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28|回复: 5

[汉中游记] 六月六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

[复制链接]
a
1 0
  @ME: 
发表于 2015-7-22 10: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是农历六月六,一年一度的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如期举行。
3 G, u0 Q+ d9 R% I. [3 N7 q. G7 J) e( n1 @8 L! g
      天公作美,时阴时晴,游人如织,香火旺盛。. Z# |; h- W! K& l! {; t# H( E
9 w: r1 W8 i+ X9 \' D' c
      先上几张来自晒经大会现场的手机照
8 ?2 |3 o% k$ f: P/ v/ c

六月六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

六月六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

! |( a& v8 ^/ u, F/ _5 h# k; T      所谓晒经,就是选择正值伏天的六月初六这一天把寺院里珍藏的经卷拿出来晒晒太阳,起到防潮驱虫的作用,以便经书能长久保存下来。% e% {: J$ b+ l

3 c2 d2 V* _6 s9 N      民间也有在六月六这一天晒衣服被褥的习俗,选择六月六这一天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 d  k. C' K4 n4 K! w) b! _" r

六月六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

六月六洋县智果寺晒经大会
7 M0 P5 P* j' L
       不信,请现在就打开你的衣橱,揭开你的床被,看看有没有受潮的迹象。
* S6 ]9 i1 u1 S' H, M8 T; A9 n1 k8 d3 _( @' d* q+ Y" ^) b: X5 l  p
       有的话,马上行动,一年就这一个好日子噢!% h, G$ v! ?9 P4 {) H

" g7 U, t% o+ O, h* f4 @$ d8 k# N2 X( T       洋县二中(原智果中学,今城关中学)已经彻底从智果寺搬迁至县城。
# B0 n  p/ F1 V1 ~( t- C( X
7 c0 l5 J2 t/ X6 d& _       未来的智果寺将有机会大规模重建,恢复明清时皇家寺院的恢宏气势。* |% E9 K# f+ f4 |, K0 y
7 i3 G5 N7 n) R/ Z
       洋县智果寺藏经楼位于湑水河与汉江河交汇处以北,洋县城西12公里处的谢村镇智果村,建于明万历14年(公元1586年),古有“汉上名刹”之称。6 k1 v( m6 r! [6 i7 F% `
5 E0 E) m4 k3 h( v
       藏经楼长21.7米,宽18.3米,高12米,属典型的宫殿式建筑,现藏有明朝“慈圣宣明肃皇太后所赐”佛经3000余卷、4178册,属唐玄奘西天取回的真经的手抄本,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乃至欧亚佛教的重要史料,其经卷装祯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红、黄、蓝、绿织锦缂丝为封面,纹饰繁多,图案各异,印刷考究,图文并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兼有,实属罕见。; x, w- @6 J* r7 o. m
  X9 K0 D1 V5 V% w2 y  }+ ]
    智果寺圣谕碑 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朱翊钧为其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给智果寺颁施藏经所下的《皇帝诏谕》、《御制圣母印施佛藏经序》和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所作《圣母印施佛藏经赞有序》。十六年四月,陕西按察司签事郭元桂、汉中知府田理门和洋县知县李用中立石。碑呈长方形,通高2.05米,除额高1.5米,宽0.94米,厚0.24米;额高0.55米,正中刻楷书“圣谕”2字,左右雕双龙拱卫图,双龙上方居中雕一太极图、左右雕凤凰展翅图。碑文共分3段:上段高0.52米,刻皇帝《敕寺僧谕》,15行,行8~12字不等,共137字,谕尾年号上钤有“广运之宝”玺印;中段高0.49米,刻《序》,31行,行2~20字不等,共约500字;下段高0.49米,刻《赞序》,37行,行4~24字不等,共约600字。碑阴刻有万历三十一年智果寺众僧徒名号。碑存智果寺藏经楼文管所! e  K9 {# m. \9 G! t3 n' k7 I

智果寺圣谕碑

智果寺圣谕碑

# z! I6 g. \  ~) k3 a9 {智果寺圣谕碑  S) A/ o! ?/ y* ~
1 W8 V7 u+ t) q. w& M
       据《洋县志》载:“智果寺:县西二十八里,唐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间(676~679)建,宋、元重修,明万历间,某贵妃(实为万历帝朱翊钧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引者)捐金,命太监园知府重修,增建藏经楼,经典、题记俱存”。再据寺内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所刻石碑载:“智果寺不知起于何时,至明万历十四年(1586)奉旨创修经楼,周围筑城约二里许,城外有濠,所以护持经楼也”。又据寺内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智果院六次序”碑载:“智果寺溯厥由来,实至顺(元文宗帖图睦尔的年号)三年(1332)法王圭为之创始也,然第有其基址而未底其全。嗣后万历十四年,……颁施藏经,赐建修,其规模遂为宏阔,楼殿廊庑,巍然美备,洵汉上之巨观也”。' P2 `$ c' V: n, D7 ~0 p

8 h  ]4 h2 y0 n  o& a% y1 H  从上引资料可以看出智果寺经创修,复修,规模相当宏大,其城潦遗址,犹依稀可辨。现录明万历时洋县知县姚诚立《宿智果寺》诗一首,以资佐证:“汉江东去抱城流,高阁空含物外秋。僧舍不关花雨乱,禅心常定钵龙游。尘根谁识功名薄,宦海难同心事幽。安得远公来接引,谈经时过虎溪头”。 可惜智果寺年久失修,变迁频仍,当年情况,已大改观。今所存者,只有藏经楼了。 藏经楼三间,高约十二米,长二十一点七米,宽十八点三米。座北向南,上下两层,单檐,斜山造。下层增设围廊一周,上覆腰檐。前后各四粗檐柱;内四明柱,东西两侧,檐柱各七。四周宽檐,上施黄、绿色琉璃筒瓦。1 W1 A1 c3 I% v9 R& W

' b! a9 C( ~0 p   楼上现有大经柜四个,内藏明代佛经两千多卷,俱系红、黄、兰、绿各色明代织锦硬壳封面,长三十五厘米,宽十二厘米。这些经卷,是明万历十四年,“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帝朱翊钧之母)所赐,俱系“缮始于永乐庚子(永乐十八年,1420),梓成于正统庚申(正统五年?1440)”的《大乘般若》以及明肃太后增赐的《华严悬谈》诸经。智果寺固有这些“圣赐”的巨帙经卷,遂负盛名,称雄禅林。 楼前现存明万历十六年(1588)竖的赐绎“圣谕”碑一通,高二三五、宽一○九、厚十九厘米。碑分三段,上段刻“勅寺僧谕”,十五行,行十字,中段刻“御制印施藏经序”三十一行,行十八字;下段刻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赞阝序”以及陕西按察司签事郭元桂,汉中府知府田理门,洋县知县李用中等姓名。/ u' i  q- d' I* q& j: X9 w* a; [0 r
- }! G6 D1 X4 R& z7 B  V& u8 {% K
  藏经楼这些明代印刷的经卷,保存至今而数量又如此之多,实不多见。今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玉米棒棒我最爱)+ C1 M- V' D6 S

6 P8 |5 L$ \! G2 r" `& d
a
0 0
  @ME: 
发表于 2015-7-22 1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阿弥陀佛,多年前去过,香火很旺.* q+ X  w& T8 S5 ~  Q7 y9 H

4 R8 M: x$ Y3 m
a
0 0
  @ME: 
发表于 2015-7-22 1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洋县、城固等地,六月六还有炒面糊茶的习俗。这一天,要把面粉放在铁锅里干炒。小火慢炒,发黄炒出香味即可。然后储存起来,每天早上用滚烫的开水冲喝,可以加盐,也可以放糖。
0 a8 e% P# |* X8 N8 _- b; g* O+ t! d6 @- N- E3 |, e( X  F
       其功效是防中暑,防腹泻。夏天出远门时带上家乡的面糊茶可以防止水土不服。# c( w- S9 i/ `: E
% q" F  h: T6 B* k5 T
       六月六的另一个习俗是,娘家人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看夏”——要准备好凉席,凉被,凉枕,蚊帐等夏季床上用品。6 S% l6 R& N9 g* [% [1 o, m
a
0 0
  @ME: 
发表于 2015-7-22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么,看晒金,我佛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7-23 0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9 t5 p4 R- K2 _" W# F
既在佛会下,
0 d$ N- L; [4 \8 W都是有缘人。
! P0 T6 |6 ?7 b& p' L7 v- b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7-24 1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宗教,传承文明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