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从山里搬到公路边居住本是件好事,且还有3万元的移民补助款,可是在申领补助款时,被村上告知要先交5000元的设施建设费,西乡县沙河镇青岩村的20户村民怀疑这是变相克扣补助款。
+ \. n! d' E8 b8 Z. P3 y5 k7 s/ @. f) H
住新房让交5000元村容村貌建设费) P' d$ @- Q9 H' z4 Q p; B
43岁的祝儒艳是青岩村人,她的新家坐落在公路边,是统一规划的移民搬迁新居。她原来的家在新房后面的山里。“要过一条黑黑的小隧道,而且山里的房子也不结实,每次下大雨住在里面就不踏实。”祝儒艳说,2010年,随着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提出,政府号召让高寒地区和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群众搬迁到安全的地方居住,只要愿意搬迁,还能享受每户3万元的补助款。为了早日住上新房,好多搬迁户都是向亲戚朋友借钱或者贷款盖房。5 O2 _5 Y+ ]. p. ~: A1 Q. A
入住新房后,祝儒艳向村上询问搬迁补助款的事情。“今年4月的时候,村上通知我们20户人开会,大家都想着是不是能拿到3万元的补助款了。”让祝儒艳意想不到的是,村委会要求20户搬迁户每户缴纳5000元的“村容村貌建设费”,理由是村民活动广场和其他基础设施花了不少钱。而移民搬迁补助款必须经过村上审核上报,否则就拿不到。无奈之下,20户村民向村上各交了5000元的“村容村貌建设费”,3万元的补助款这才发下来。
! v6 F) D& d$ n. V
1 W9 ~0 e, ~; S4 y2 T3 r, W1 i 收5000元前后两种说法% Q, ~& t6 A" m j8 l5 F
尽管把补助款拿到手了,但却由3万元变成了2.5万元。搬迁户们从其他村镇打听到,只要通过审核,3万元的补助款全部足额发放,不用缴纳其他费用。" M& P0 v! H( R, g0 I
搬迁户们向镇上反映了之后,村上派人将此前开的收据收了回去,随后给大家换了另外一个收据。“收据上村容村貌建设费变成了饮用水源地绿地隔离设施费,说是我们属于分散搬迁,需要进行统一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钱还是不能退。”祝儒艳说,在搬迁之前就在指定的区域花1.6万元用来买宅基地,已经规划过了,怎么还要收钱?, U. n" i' A [- V- @
12月14日上午,青岩村村文书陈信潮解释,移民补助款是经省市县等逐级审批后,直接发放在搬迁户的“一卡通”上,村委会见不到现金,也不存在克扣之说。而收取5000元钱的费用,是用于搬迁户新家及门前绿化带、生活用水和排污管道的建设,这是经过村委会研究通过和搬迁户同意的。此前有媒体报道了此事后,沙河镇成立了调查组,要求把5000元钱退还。“我们已经开始退了,外出打工的两户人家正在联系着。”/ `% y1 P5 c* ~. c9 L+ J
. _7 n6 J. a# B. P: f: f 村镇干部向搬迁户表示歉意- |' A- z( r5 H0 _# j+ v
14日下午,沙河镇镇长葛年华介绍,媒体报道青岩村搬迁户的事情后,镇上马上成立了调查组,根据青岩村今年4月份和6月份的两次会议记录,确认在经过20户分散安置户同意的情况下,青岩村向搬迁户收取了每户5000元的费用,用于分散安置户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未发现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
# `8 F+ ~/ x# }+ o 葛年华表示,由于村干部宣传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使得群众产生误解,“我们从13日开始已要求全部退还每户的5000元,村镇干部向他们表示歉意,同时,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对青岩村村主任徐培文停职检查,责令作出深刻检讨”。(记者 李小博)
" x" l. w$ ~, w) O c4 |* ]: M. ]) ^4 d* T) O f)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