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
发表于 2014-12-8 11:00:38
|阅读模式
她们一个88岁,一个84岁,但是眼不聋、耳不花,身体硬朗,还经常在一起打牌、出去旅游;她们在一起时也会闹小别扭,但转眼间又会成为好姐妹;她们一个说“想得开”才能活得快乐,处处透露着爽朗和洒脱;一个说儿子孝顺是晚年最大的精神支持,时时流露出一位母亲的幸福;她们像所有老年人一样渴望子女关爱,但也自立自强,抱着“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的想法,发挥余热,减少儿女的生活负担,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她们就是生活在我市的耄耋姊妹陈素清、陈素琴姐妹。12月2日,记者采访了二位老人。
姐姐陈素清:“想得开”才能活得快乐
现年88岁的陈素清老人住在将坛西路某居民小区里。记者见到她时,她精神奕奕,热情、麻利地请记者进屋,全然没有一个高龄老人的蹒跚和迟缓。“阿姨,我说话你听得到吗?”“你说啥都没问题,我和我妹妹一起出去逛,别人听不清她说话时,我还在旁边当翻译哩。”说话间,老人满是开朗和欢愉,而和善、友好的“待客”态度令人很快放松下来。
姊妹花的幸福密码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陈素清老人自老伴去世后,就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起生活的十年里,没有和儿子、儿媳红过脸。老人的爽朗、宽容自然也赢得了儿子和儿媳的尊敬和关爱——儿子退休后常常带她去汉中新开发的一些地方逛,而儿媳也总是给她把床铺弄得干干净净,很多时候还给她倒洗脚水。问及一家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原因,老人响亮地回答,“想得开”。在她看来,一个人遇事不钻牛角尖、心态平和是获得快乐最好的方式。“有时儿子、儿媳进门不舒服、不想说话了,不要是觉得人家眼里没有自己、要和自己过不去似的,他们上班累了,不想主动打招呼了,我不多想也不生气地主动招呼他们,这不就好了嘛。”“儿子、媳妇做饭,做得好吃了就多吃一点,做得不好吃了就少吃一点,别埋怨,别说啥,自己活得有意义,别人也高兴。”老人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自己的生活“哲学”。
“知道我年纪的人都问我,‘老寿星’你是咋保养的?我一听就乐了——能咋保养?不怕劳苦,多动,就是最好的保养!”老人介绍说,小时候由于家里姊妹多,生活过得艰苦,全靠一家人辛勤劳作才能填饱肚子。现在生活好了却也闲不下来,“在家里能干一些就干一些,坐着也闲不住。现在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各种事,家里的事很有可能忙不过来,有时间了给他们做点好吃的,我常常在家里做包子什么的”,当被问到“这么大年纪,不怕麻烦?”时,老人爽朗地说,“怕啥麻烦?整天闲着也没事干。能为儿女们做点事,儿女们好了,也是自己最大的福分。”
除了在家里为儿女做些事,老人也有自己的爱好和乐趣。目前,她每周还都要去老年大学京剧团和票友们一起唱戏、交流,劝慰一些因为家庭琐事不开心的姐妹、朋友,和妹妹相约一起出去逛街,生活丰富多彩。
妹妹陈素琴:儿子孝顺是最大的精神支持
84岁的陈素琴老人小姐姐4岁,用她的话说是,“别看我这把年纪了,耳不聋,眼不花,平时穿针做一些简单的缝补是没有问题的。”说话间,一副自豪的模样。
老人的老伴也去世多年了,但爱运动让她的晚年充满活力。锻炼身体,邀姐姐出去玩,看望老家亲戚,和儿子去旅游等都让她精神矍铄、头脑清楚。“锻炼身体好。我以前身体差哩,坐着坐着打个喷嚏就有病了,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晚上六七点睡觉,一觉到天亮。早上早早去锻炼,夏秋时节,5点多就出门到江边进行锻炼。现在是越锻炼越精神。”当被问及坚持锻炼对于她这样的高龄来说会不会很累时,老人乐呵呵地回答说,“习惯了,不锻炼就没劲!”
说起长寿的原因,老人除了爱运动,说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儿子。“我现在住在小儿子家。这个儿子孝顺、懂事,没惹我生过气,对我的精神支持作用最大。”“他每天早上起来先到我的房间问候一下,看我是否安好,然后才放心地去上班;有时候晚上他在外面和朋友聚会迟迟不回家,我担心了,就打电话在电话里数落他,他赶紧回家后不但不责怪我,还很抱歉地说好话安慰我;有时候,吃完饭我说我洗碗,他说他洗,争着争着我们娘俩都笑了。儿子还经常抽时间带我出去旅游,这几年,飞机坐了好几回,大轮船也坐了好多回,我从心底里觉得幸福。”儿子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使老人获得了心底最大的温暖。
母子亲情让老人的晚年少了孤单、无助,而和姐姐的姊妹之情,也让老人获得了更多生活的乐趣。“我和我姐姐经常通电话。问候、相约到处走走散心都是常有的事。我们也有过小误会,不过很快就好了。上次去三亚旅游我一看见大海就兴奋地一路跑,姐姐不知道咋回事,老在后面慢吞吞的。后来我们都生气了——她嫌我跑的快没等她,我又嫌她跑的慢了没和我一起。临了,知道姐姐是因为忽然腿疼没有赶上我时,我很自责,给她道了歉也就好了。我们一起去看本家的嫂子,聊天时,嫂子耳朵不好听不清楚了,我姐姐就坐在我们中间当‘翻译’。我有啥想不开了,找我姐姐说一说也就好了。看,我和我姐姐还是很好的。”老人快乐地说。
“我现在在家还愿意多动手,给儿子、孙女做做饭、洗洗衣服,心里很充实,也很满足。”老人的晚年因为儿子而幸福、满足,而作为母亲,从心底里希望儿子能拥有自己的幸福也是她目前最大的期盼。(记者 陈娟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