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1 1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停100余户(条)企业和生产线
6 t9 a9 G# w: c# N. G4 n% H; e1 e) T0 p- x+ E
调水必须先治源,为保证“一江清水供京津”,我市作出了巨大牺牲。“近年来,为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我市先后取缔和关停国家明令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小选金、小皂素、小造纸、小冶炼、小电镀等企业和生产线100余户(条),加上部分即将关停并转的企业,除关停企业需补助的费用之外,还使企业年利税减少近20亿元,吸纳就业减少2.2万余人。如汉中黄姜皂素加工企业原有60多家,年利税达2亿余元,但为了保护汉江水质,皂素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关闭,也使曾经面积达9万多亩黄姜不能加工销售,影响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市发改委工作人员称,我市铁、锰、钒、镍、钛、石膏、石棉等1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南水北调水源保护的需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市绝大部分县列为了生态功能区,因此全市限制了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企业的发展。原来基础较好的化工、制药、造纸、化肥、水泥行业发展受到制约,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门槛的抬高也使许多项目不能落户我市,水源区内达标排放标准的提高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能力降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增大。" k j- Y* x' U& N& {( r
5 k5 S# J9 X" r; F8 N# k 此外,为确保汉江水质安全,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使用监管,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据测算,我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420万亩左右,油料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因每年少施化肥或不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的减产损失达10亿元以上;加上其它经济作物,每年农业经济损失至少在30亿元以上,影响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约1000元。
: a/ T, }+ k, R' }5 N
) r$ [. T5 N( m q 开展“丹治”及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9 J3 C8 ]9 ^) ~: q3 I
! I1 R1 d. W$ v) }! U9 T' \ 围绕着保护水质,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上游的我市,根据2006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计划》(以下简称“丹治”),自2007年至今启动实施了“丹治”一、二期治理工程。 q) ]5 }' X4 `3 i5 w+ E
. k- \' v( d8 B0 {, U
“‘丹治’工程自实施以来,共治理我市11县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1770.31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92条,总投资达5.9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科技监测科的工作人员称“丹治”是我市迄今为止治理范围最广、投资最大的一项水土保持工程。
: O ]) U n9 U3 c# s
P6 U9 i! O1 B/ j- n 另据市环保局提供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实施减排项目300个,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垃圾、污水处理场(厂)全部建成投用。2011年至2013年,我市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6084吨、氨氮707吨、二氧化硫2523吨、氮氧化物2346吨,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在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
) Y8 ^, D0 _- a3 t3 T& T- H6 A" f4 L# l
针对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市环保局称,今年年初我市又启动了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好以汉江流域县城和39个镇为重点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战役,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治污战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面源污染治理战役,以中心城区和平川县城为重点的城市扬尘治理和“煤改气”、“油改气”战役,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
! I% c; P$ e1 F! r: B- q2 S
; m7 I' c0 T% i/ \2 |8 s) e2 i 建议中省加大对水资源生态保护区的支持( }- o! u( f, n6 y0 Z0 o
6 B& Q, L+ ?# U 我市规划“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流域区域污染整治、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自然生态保护、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六大工程共计68个项目,总投资138.1亿元,需地方自筹近60亿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涉及我市的规划项目总投资21亿元,其中需我市配套近10亿元,目前已建成运行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金缺口达2.7亿元;计划沿汉江投资修建的3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需要建设资金27亿元。虽然我市多渠道筹资金,但缺口依然很大。这就使得我市在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瓶颈制约。 }( F9 D1 {9 q9 P8 Z8 H6 @
# f+ {8 N4 Y1 X% k
基于此,市发改委建议中省加大对水资源生态保护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南水北调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力度,支持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确保水污染治理效果持续性,推进发展与保护相协调。
3 O2 w, t: N" j# W. K5 `0 e9 a& J! \6 m& i- {, S1 |1 r
市水利局也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金,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及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何大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