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在汉中市汉台区东关正街上,有一家刘记衡器店,店面不大,但从店门口到店内的墙壁上,都挂着手杆秤,店中央,便是刘贵明的工作台,上面放着做秤用的小零件,刘贵明说,去年年底,街上仅存的两家衡器店,又关了一家,他是最后一家了……
手杆秤销量低 常年在外接订单上门现做工艺杆秤
50岁的刘贵明从小便生活在汉中市东关正街上,他看着手杆秤从兴旺到衰败。如今,为了生计,刘贵明的店里除了有手杆秤,还有电子秤。
汉中东关正街上最后一家衡器店 手杆秤匠人的坚守
而从今年起,刘贵明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开始奔波于外地,接外地的一些订单,上门制作。他说,汉中本地几乎没有人买这样的工艺秤,外地倒是会多一些,取一个“称(秤)心如意”的好寓意,所以他也常会出差,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住日常开销,单靠店里的盈利,实在难以支撑。
9月18日上午,刘贵明已开始收拾此次出门要带的工具,在门店内,他穿着一身藏蓝色的夹克长裤,刘贵明说,这就是他日常的工装。
对于刘贵明来说,这已经是很正常的一次出差了,外地的客户在网上看到衡器店的信息,便主动联系他,请他去那边现做手杆秤,多以工艺品类的杆秤为主,价钱会高些,但是做工要求的也会更精细,一杆工艺秤除去休息的时间,虽然比普通杆秤小很多,但也要做两天左右,盯着打眼儿、钉星花非常费眼,做上几个小时,就要做些别的活计,来放松下眼睛。
这一次,他是去北京,待多长时间还不确定,要视那边的订单量确定,刘贵明笑着说,多一点当然好,店里的手杆秤几乎已没什么人购买,店里普通的一杆秤也就卖40元左右,除去材料费等,利润也就10余元,工艺秤可以卖上数百元,除去搭配的秤架、材料等,利润也能比普通的高上很多。
父母是衡器厂工人 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父亲学手艺
说起自己与手杆秤交织在一起的生活,刘贵明回忆道,父母都在东关的衡器厂工作,小时候,不管是放学还是周末,都常跑去厂里玩。厂里做手杆秤,都是流水线式,每个人负责做一个步骤,有人是包铜皮、有人是钉星花、有人是按卡子,但父亲的技艺在厂里是很厉害的,他可以做全套。父亲如今已91岁,早已不再做杆秤,母亲已去世,而父母曾工作的衡器厂呢。据汉中轻工业总会的工作人员回忆,汉中衡器厂很久之前就倒闭了,但也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
“小时候看那些也是觉得好玩,但也并没想过以后就要做这个。”刘贵明无奈地笑笑说,家里有5兄弟,他是最小的儿子,只有他和三哥跟着父亲学了这门技艺,1990年年初的时候,家里在东关正街上开了一间衡器店,三哥主营,父亲和他也会一起帮忙,“那时候我多会做一些杂活,包铜皮呀、按卡子呀等等。”
刘贵明想起初学做手杆秤时,看看自己的手指,他说,扎到手的情况很多见,又费眼,经常钉着星花,眼睛也跟着花了。制作的工艺也很复杂,要10余个步骤,刨秤杆,就是要根据经验刨到合适的尺寸,再下水打磨,将毛刺处清理干净,弄光滑,还要手工打眼儿、在秤杆两头包铜皮、割铜丝、钉星花、按卡子等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刘贵明拿起一杆秤,拨弄着杆秤上的卡子,他说,杆秤上的这些小零件,在过去也都是要手工打磨出来的,现在好一些,有成品,可以直接买来安装上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