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68|回复: 5

2013汉中高考专题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0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年,我们一起参加的高考

      那是2004年的6月初,记忆中的这个夏天似乎来得早了些,闷热、狂躁。
      我们的高考日期已经开始倒计时,老师上课越来越少,自习辅导越来越多,英语辅导我在看小说被老师发现,想想木已成舟的英语水平,我继续坦然自若,没想老师却不似我一般放弃,竭力规劝我最后一搏。“都这会儿了,提高成绩已不可能,放松心态才最重要。”老师一听二话不说,一个箭步闪上讲台开始演讲:“同学们!静一静!估计这时候你们中间会有人觉得成绩已不可能提高,就不学习了。刚才班上的一个同学……”我的耳朵只听到这些,因为我已经从后门溜出了教室。这应该是我高中生涯最后一次被树立为“典型”。
      那时看见很多同学或压抑得灰头土脸,或紧张得神神叨叨,我觉得很奇怪。至于吗?有用吗?来得及吗?为何不坦然一些,可能自己心理素质不错吧。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身处封闭寄宿式中学,生活空间和视线被压缩得很有限,渴望自由的心情就愈发强烈。
      考前一天老师让大家轻松轻松,我与几个同学一道去打了几把 CS, 沿着汉江和定军山游荡,走到武侯墓,听说香火很灵验,大家备了些香蜡去祈福金榜题名,我也顺便敬了一炷。出来立马忘了日后得中,一定种种等言。
      高考的两天仿佛一晃而过,记忆中没留下多少东西。只记得考数学前,一位仁兄意气风发的说今年一定翻越秦岭,走定了。结果考完,这哥们凭栏而立,无限惆怅地说,看来今年又走不了了。
      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回过母校。一直到2010年高考前夕,听说母校有了心理辅导室和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和同事一起去采访。看到学生们个个气宇轩昂、生龙活虎,想到我们那时,突觉亲切又陌生。一时思绪万千,进校情更怯,想了半天,始终没敢见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安宁)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2 1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考生 五要五不要

     不要叨唠: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不要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不要威胁: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诸如此类,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不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把备考的时间看做平常的日子,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做积极的暗示,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要经常和老师交流:特别是一模、二模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发现差距和不足后,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吃平常吃的,晚上复习不要熬夜。
    要整理搜集填报志愿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3 0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爸妈,我们最不希望听到你们说这十句话

    □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家里有个孩子考试,全家出动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很多考生家长一直把孩子送到考场外,还要不停地嘱咐。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忌语二:“祝你成功!”
    尤其是对那些不要家长送的考生,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

    □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往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

    □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这成绩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这样的话只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压力,他会觉得要是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没脸见人了,况且除了清华北大,还有很多好的大学可以选择。这样过分高要求的话,孩子是很反感的。

    □忌语五:“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希望考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能多拿一分就多拿一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

    □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
    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备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住机会,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旅程。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

    □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

    □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

    □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现在的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而很多家长也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好大学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挂钩。

    □忌语十:“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3 1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的早餐送给了乞丐
      1986年7月7日,是我第三次参加高考。第一次高考,成绩过了录取线,因为肢体有残疾,体检不过关,被刷下;第二年我已经是民办教师,以社会青年身份考试,准备不足,落榜了;第三次了,高考录取体检政策放宽了,被好心的母校西乡二中老师通知回来,补习了近一个月时间,但是跟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同学比,成绩差距还是明显。民办教师工作又辞掉了,这次考不好,可就是两头失误啊,所以心里有着莫名的紧张和压力。
     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早早从学校集体宿舍起床,6点钟校门刚刚打开,就走出去,想透透气,信步到小西关桥头买了一套平日舍不得吃的油条夹馍,当时也算是比较奢侈的早餐,却怎么都没有吃的胃口。原本打算留作午饭吃,回校时发现校门口门廊下蜷缩着一个老乞丐,就顺手给了他。他拿着热乎乎香喷喷的早餐,贪婪地嗅了嗅,感激得两眼放光,问我为什么起这么早,得知我今天高考,大概是听出了我颤颤声音里的紧张,他双手虔诚地把油条夹馍捧在胸前,微眯着眼坚定地说:“你女子,今年一定能考上!”刹那间,我轻松了许多,给老乞丐鞠了一躬,泪眼模糊地跑进依然空旷的校园。
    然后是穿过曲曲折折的稻田埂,去西乡一中的考场,班主任带队。始终记得当时一中校园广播里放的音乐《莫愁》,轻柔舒缓,又拂去了许多紧张。真正进了考场,手心也不冒汗了,腿也不打颤了,发挥正常。因为那天没吃早餐,学校教师灶上为不多几位住校考生提供有免费午餐,特别香,也弥补了我买那份奢侈早餐形成的生活费空缺。
    那年,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脑子里首先闪现的是那个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考上的乞丐,在心里跟他说了声谢谢。那年,我们一百多位参加高考的文科同学,只有三位接到录取通知书。    (汉中义工协会副会长王宴)
发表于 2013-5-15 13: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浙江一中学打出雷人标语:“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2012年高考前,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 LED 大屏幕上打出了这么一句话。
    永康二中的师生对这条标语也是议论纷纷。小童是应届高考生,之前那些高考励志标语,他都没啥印象,这一条周一早上一放上去,他就牢牢记住了。他说,如果高考成功的话,以后有可能会比富二代过得好,但如果不去高考,就财富而言,自己肯定比不过富二代。
    永康二中校办公室副主任钱老师说,高考作为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一条途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也并不是说高考就是为了去拼过富二代,这仅仅是一种励志。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6 1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应该怎么睡
      临考前,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专家提醒,给孩子补充营养要讲究科学均衡,要给孩子创造吃得好睡得香的条件。
     专家提醒学子和家长,高考前补充营养应适度,睡眠应保持充足,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第一睡眠要足够
      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包括晚上的睡眠和午睡,一天一般要睡够8小时。当然睡眠有个体差异,短眠型的人可以睡少一些,但也要睡够。所谓睡够,就是睡后头脑清醒,白天不困倦,精力充沛。
    挑灯夜战,晚睡早起。这种做法虽可以理解,但挤占睡眠时间太多,睡眠时间太短,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也影响人的心理情绪。这样复习,效率不高,考试时的状态也不佳,常常是得不偿失。
                             第二睡眠要守时
      睡好的第一要诀就是守时。睡不好的人,大多与他们睡眠不守时有关。
      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睡眠作息习惯后,也就定好了他人体中的生物钟,形成了他的睡眠—觉醒节律,以后就要严格遵守。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定时起床,不要随意变化,打乱生物钟,这样生物钟就会每天“指示”你睡眠和觉醒,使你获得好的睡眠。
     有些学生形成了晚上“开夜车”、白天睡觉的习惯,这种睡眠—觉醒节律极不利于高考。因为高考安排在白天,如果考生最清醒时是晚上,最不清醒时刚好是考试时间,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正确的做法是,在复习阶段,应按照高考时的作息时间作息,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考试时间。调整的方法是临考前一两周内坚持晚上10钟前睡觉,早上6点钟,不管睡得好不好准时起床,每天都如此。几天过后,就会慢慢适应早起早睡的习惯。
                             第三失眠有办法
     首先,对失眠要一个正确的认识。同学们偶尔失眠后,不要灰心、气馁,你要想那对你没有太大的危害,你仍要按时作息,不要提前睡觉,早晨要准时起床。
     其次,坦然面对失眠。偶尔失眠后不要有“求睡”心态。正确的做法是不要以为昨晚失眠了,就得了失眠症,今晚也会睡不着;要身心放松,闭目养神,同样能够起到休息的目的,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其三,不要把功课和考试“带”上床。上床之前半小时应在安静中度过,不要看书、想问题;上床后,要排除一切杂念,不要思虑复习或考试。可以想象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景象。
     有人或许会问,考生失眠了可否服用安眠药呢?我认为如果失眠症状很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一般宜使用短效的安眠药,要特别注意防止将睡意残留到第二天的白天,那会对你的复习或考试带来不利影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