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2526|回复: 0

[爆料] 汉中:青山兑现绿色增长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5-6 22: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春,陕西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当然是汉中。; k+ ?: [6 a! q- f9 O
       清明小长假,从关中蜂拥而至的旅游大军由洋县酉水一出秦岭,便被这个“金瓯玉盆”之地的多姿多彩所吸引。佛坪的山茱萸花、洋县的梨花、城固的桃花、勉县的汉莲、汉台的牡丹次第开放,到处蜂舞蝶绕,到处是流连的游人。然而最炙手可热的主角仍是那油菜花的百里金黄,在汉江两岸平川丘陵铺展开来,花海与青山绿水相映,煞是好看。' |2 G& `" Z8 P6 D, D: S0 ~8 i
        五年的“生态立市”,五年的“突破发展”。汉中市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遍地开花并突显集群效应的循环经济产业,既是对国家设立循环产业集聚区的最好答卷,也是对省上关于汉中率先突破发展战略的升华和成功实践。而那满眼的青山绿水、层峦叠翠,那溯至两汉的锦绣文化、天宝物华,则是汉中献给全省人民最为珍贵的礼物。! k( D7 @* Q, }$ F
        
7 b) y& }  I. A4 t) T+ }1 g! h* U! V                循环发展:只为那一抹绿色
4 c0 b; C2 Z0 _% w- t0 \    9 ^8 p4 p+ C9 q" R4 S
        作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汉中的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且不可复制。生物资源南北兼有,极为丰富。蓊蓊郁郁的2500万亩森林覆盖青山,秦岭大熊猫、朱鹮等42种珍稀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徜徉。所有生命,都在享受自然和谐带来的安静和祥和。
( V9 c; u- e" j/ H        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生态条件成就了汉中之美,却一度难以成就汉中之富。“一江清水送北京”,使水源地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发展颇为踯躅;为保护珍稀动物,当地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作物产量难以提升。
1 ?# g8 |. A! i         如何既能保护生态,又能突破发展?$ g# r) T( M) X: \
        “沿袭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发展路子行不通,简单重复东部沿海地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更不行!”市长胡润泽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在推动率先突破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到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促进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讲求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x- s2 U9 C' U
        2009年陕南突破发展商洛工作会后,汉中市委、市政府立即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循环发展的理念,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模式提升改造资源性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循环经济核心聚集区。7 S: s: |0 ~# ~, `+ g2 s! ~
        市委书记张会民介绍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循环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生态、秀美、富裕、安全陕南的要求,我们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循环发展为引领,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布局上,既要考虑县与县之间的协调发展,更要注重突出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做到布局合理,区域集中。”
+ m, N- F: v* v1 I. s9 F    2010年1月,《汉中市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其中着重规划了“六基地一中心”:建立以钢铁、锌冶炼为主的冶金产业基地,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和以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2 O4 L" r) `7 z
    至此,汉中的循环产业遍地开花,并通过一个个园区的建设将其集聚发展。至2011年,汉台铺镇工业园区、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省工信厅确定为陕西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固柳林航空产业园区也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航空产业重点园区,以园区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3 t) }9 ~- F- i* Y
        生态的有效保护,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使汉中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细心的人发现,近年来,汉中经济指标的两项“增幅”受人瞩目:2011年引资到位256亿元,增长60%,增速居全省第一。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47.48亿元,增长15.5%,增速列全省第三位,创历史新高。
* m& b' x: ?/ Q, u       今日汉中,一江两岸“会客厅”花团锦簇,秦岭“小江南”生机无限。通过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市,这里已成为陕西最美、最有活力的地方。
9 ?9 |3 }5 U6 Q  Q, ?0 @: }5 d+ n   
3 g: E: l! G0 t9 f                旅游强市:复活两汉三国传奇) T7 s/ N2 p2 l( p/ F4 q
    - @( a: d5 F  n) @7 I# M
        2007年9月30日,一条天堑连通了秦岭南北,长期闭锁于秦岭之中的汉中一下子拉近了与关中的距离, “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一下了被推到西安市民面前,充满了无比的诱惑。那一年国庆黄金周,汉中的旅游第一次出现了“井喷”。
5 L) Z3 W  h( f  a, _       “那一年的旅游‘井喷’,我印象深刻。”汉中市文物旅游局局长杨明全说。然而他认为,这是由于西汉高速通车后造成的,而非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那时的繁荣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 K0 ]  ^$ W# {! x1 z! Q% p        时值五年后,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汉中旅游再次出现“井喷”。& l0 |( s, u/ z) [5 |
       据统计,4月2日至4日短短三天时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同比增长91%,实现旅游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93.8%。* d) y0 c/ Y: |2 }# a
        而这次的“井喷”,杨明全却乐见其成。“这次‘井喷’完全是汉中旅游市场日渐成熟,服务日趋完善,优质旅游要素吸引的结果。”虽然游人激增,但假日办扎实应对,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无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旅游活动平安有序。汉中旅游,成为游客中美誉度较高的路线。
( X. D+ r, a* ~/ J8 p1 U        而这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等的“多赢”局面,实非一朝之功,源自汉中市多年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和努力。五年间,全市累计投入旅游业各类建设资金24.5亿元,是“十五”总投入的6倍,全市建成国家A级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由5家增至9家。青木川镇荣获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留坝县、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汉台区、洋县荣获省级旅游强县(区)称号;汉台区河东店镇、勉县武侯镇、洋县华阳镇、佛坪长角坝镇成为省级旅游名镇,一时声名鹊起。至2011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24%;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
" w2 _# _) s6 G& Z' {      
( c% k( n+ y- e                  提升素质:借助文明的力量
& o, U  ?: \* R! e& N# G1 ]/ p      
, n! Z' J, x3 @2 ?6 w4 `6 @      经济上来了,市场活跃了,人的素质如何提升?" ^' W- m) k& V& L% |* V. e+ _
      汉中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必须提升各级干部和市民的文明素质。于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热爱汉中、建设汉中、奉献汉中”活动和“四德”教育,大力弘扬汉中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厚道、善良包容、开拓进取的传统美德。同时在干部中持续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四治”活动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治懒、治散、治庸、治腐”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积聚了发展的活力。
! e9 w8 L& Y7 f+ \, p2 h- _       2009年3月,城固县率先在博望、桔园、文川三个社情民意较复杂的乡镇开展试点“六知教育”,教育农民“知足知恩、知荣知耻、知法知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多数农民群众通过学习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召开座谈会对比算账,畅谈农村巨大变化,懂得了感恩,对党的认知度和感恩度明显增强。同时农村风尚得到提升,树立了正确的婚育观、家庭观、消费观,形成了敬老孝亲、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人更多了。仅在孟凡艳所在的汉江路社区,就组织了由下岗职工、党员、团员组成的四支志愿者队伍,大家义务开展社区的创卫劳动,帮助有困难的社区居民,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 A$ j0 ^# R3 @  g+ R       6 m5 O  S0 Z7 B, B: b. `1 K- ]
                民生为本:生态优美为富民
: C2 Z: u- T! M  c& x8 R. I      
* B& i7 O9 A5 o9 v4 V' N8 b2 V     “5·12”地震重灾区宁强县汉源镇五里坡安置点,是陕西省最早建成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亢家洞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国,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因为村民们都说,2010年1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到宁强县汉源镇亢家洞村五里坡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慰问时,曾亲切会见过他。
6 [( G9 N" @" c9 s      2008年10月28日,五里坡集中安置点的37户138名受灾群众全部迁入新居。在省市的帮扶下,该村村民种木耳、栽山药,淳朴的山里人用自己的勤劳、努力走出了地震的阴霾,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2011年,亢家洞村生产总值完成1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6元,全村538户2023人全部喝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 [* ^7 q9 b; g* A: }4 d
      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汉中灾后重建工作,向灾区群众和全省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9年底,宁强投资1.74亿元、建筑面积34048平方米、总床位400张的现代化县级二甲医院落成;宁强天津中学、天津医院和略阳天津高级中学、天津职教中心等项目,成为当地设计一流、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质量优质的标志性工程;全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比震前提升了20年,达到全省领先。
8 f. ^  S* j9 M) Y, v) F, ~2 M/ m        走在五里坡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赵建国向汉中第一网说起农村医疗这个群众最关心的话题。赵建国说:“2009年,我们村上设立了村卫生室,而且每个村民都享受新农合政策,今年的报销比例提高到了85%;贫困户还可以享受大病救助,村民侯元林因胸膜炎住院花了1.6万元,自己一分钱都没出。”
) y5 n- g) L0 a5 s- M2 N        群众的话是朴实的,感恩之情更是朴实的。正是因为汉中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会得到群众这朴实的认可和评价。五年来,该市坚持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支出,全力筹措民生工程资金,确保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2008年至2011年10月底,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43.82亿元,其中中省补助资金113.75亿元,市县财政配套30.07亿元。! }  T5 `% H6 J$ n# E
        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并以创业促就业的“勉县模式”在全国推广。2011年,汉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市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累计达92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总量突破7亿元,开创了“扶持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的局面。: P  `  g5 H! y( k. g* j7 _
        汉中第一网日前在汉台区河东店镇移民搬迁安置点上看到,热火朝天的建房场面随处可见,搬迁群众个个都乐呵呵的。这里计划安置群众618户2117人,目前住房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之中。6 f' i' Y' n+ ^
       2011年,陕西省下达汉中市移民搬迁任务2.2万户8.8万人,截至年底,实际完成集中安置点274个,移民搬迁户24767户88195人。今年2月14日至16日,南郑县三门等16个安置点、勉县黄龙新村等33个安置点集中开工,标志着全市2012年移民搬迁安置点全面开工建设。
$ F: E9 O' w6 a0 ]+ F    “五年发展振奋人心,五年变化引人瞩目,五年抗灾刻骨铭心,五年民生令人欣慰……”谈及这五年,张会民说,“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循环发展中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是我们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u8 v# J/ e" H2 s9 L5 l! X3 ~7 E2 a
        而今后的五年,我们相信,汉中会走得更加自信和顺畅。0 L* ~9 T1 \" {2 m0 i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