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586|回复: 6

[汉中百姓] 南郑县返乡农民工许永红善举震撼人心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8 0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连绵起伏的大巴山腹地渃水河沿岸,一个“推磨靠黄牛、照明靠松油、羊肠小道绕山沟”的偏避山村,就是南郑县红色革命老区的碑坝镇坝溪村真实写照。在这个村里,谁都在夸赞一位热心的圆梦人,是他投资一百四十多万元修的一条宽4.5米、总长6公里村道,从此缩短了几百号山村人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也圆了山村乡亲的致富梦。

       春天的碑坝山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今年初已经报道过农民工许永红投巨资修路事迹的笔者,在心理受到强烈震撼的情况下,按赖不住激动心情,于2013年4月12日,再次深入到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坝溪村,对这位最美农民工的善举进行了采访。

       许永红,今年47岁,是坝溪村瓦厂组众多村民中的普通一员,是一位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起来的返乡农民工。

        80年代初,因家居深山农村,从小吃尽食不饱肚苦头,刚从学校回乡的许永红,看到村里的人们背着火辣辣的太阳土里刨“金”,艰难的坚守着清贫日子,心中暗暗萌生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那时,刚结束吃大锅饭的集体生产,实行土地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土地生产下到户,生产队里不再卡劳力,这对许永红来说简直就是天大好事。他怀揣几十元起伙钱率先学做生意。走东家,串西家,收杜仲,收魔芋,哪样值钱就购哪样。今天赚几元,明天赚几元,每天起早摸黑,挨冷受冻,风里雨里辛苦奔走,心里却乐得像花儿一样。天生几分聪明的他,清楚看到国家政策日渐开放,自己的商机不断出现,手上刚积累了一点钱,他就开始滚“雪球”,做大蛋糕。1985年秋冬,他通过外出考察,在一家大型魔芋精加工厂谈好产品订购条约后,在自己村头办起了魔芋产品加工厂。当时,很多人还沉侵在“斗私批修”的惧怕中,对国家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对年纪轻轻的许永红这个“牛犊”的作为总是怀疑,认为他太嫩了,没有吃过油,也没有听过榨响,吃亏是迟早的事。有好心人直言不讳的劝他不要莽撞,许永红说,国家既然开放政策,我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放火违法乱纪,正当做生意挣钱生活,我就不怕。

        许永红就是凭着“牛犊”的勇气,收购当地群众的魔芋,把一个小小魔芋加工厂办得红红火火。由于经营有方,短短的5年时间,自己一举成为村里的首个“万元户”致富能人,他的雪球越滚越大。不但自己没有挨批斗,反而受到大会小会表扬。后因与他签订购销合同的魔芋精加工厂设备问题停止生产,使他的加工产品受到局限。在此情况下,许永红果断放弃了魔芋加工行当,另谋它业。许永红为了寻找好门路,他广交朋友,多地考察。当他看到木材生意火爆时,毅然跑遍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等地,顺顺当当做开了木材生意。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介绍下,许永红到湖南怀化市继续做木材生意。由于许永红是一个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生意经验的行家理手,历经18年的拚打,成为富商,并安家湖南怀化。自己富了,手头宽松,许永红考虑家乡父母年迈体弱,便把父母接到怀化市与自己妻、儿团聚,让生长在大巴山、吃了一辈子苦头的父母享受一点清福。2011年,跑遍许多地方的许永红看到各地翻天覆地变化,联想到远在陕南大山深处的家乡,连车路都没有通,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静静思索后,决定回家投资修通村道,彻底解决家乡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他给妻子做工作,我们现在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致了富,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我的家乡依然贫穷落后,我不忍心乡亲们受苦受累。妻子说,你做生意吃那么多苦,操那么多心,没有人帮助你,挣点钱实在不容易呀。做好事、做善事,利人利己,我不阻挡,可是,在你们那样的大山区,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能修一条路,你要回去修路,要多大投资啊。许永红说,不要紧,我一年修不通,就修两年,两年修不通,就修三年,我都不信修不通一条路。再说,自己再有能耐,没有国家的惠民政策,我们是富不了的,那么,今天我们富了,有钱了,就不能忘记党和国家,不能忘记社会制度。所以,我想修路,就是一种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的有效方式。一家人富了不算富,绝大多数人富了才算富啊。村里的路修通了,全村老百姓就有了致富的基础,有了基础,就有希望,有希望,就可能致富。妻子见说不过许永红,只好让了丈夫。

       2010年底,许永红回到家乡,找村组干部交谈了自己的修路设想,都为之一振,他究竟图了个啥啊。他向一些乡亲们交谈,很多人都不敢相信。2011年春上,许永红经过技术员的线路勘测,看到好多地方不是深沟,就是悬崖,线路长达6、7公里,工程量很大,投资大约百万元以上。而且,修路沿途占田占地、毁坏山林树木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山里土地多,修路占地不应该是难题,由于山里人土里刨金已成为习惯,真正要说通他们的思想,是要下一番苦功的。

        在正式放线的头两天,许永红和村组干部一道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只要能顺利开工不影响修路,我该赔多少钱,就赔多少钱。路修通了,大家都受益,这是大家的好事,我许永红出钱修路,我不可能走哪把路背到哪。话说到这份上,确实使人万分感动,张子意等乡亲主动提出把土地让出来修路,不要一分钱的补偿费。张子文也说,我们这个生产队里就因为不通公路,好多人想修砖房,运不进材料,不是搬下山,就是移居到外地,原来400多口人,现在只有100多人了,现在人家私人投资上百万元修路,简直就是我们的恩人,感之不尽,占点地,算个啥事呢。

        村主任袁维军说:“这在我们村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许永红的事迹的确使人感动,请你们好好宣传一下,把他可贵精神向更多的人们传诵。现在,有钱人多的是。但像徐永红这麽舍得的人也不多,确实算是一件大善事。”

        在村里的一处山坡路上,村支书刘良成指着宽阔的新路道边十多幢新楼房,兴奋的说:“是的。许永红就是我们这个村的热心圆梦人。自从2011年10月修路动工至现在,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村里面貌变化很大。路修到哪里,村民就在哪里修起楼房,现在都还有七、八家雇的挖机挖宅基。再有几个月后,又是七、八座新楼房拔地而起。我们初步统计,农户已购置小客车、各类货运车15辆,路完全修好后,全村至少还要新增10余辆车……”

        我们沿着许永红修的村道行进,一路上不仅看到了路边新修的漂亮楼房一座赛一座,还有好几处正在挖掘宅基的热闹现场映入眼帘,而且,从喜形于色的村民们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谁都没想到,许永红给他们圆了通路梦,又圆了住楼房的梦。

        “我是这里的老村民,也是退休回乡的教师,名叫张子意。我太了解村里情况了。你们看啊,这一条条山沟,这一面面悬崖,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哪个不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过着贫苦的日子。村里穷、干部穷、老百姓穷,要改变这样恶劣的贫困面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聪明的许永红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富裕起来了,他富了,没有忘记乡亲。你们看到的,深沟、悬崖扯高填低,修通了长达6公里宽阔的主路,许永红还把支线修到了每家每户家门前。为了修路,他操碎了心,天天吃住在工地,风雨泥泞亲自现场指挥,抓进度把质量环环紧扣。我看到很多人享受到了有了路的激动,我也激动了,我主动把土地无偿让给许永红修路。我们没有能力做好事,我们就应该支持有能力的人做好事。许永红是我的学生,我觉得他最优秀……”

       “哦?为甚麽?”我们问。

        “一是他特别聪明,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的思想还没转过弯,他就敢做生意。而且选对了路子,很快就富了。最初,资金小,就在本村办起魔芋加工厂,收魔芋加工成精品外销。四、五年后,就把生意做到了湖南,还在湖南安了家。二是他思想品质好,甘于为乡亲奉献。无偿投资一百四十多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现在这个时代,谁都需要钱,特别是我们这样的贫穷山村,家家户户的人们起早贪黑的挣钱,生产生活都搞不好,谁个舍得拿出百多万元给大家修路呢。所以,我觉得他最优秀,我要给学生打满百分,由衷敬佩他……”

          在我们采访许永红本人时,很多乡亲都涌过来。我们问到许永红修路的辛苦状况,许永红还没开口,几个乡亲抢着说:“从修路到现在,他没有回过湖南的家,一年多的时间,吃的苦、受的累只有我们最清楚。可以说,没有哪个人能够受得了啊,住的是临时塑料工棚,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通夜睡不好觉,吹风下雨更不用说了。吃饭,多数时间吃的方便面,我们看不下去,就把他叫到家里吃饭。我们忙,他也忙的时侯,他就一天很难吃上两顿饭。夏天太阳晒得黢黑,雨天淋得像个落汤鸡。没有哪一天,只要到了工地,不是满身泥巴。很多时候,他自己还要捞衣扎裤抬石头、修机械。就是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累,遭那么多罪,还有一些人不能理解。路要走,车要开,建筑材料要运,楼房要修,修路占地、过山林,没有经济补偿就是不愿意。许永红又出钱又受气,修路期间,为了检查修建情况,轿车轮胎跑烂6个。哎呀,我们都觉得他不知图个啥。”

        听着乡亲们的滔滔叙说,面前这个中等个子、满脸沧桑、不善言语的许永红,显得那么憨厚和淡定。

        我们接过乡亲们的话茬问他:“许永红,你无偿投资一百四十多万元修路图的啥,能给我们谈一下吗?”

      “哎,不需要说啥。我图的就是红色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经济要发展,没有路不行啊,现在都啥年代了,我们这里连一条土路都没有,怎么行呢?革命老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连生命都丢掉了,我投一点资金修路为何不可呢?再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川陕省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在这里。开发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没有路更不行啊。我富起来了,离不了党的政策鼓励,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做了一点小奉献也是应该的。虽然,我现在的家在湖南,家乡建设好了,家乡老百姓富裕了,我也就满足了。”

        当我们得知许永红的妻子,因为反对他投巨资修路而与其天各一方的时,开着玩笑问他:“老许,假若为了修路,你妻子不要你咋办呢?你是要路还是要妻子?”

     “不要紧的。老婆不要我是小事,只要我把家乡的路修好了,啥事都好说。我是大男人,我说了就算数。”许永红很坚定的回答道。

       离开坝溪村时,我们攥住许永红粗糙的茧手,看到他满怀信心的欣喜,我们深情地祝愿他心想事成,不但修好家乡的致富路,让家乡乡亲们早日实现美好梦想,还要早日回湖南去挽住老婆的温馨,圆好自己地美梦。

       离别时,在红彤彤的夕阳下,许永红,一个山村圆梦人的影像就像坝溪村的山峦一样矗立我们眼前,“最美农民工”即刻印在了我们心里。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9 13: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样的人面前,政府应该感到脸红。
a
7 2
  @ME: 
发表于 2013-5-9 20:4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钱人是多,但富而善良的人不多,好样的,支持你。
发表于 2013-5-10 14: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个名人说过,富而不还乡,犹如宝玉而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样。
a
0 0
  @ME: 
发表于 2013-5-14 1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郑县碑坝镇坝溪村自费为民修路的许永红
       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才深知每一步的艰辛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才深知每一步的艰辛,只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才感到每一步的沉重。
     “我不晓得这是哪辈人修来的福呀,现在上街赶场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是呀,以后再也不用走烂黄泥路了,我们的日子有盼头了。”走在刚刚修好的通村路上,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南郑县碑坝镇坝溪村村民们笑逐颜开的谈论着。
                       雨过初晴的坝溪村,峰岭碧翠。
      该村返乡农民许永红自掏腰包150余万元,历时15个月为村民修通8公里山路被传为佳话。4月中旬,笔者走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刚到村口,正好遇上在指挥挖掘机清理路面的许永红:满脸的沧桑,满身的尘土,双脚泥泞不堪……当得知笔者的来意后,这个淳朴、憨厚的汉子甚至没有被扬名的渴望:“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路修好,让大人、娃儿好走路、走好路,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0票赞成——他坚守修路梦想
    “山里没有路,我们难致富;山中全是宝,先把路修好。”路,曾是坝溪人的痛,以前全村800多人,现在只有600余人,有办法的都走出了山村。2011年的初秋,许永红全家回乡探亲时常听村民这样说。
    时隔多年,走南闯北的许永红耳闻目睹了全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村民们的运输工具依然是背篓、竹筐,肩挑背扛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子过得紧巴而艰难,望眼欲穿的期待着能过上好日子。这一切给许永红留下了难忘的印痕,心里十分纠结,白天,茶不思、饭不进,深夜里辗转反侧难入眠,无数次对自己说:家乡依然贫穷落后,不能袖手旁观。这个急性子冲动地起了床,叫醒熟睡中的家人,当着家人决定出资为村民修路。
     唇枪舌剑整整一个晚上,全家6口人,赞成修路的许永红始终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帮句腔说句话。第二天一大早,妻子收拾好行李,一言不发的带着儿子、女儿踏上了回湖南怀化的路。
      许永红修路的消息在村上不胫而走,成了村里的爆炸新闻。不少人说,许永红要么是“傻”,要么是哪根神经短路,要么就是得了政府的钱,不然谁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老百姓修路?
      面对村民的质疑,许永红总是淡淡一笑。他悄无声息的请来了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探,租来机械设备,放下手中的木材加工和酒店生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修路上。2011年10月,这条路破土动工。
                    6条轮胎——说不尽的修路苦
      这条路从山下到山上,不光起伏大,坡度陡,而且地势险要。材料要运、机械设备要维修、占地赔青、矛盾纠纷,里里外外,大事小事都要他亲自去敲定。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朝夕相伴的那辆丰田越野车清楚地为他“记录”着:一年时间,他风里来雨里去跑烂了6条新轮胎,没有回过一趟湖南怀化,10多平方米的工棚成为他的新家。
      去年7月的一个深夜,疲惫不堪的许永红顾不上蚊虫的骚扰早早进入了梦乡。突然间老天变脸,雷声滚滚,风雨大作,棚顶被大风揭开,大雨直往棚里灌,许永红被大雨淋醒的。他手忙脚乱地起身找到衣服,随便往身上一套,就向外跑,工棚外伸手不见五指。如注的大雨砸落到他身上,乡亲们住在几里外,这么晚实在不好去打扰。他扯来一块彩条布遮住头部,躲在工棚的角落里,淋湿的衣裤直往外渗水。第二天雨过天晴时,湿透的衣服在身上早已捂干了。
      在工地上一住又是三天,许永红带来的方便面又快吃光了,每次为赶工期,他总要把方便面带足,饿了现场操作简单省事。附近乡亲主动给他煮饭,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觉得这样不划算,为吃一顿饭,往返几公里不说,还要浪费时间。有点时间他都用在抬石头、铲土、拌水泥砌护坡上了。汉通路边的小卖部老板告诉笔者,这一年多,店里最畅销的就是方便面,许永红每次都是整件整件的搬。
                   3起道歉——男儿有泪也轻弹
    “许永红救命呀!许永红救命呀!”一声比一声急。去年腊月十二,正在库房领取炸药的许永红听到紧急呼叫,他放下领到手的炸药,朝着呼叫的方向跑去。原来本村中坝组田续生一家三口煤气中毒,口吐白沫,儿子情况危重早已停止了呼吸。
      这时工地上催炸药的电话再次打来,一边是工地上几十号人等着炸药放炮,每天租金几千元的机械等着开工干活,而另一边是乡亲的生命危在旦夕需要及时抢救。在两难抉择中,许永红决定先救乡亲。他马上与碑坝中心卫生院取得联系,开车来到公路边叫来面包车,付了车费,迅速把田续生一家送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田续生两口子转危为安。
      人心是杆天平。危急时刻,天平倾向何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高尚者,宁肯舍小我而成大爱。在抉择中,许永红把砝码加给了乡亲。
    “永红哥呀,你救了我们两口子,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以前是我有眼无珠,你为我们修路,我给你添了多少麻烦……”出院后,羞愧交加的田续生设宴向许永红道歉,酒桌上这个七尺男儿流下了悔恨的泪。原来路要经过田续生家门口,他不准拆、不准挖、不准动,设障碍找麻烦,使工期拖了一天又一天。
      一年多来,修路期间利用各种方式阻工,后来感到万分后悔并向许永红道歉的就有3起。为修路他先后从村民手中买来不毛之地5亩多,花去7万多元,青苗赔偿款1万多元。他用热心和执着回报着乡亲,他用热心和执着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住上砖房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奢望,我们拾掇椽子、木板要到15公里外的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去,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要请人从山下背到山上,快一点的一天能跑两趟,我们修一间房,城里可能要修三间。在坝溪村走访时常听到老百姓给我们算起修房这本帐。
      “我家有田有地,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现在路通了,外面再好我也不搬。”4间两层主体就要完工的瓦厂组村民王清华满脸堆起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8公里路——今春圆我住房梦
      王清华一家4口人,守着两间土墙房住了40多年,厨房与卧室连在一起,睡觉时呼吸的空气都带着刺鼻的油烟味。早些年,家乡无钱可挣,全家3口到西安、北京、山东等地建筑工地打工,一年辛苦下来全家有10余万元的收入。亲戚朋友多次建议他们搬出深山,每到下决心时他却有些舍不得,就这样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村里公路修通后,全家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打算,精心设计起自己的新家。
      如今,轰鸣的马达打破了千年的沉寂,搞副业的、运材料的、修房的,这个小山村一片繁忙的景象。通车短短几个月,沿公路两边,15户村民的新房拔地而起,全村新添农用车8辆、摩托车30多辆。35只黄羊——开启致富新希望“现在条件好了,我再也不用担心养猪卖不出去,我拼上老命也要把家里经济搞上去。”76岁的瓦厂组村民李如华信心十足的对笔者说。提起养猪的往事,就像一根刺扎在李如华的心里。7年前,李如华带领全家养猪8头,轰动山村。一年忙到头,盘算着全家即将有2万元的收入。到出栏时,李如华下山联系好收购商,请来4名青壮劳力把猪抬下山,当他喜滋滋的数完钞票时,发现少了200多元。一问才知道,每斤与事先商定的价格少了7毛钱。这是故意杀价,心知肚明的李如华找到收购商论理讨说法,收购商要理不理的说:“今天就这个价,买卖你情我愿,没人逼你”。李如华感到被捉弄,心里十分窝火,气愤地又将猪抬回山上。
      公路修到家门口,65岁的张子文开始谋划着心中那幅致富蓝图。以前他家零星养着8只黄羊,一年除了油盐钱所剩无几。今年春天,他家把黄羊的数量增加到35只,出栏后能挣4万多元,农闲时在附近打点零工,3年内家里就能住上新房。同时,他又种下200斤天麻种子,仅此一项就能增收7000余元。明年他还打算发展商品天麻,逐步学习天麻花粉繁殖技术,成功后向其他村民传授,让家家户户增加收入。
      不仅仅是张子文一家,坝溪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全村今年养猪新增400多头、羊80只、鸡2000多只、烤烟30亩、中药材100多亩……
       站在距许永红老家300米的川陕省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上,许永红对笔者说:把瓦厂组16户的用水解决了,南坪组的路修通后,我打算在家乡投资20多万元把木材加工厂办起来,可以解决20个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与发展生产两不误……我还要利用苏维埃政府遗址,开发红色旅游,弘扬革命精神,带动家乡的发展。家乡建设好了,老百姓富裕了,再多的付出也千值万值。
a
0 0
  @ME: 
发表于 2014-8-22 2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的领导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应该好好反省自己都给老百姓干了什么实事?
a
0 0
  @ME: 
发表于 2014-8-22 2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的领导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应该好好反省自己都给老百姓干了什么实事?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