南大街。

       二十、人民路:对南郑县城人民路向南北扩建道路命名为人民路。南北走向。双向四车道。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北止廉泉大道。路名由来,以南郑县城人民路实体地名延用而命名,属南郑县城老地名。

       二十一、云河路:对县城中心以北如意大道与幸福路交汇通往廉泉大道的道路命名为云河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县城幸福路与让水大道交汇,北至廉泉大道接线。云河路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以南郑县城西部原云河乡和云河水库地理坐标实体地名文化运用,属南郑老地名,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云河路。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丁香路:对县城东大街向北通往廉泉大道的道路命名为丁香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县城东大街,北至廉泉大道相通。丁香路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以丁香花花开硕大、开花繁茂,花开成簇、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属南郑居民庭园花木,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花草植被,以展示千年南郑人居生态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丁香路。

        二十三、白马路:对县城以东向北新建道路命名为白马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北至廉泉大道相接。白马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贯穿汉山镇白马村实体地域内,相传在此地原建有上千年间白马寺取名白马公社名称,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命名为白马路。

       二十四、吉祥路:对县城以东向北新建道路命名为吉祥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通往汉山景区,北至廉泉道与梁山接线。吉祥路双向八车道。路名由来,因此路北通梁山与汉中交汇,向南直达千年南郑汉山景区实体地域景观,相传在此地原有吉祥金鸭飞向汉山,寓意南郑人民吉祥如意,生活幸福。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吉祥路。

        二十五、龙山路:对县城以东向北新建道路命名为龙山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北至廉泉大道相接。龙山路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以南郑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神奇的中华龙山实体地域景观,形成于4亿至5亿年前的奥陶纪,山体成红褐色,酷似龙鳞体。为发掘保护和更好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以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龙山路。

       二十六、连山路:对县城以东新建道路命名为连山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南至廉泉大道接线。连山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因南郑县境内原实体地名连山公社历史名称,为发掘保护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更好地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连山路。

        二十七、回龙路:对县城以东新建道路命名为回龙路。南北走向。起止点:南起如意大道,北至廉泉大道相接。回龙路双向六车道。路名由来,据《南郑地名志》载,相传在清朝顺治年间,因瀑雨涨水见一条龙在此地顺水而行又返回,人们见这种现象很神奇,便在此地建庙一座,取名回龙寺。为发掘保护运用地理属性历史实体地名的原则,更好地传承南郑千年地名文化,故将此路命名为回龙路。
大河坎区域街路4条

        二十八、油坊街:对大河坎临时路名梁山路更名命名为油坊街,起止点:南起南郑大道,北止大河坎江南东路。路名由来,以发掘保护历史地名文化为宗旨。因油坊街老地名,早在清朝年间油坊公社所辖实体地名油坊街延用至今,在1932年12月8日-1935年7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各师团部队先后进入南郑经过油坊街沿途前往高家岭、碑坝等地建立了南郑红军游击大队,在此线路开辟了南郑红色交通线,并在碑坝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曾往返此街达3年之久,从油坊街到碑坝沿线建立了红色交通线及生活、战斗,留存有遗址和足迹。为弘扬红军精神,将此街命名为油坊街,以承载历史地名文化、纪念红军先烈的革命精神,繁荣南郑千年古县、革命老区县大河坎镇历史地名文化发掘与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油坊路:对大河坎油房社区新扩建的油房农贸市场路命名为油坊路,起止点:东起油坊街,西止天汉大道。路名由来,以发掘保护历史地名文化为宗旨,因此沿用历史老地名油坊地域文化则命名。

        三十、艺龙路:对大河坎临时路名龙岗路拟更名命名为艺龙路,起止点:西起天汉大道,沿艺苑社区建筑区,东止渔营路向南郑大道贯通。路名由来,以艺苑社区与龙岗中学建筑区而得名,更名理由:龙岗路因与国家大遗址保护区龙岗寺(中共陕南特委遗址)地理名称相抵触,实体地名指向与专属地理名称不相符,为此将龙岗路更名命名为艺龙路。艺龙路双向四车道,直通南郑千年古县艺苑社区仿古建筑生活区。

        三十一、渔营路:对大河坎临时路名东昌街更名命名为渔营路。起止点: 西起天汉大道,沿中烟集团汉中卷烟厂生产生活区,贯穿渔营村,东止南郑大道接线。路名由来,以发掘渔营地名早在清朝年间地域名称渔营乡坐落地名渔营路历史文化,旨在保护发掘南郑千年古县历史地名文化、弘扬革命老区县文化产业发展,以此将临时路名东昌街更名命名为渔营路。渔营路双向四车道,直达南郑千年古县中烟集团汉中卷烟厂生产生活区。

        三十二、玉龙路:对大河坎临时路名圣水路更名命名为玉龙路。起止点:南起南郑大道,北止以贯穿艺龙路沿龙岗中学东临裕华园建筑区,向北延伸扩建道路。路名由来,以艺苑社区龙岗中学和裕(诣音“玉”)华园建筑实体座标而得名。更名理由:因圣水路在此地理座落的区域地名属性不符,则更名。玉龙路双向六车道,直通南郑千年古县艺苑社区以北教育建筑景观路。

        桥梁命名两条

        三十三、阳春大桥:对南郑县城中心座标以北阳春路相连通大桥,命名为阳春大桥。南北走向。双向四车道。路名由来,以南郑实体地理阳春堰地名延用,故命名为阳春大桥。

       三十四、彩虹大桥:东起汉江北岸与汉中博望大道接线,西止汉江南岸与南郑大道东段接线,双向四车道。桥名由来,因此桥连通汉江两岸,桥闸拦截汉江形成“一江两岸”人工湖面景观;桥型外观设计酷似天空彩虹,与汉江两岸南郑千年古县彩虹相映,故命名为彩虹大桥。
此次公告截止时间2015年8月25日。

        征求意见联系单位:南郑县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5377600.(liexcel )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1 13: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表示活了几十年,这一改会不会迷路.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1 15: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你个锤子。。改名可以换路牌了,,换路牌又可以淘窑窑了,.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1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名字起的好乱,不要那么斯文好不好,酸不溜溜的,直接点,大城市起名也没有这么酸的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1 20: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路名?难道领导不改个名字,大家会觉得他们一天无所事事嘛?先把冷水桥架了再说吧,08年地震到现在的危桥,居然还留到现在,真担心哪天塌了

a
1 0
  @ME: 
发表于 2015-8-22 08: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大街往汉山的那条新建的大路应该命名为~汉山大道!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2 1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名字也是你们定的,现在又来否定,老百姓看不懂.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2 17: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而已,叫啥名没多大实际意义,尽可能沿用古名,改来改去,难得记,也不好找。.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2 2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很不错!从周家坪、阳春桥到大河坎、梁山,以濂水河为中轴,以后就连成一片了,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只是怎么没有濂水河以北的道路规划?.
a
0 0
  @ME: 
发表于 2015-8-23 22: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智商还是考嘴皮子,艺龙路,玉龙路,傻傻分不清楚!连在一起还起个谐音路名,也是醉了,龙岗路用了快三十多年了现在才听说临时路名,非要跟企业沾边,什么艺苑小区龙岗中学(艺龙路),御龙园(玉龙路),这些不要脸的拿了多少?没一点文化,胡求改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