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发表于 2012-12-12 1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道”的来历:最近几年,一尊在留坝县马道镇寒溪河岸沉寂了千年的“韩信牵马图”天然石雕画,赫然进入人们的眼帘,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 y( T# {6 ~- V3 k# Z. I
7 ^: A* g* g- r; N+ G! ]: ? t : y% m. e9 ?9 c- |2 v/ }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返回到2215年前的马道驿寒溪河畔,倾听一段“马道”地名与“韩信牵马图”天然石雕画的神奇来历吧:
. i6 B' `8 Q9 X; {) J, d% S 公元前206年,韩信弃楚投汉,三次不遇,未被重用。一气之下,背起鱼肠剑、跨上五明骥,悄然出了汉中城门,单骑北上。这天傍晚,行至一古镇(即后来的马道镇),来到镇北寒溪河边,但见溪流潺潺,清澈见底。这寒溪河上原有一座铁索木板桥,名曰:“樊河桥”。由于连年战乱,桥面毁于战火,眼下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人马无法通过。# c, R- B( }& R+ ^3 l5 v4 D, m) o
好在这时的寒溪河水并不深,完全可以趟过河去。韩信掬一捧清凉的河水,洗去满脸灰尘,放五明骥饮水,然后让坐骑卧下,自己手牵缰绳,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歇息。9 P3 h. K- l" `$ g
! n2 v& c6 }) _4 C9 b, i1 H 7 T) E( \) y5 G, [1 k% k: C
正所谓“人困马乏”,韩信坐下就打起了盹来。恍惚间,自己的坐五明骥竟长出了双翼,慢慢地飞上了天。伸手去抓,却怎么也抓不住。正在着急,对岸凤鸣寺传来的声声暮鼓,将他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缰绳还牵在自己手里,而五明骥倒好像睡着了。韩信振作精神,整顿行装,准备牵着马,淌过寒溪河,星夜北行。! T, k6 x$ ]# q, |$ ]. u3 }8 g
不料,韩信伸手牵马时,这头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坐骑五明骥却好像从梦中惊醒,一跃而起,昂头向天,摇晃不已。韩信大惊,四处张望,不见有任何异常。可是不论如何牵拉,五明骥就是不肯过河。
: l' \* }* a- C4 t9 S 此马前胸宽阔,臀部滚圆,四条腿纤长有力,全身深紫,鬃毛乌黑,四只蹄子却白如霜雪,肩上也有一片白毛,像一轮皓月。这五处白毛,十分醒目,就算在月光下看,也闪闪发明,所以叫“五明骥”。5 p, e x2 I% O; [4 T0 G
韩信寻思,这匹高大、刚烈的战马跟随自己多年,出生入死、转战沙场,死都不怕,今天怎么怕了这寒溪河水?都说好马不回头,我骑上你,看你往哪儿走?遂飞身跨上五明骥,勒住缰绳,双脚踹蹬。岂料,五明骥不但不往前行,反倒一步步倒退行走,离开溪边,一直退到镇中一个已经打烊的客店门前,方才住脚。+ ^( D2 R8 J+ m
韩信迷惑不解:坐骑莫非饥饿难奈?只好叫开店门,给五明骥喂了草料。自己也稍用膳食,准备继续夜行,此时已到三更。
" M2 _( `% ~! T2 I# e, S + @- C( N$ s- e
$ F4 [. y7 y2 R9 [) ~ 来到河边,但见河水咆哮,浊浪滔天,明月高悬却寒溪夜涨。韩信无法过河,遂迁怒于五明骥,正欲鞭之。朦胧月色中却见一队人马飞驰而来,丞相萧何一马当先。来至溪旁,离鞍落马,力劝韩信回到汉中,辅助刘邦。1 Z! W8 Y2 |5 X% w$ O. }
是日正午,刘邦听取萧何劝谏,在汉中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灭楚兴汉,终成帝业。此为后话。
4 V3 x3 h, R8 M, M! K% E 当夜子时,一声霹雳,一团火光。寒溪河边,这块韩信坐过的山石崩裂,一分为二,一块飞立北岸山顶,化作神鸟凤凰,以后人们便把此山叫做“凤凰山”;一块飞落于寒溪北岸,将这幅“韩信牵马图”天然石雕呈现于世。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R* E+ {7 B- K. l: ^ 这一“神马倒走”的稀奇景象,由此流传开来,人们便把此地叫作“马倒”。后来,此地成为以马为交通工具的重要驿道,也有人误称之为“马道”,因“道”“倒”同音,慢慢地,就把地名由“马倒”演变为“马道”,一直沿用至今。
- q% Q- u1 C* K1 P…………
' V0 C$ }, n& I& d, }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山河依旧在,英雄何处寻?9 V5 z) m+ n p- P
二千多年过去了,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云烟,唯有这幅鬼斧神工的“韩信牵马图”依然留在马道,留在了寒溪河边。
" A$ S6 }+ z5 {2 o世人皆知:“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我今却谓:“不是神马把头晃,萧何岂能追得上”。
# i+ ]9 N; ]& B. V, r, i( \+ ^4 }* q& _
(紫柏鼾歌根据民间传说搜集整理)
- ~( G0 b- ~4 F3 O$ Z M \* c6 R'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