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这标志着历经数十年论证、十年建设,平均年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了,京津冀豫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从此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近1亿人口。那么,在喜讯的背后,作为汉江发源地的我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占据何种战略地位,在保持水质、保证水量、保护水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与牺牲,又有何期盼呢?就此,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及市水土保持总站。; g) y6 B6 L8 j* J, Z2 J, e" d% P
4 B1 v5 l2 n* Z g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源来自陕西其中我市占比高达26.3%$ v1 | R' ]1 L
! y1 A' c K z4 `6 O 谈到供水,首要一点就是要有量的保障与优势,而国家将汉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核心水源地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v- a4 U4 R7 W& g, |0 c( s
一江清水送北京
i# y. `' n) ], f! A5 b& K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汉江的发源地,我市境内汉江干流长270公里,流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占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的21%;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60%。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1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源来自陕西,这其中我市就占到了26.3%,位列安康、商洛、南阳、十堰四市之前。”12月16日,受访的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到,我市水资源丰富,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46.25亿立方米,其中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2.53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水资源总量43.72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近4000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汉江出境水量(含部分过境水)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87.8亿立方米的三分之一。
6 z. J- U& d8 D. ]/ |, S8 k8 [' m; ~; t5 R/ t) P9 J& l
如果说我市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全国性的战略地位,那么作为引汉济渭的水源地,我市所居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引汉济渭是我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我市境内汉江的供水量占比高达81%。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使1000万人喝上汉江水,300万至500万亩耕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市水利局局长王基刚讲到,无论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是对引汉济渭工程来说,我市均有着很高的战略地位。
: }! @8 w/ s: d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