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580|回复: 13

[闲谝] 呼吁找回年味——过年汉中的民俗讲究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2-17 1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春节习俗是多种多样的。不光在衣着、住房上有着讲究,连吃的食物都有许多寓意。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只有在大年初一才出没,所以到了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学习研究一下年的民俗吧!
0 {' y: D) W- Q% M$ W. ^4 Z, ?" E: t2 T. D6 z# I
       腊月二十九祭祖(上供请祖)
  n- L3 A1 P% P6 S, Y: M0 t% P
1 w3 G; a' N; C. x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7 }. |% C- f- s/ m/ S$ Z9 v8 c! N9 K# `) W; N/ P% m
       小除夕( a4 W, D, {5 P/ n+ H&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也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烧完。! T  u" J6 u' p; m2 ^+ L! ~7 d% R
8 U9 r6 I2 D; |. r3 i, x1 [
       腊月三十(除夕)
6 _# f  Y- M; T
3 m; w' b- t) i- M8 ^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7 u9 D0 @1 `. t: A' V- \1 G

% `6 Q, {6 j0 I- h) l( L1 B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8 i( c3 S' v: z# ]' S

7 U+ L# y% ?( A+ j6 ]- g       贴门神  i9 F$ j% C) ~7 L0 H9 m+ ^" N

  j) n# T% `" j; q3 R/ V. h- G6 c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X# u+ ?1 ^' _. y$ I$ n

: T% F0 H( o0 B- z: V- A       贴春联
# x8 p( W0 |: ?) f: K' w, {3 c, P
* |5 B9 S1 ?! K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 S; A* n6 W, U) r
" N: {- @) Z" Y- }, ]' C! P& j        贴年画
! M, l( p! D* b
( F9 J( h' {" k+ f+ i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i' M. v! L  l
0 d: Q6 I5 u( O
        守岁* I6 }2 K+ _  P4 f6 g

5 y6 f2 [- f" ], ?# m- ~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0 q: `+ m% \4 E- u( \% p' E
! f% j7 ]! P& J% y4 X2 N# v
       关于春节的陕西民谣:
2 I: x8 y, v& ^
( `- s8 K! K1 o2 e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3 H/ q) g- H5 L/ b6 x% g; S7 o, F4 h& B0 Y' ]/ N/ j' W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
# x2 ^2 S' v8 B7 G- H% `# j5 h- f# L, a' E4 Q* e& r8 R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 C3 e/ r. y3 [6 e6 J9 n
- i2 `6 X' B  @/ d! d      拜年: x$ W. {# p9 d. R$ g" y5 d! h! k. h
/ H6 C" O- w3 P1 P  W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4 P  J$ e+ E' C; e$ A4 s3 P- C, f' S0 k8 i6 A' R, e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 j) z6 f" p$ Q1 D5 n7 x
+ B6 F8 t, Z# M, p% t" O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 b1 u' ~9 i2 u# \" @" `4 K' q/ W5 ?# ?) g* o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y+ T& m$ {2 @8 {- r: s, B% h$ x

) ~2 H( [" a3 E+ \" \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 p/ i9 [1 f+ q$ b' q# _& n; n( Z2 a) |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f; l# s% \* |. I0 P' p5 m7 d# V

/ f" T/ _8 X7 h; A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i% T# u- }% {7 G# [& p2 G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 r: l* ]( F  c
* i# T0 ~, \0 \8 g
        给压岁钱
) j5 U2 R7 g: O! s3 S* e( H* q+ |$ h; J* P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2 {6 p8 w6 I2 d) r: j$ Z
2 p" u/ d) C& E0 I       占岁; Z% y' S: _" w
5 B4 R6 ~; I7 b/ R: m$ w: ~4 B7 M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风俗。+ {: K5 [: @- z8 M0 U
9 G& r/ s5 B/ r7 b9 {5 F: f- l( v
       贴画鸡: ^' b4 n: r8 D7 b2 u4 l9 x) E

$ I; Z" N) p* Z# u9 `* j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0 g, h6 A) s# v" I2 y" N) a. N0 M$ C- ]7 I9 X: x2 v/ P
       聚财4 Z8 o& q; L  O, ?( l4 `' B
$ p/ j4 S- I* O* a. N: m4 O$ H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4 i4 `; z  f; W. Z1 d3 @8 L; l
( v8 d  R; ^9 W6 r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二祭财神(开斋日); @5 g; E1 S, Y1 T" f

5 }' C) N" P% r$ l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到来的这一年要发大财。
9 G$ `: l3 U* {6 W: x6 v' `, M' Y
       姑爷节5 s5 K* ?; R: I5 h- W" A' d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岳母拜年。潮汕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 W5 ~9 H/ n" i0 ~  ~- s5 j' E
9 u- z9 y9 b% W+ j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2 c& R/ w5 w2 V/ h& e
- F1 ~" p2 v5 m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 ^" a3 {, P# R# m, [; ^( _5 z2 H3 l. v( ~2 d9 Q; t- j  c2 a
      谷子生日7 K: j) V) V7 D% g; r

: H6 |. u+ S3 L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t# c  Y: \. f5 d: x) O
' J) b6 E/ ]0 ^2 ]7 k) o
       小年朝
) Q- Y( P+ U, M/ [  W) R' `3 X& }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3 O  G) ?  }! y, R+ W% b
! t5 M" \' P$ `/ y: i' |7 N% r$ a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四羊日
; [  T1 `  y# E1 i$ `, ]" X6 @* U1 U# h! w. E7 E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 e8 M: _- s. h
2 y! X6 I6 |" W- {* L2 K/ I8 a2 [
       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4 B7 n" C! [7 g7 K

* w  d% B8 K" t; P. y6 q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五# [: d& y4 u+ i: p. c0 S1 I$ }
. o7 b* c( z4 _) |9 ]+ R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1 n1 c7 q2 A6 g1 F* t6 }" {: {- i$ W( `6 B9 f
; k2 r- s2 s% w$ f: a
       迎财神" B# ]1 d& y4 T: e' s3 @

! q( l6 `, M% f5 w1 i6 i6 Y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 p0 G2 [4 s: S0 y; F( y
5 x( ^0 k# L* @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祭财神”。4 D/ l6 G+ f+ i

3 q9 Q- s* K3 u       五祀即迎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 u" {; I# f3 q4 i6 N) Y" V3 k, e. Q' A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正月初四24点后),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 e: j, ~; Z  I$ g/ }" ~, G2 @1 g/ L% P* Z) q7 M+ [
       路头神9 A2 o. D, v0 N0 \1 f
* I" B3 y  p; R4 F6 G# i' D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3 `4 ~% p; u1 q: ~1 ~+ k
8 A& C' {/ I5 T/ o, m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 v' e( t( D8 Z" N. N$ T+ @( A; @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 s2 ^8 j+ z0 v; c; V5 q7 j( P3 j2 f6 ^
        送穷* J+ k' q+ Z/ z

0 @+ F8 P3 ^' P+ [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0 S( M$ A/ ]' ?
8 R# f. l. }, O' B       开市5 E* t& G5 Z1 j) u  G

0 o. K) ^+ p: C, F$ [1 Y, c9 F. b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a; R0 G9 t" E! ?
1 {; F( W& {! y4 x! J# o3 o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六) @9 M+ d+ B7 C7 }: ]4 t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汉族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O; j* Z2 Q8 {7 N- a6 i1 T
& N5 ?6 b* j3 k
       石头生日:在这天是石头的生日,所有石制品都不可使用。  y; `' p4 W" t) K
! B& ]. ?* X& \1 H5 ^+ a: K) [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1: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七 人日) L: [$ s4 }, Y

; u  Z+ s  Y' P" q$ s8 a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1 ]" M3 Q/ {8 C( ]
0 l' ~; N- S* P/ P) k$ c7 M" h# o        捞鱼生
+ B# \9 M" R. q0 ?  t; x
" P: u# x" m( q" ^2 e& J9 Y9 A3 x$ D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M% v0 ]" l* r5 Y! Q% Q- U6 M
  G* w% t  X6 i4 m
        摊煎饼
  W& w( @  Y! B" N! v
( D: B, X" b8 [  Q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q. N9 v+ g6 {. S4 C1 t$ N
- l& B9 L, s9 w" p# e
        踏青7 h  V" u1 s5 I+ y  f

( e# ?2 r+ F- K! {( M& e' p        正月初七踏青郊游,源于宋代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踏碛(qi)。碛(俗称碛坝),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碛上排兵布阵,以退吴兵,名“八阵图”。《荆州图经记》:“夔府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八阵碛上,谓之‘踏碛游’,妇人拾小石之可穿者,系于钗头,以为一岁之瑞”。宋陆游在奉节做官时,作《蹋碛》诗:“鬼门关外逢人日,踏碛千家万家出。”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奉节为官时,更常与民同乐,正月初七带头游碛,男女老少,倾城出动,热闹非凡。其《人日游碛》诗曰:“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2 ~" a, O7 v5 t$ c0 }1 b9 L0 Z8 ^+ K
1 B/ F7 T7 R3 b. T& }2 F' A6 f        登高4 M& o: B: t% {% T+ c# g
7 }8 X  H( p/ q2 O
        人日节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p" J6 B, `6 M7 {  l- C* `: z
5 O& k: y* ~- f) f5 L4 w+ b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八  谷日/ {6 }; F8 c, [3 C

2 C/ o$ C- @! a' B  [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 Q8 e& P/ B1 H$ D) Q9 \' C$ B
" U0 K0 t" |4 U5 `       顺星+ O. ?0 M/ t' _: \0 ?7 C

: i" L! s% \. U8 C4 E0 i- |. C6 x9 q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0 K4 ~$ H5 q, E1 |
# Z* C- Z. }$ W# S* S6 ?( I  e+ B) w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九 天日
; x6 H9 @# U8 A! S

+ |7 D* K4 U3 M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 e5 j4 r" w  a3 q- X1 T- p; a" ?! i2 F7 E
+ W, ~) v) t; h0 ^1 @, \/ f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十 石不动" E  c; ^' F  M( a% `5 F/ \
& R! [7 Q, h; Y/ m7 p  P' [6 ^/ c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 d% J( D* K+ K+ J
6 v0 a4 @9 s+ E4 @& G+ y" j% s* v        贺老鼠嫁女: M- \7 E! v* Y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老鼠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 e' y9 h$ D8 M, O' k9 G! _; I8 t8 \# K
& F6 f8 o7 u( V1 |6 J: {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一  子婿日) i8 A3 D5 _+ ^* o3 {
0 h, n! ?) z% B4 `6 h: N2 H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 q, n. I7 q% D2 [8 ?6 Q- A4 J7 q8 P, z* R& f

: ?% \- ~0 A% j4 I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 h1 b$ W6 A, a$ Y7 X
) _  s+ h, R" P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t0 s) u# K, Z
/ X: p. ]. z- o2 V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1 f1 M) A& t4 n$ U: r# g8 |; l

, c' E% j6 z3 h0 `       灯会$ j' V$ y3 q/ o7 p( O
# w2 D* E2 }# A0 z+ G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a5 ~# q+ B) a+ m7 r
7 s. S3 o7 P) v  ?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7 o  b. O% F" W) C+ @$ C' [/ O/ }

8 e3 d7 E% N4 M: [9 y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6 _, q2 v# e8 G) o! D6 e3 f2 c; l$ n$ j1 x- j. G3 D- A1 @2 V
       吃元宵4 d  n  b" O  ]: F

4 y2 l% L- i* k& u& F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d; F3 N; T$ z7 ?. S  F; @% D( T1 f+ J- C9 Z0 |
      演社火
8 f8 y6 v  Y2 D! V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j0 p+ U. W, `, y
a
0 0
  @ME: 
发表于 2015-2-23 08: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世间年为何物,直叫人年年忙忙碌碌?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