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从佛坪县西岔河镇彭家沟村沙坪沿着一条新修的土路步行到一个叫“溜石皮”的地方,只见13位男女有的刨土,有的抬石,有的砌坎,有的平整路面,大家有说有笑,干得热火朝天。随行包村干部车兆元说:“黑沟(彭家沟村一组)村民自行投劳垫资,5年奋战400多天,劈山炸石、移土填沟,硬是从荆棘丛生中、石崖遍布里‘掏’出一条3公里长村级公路。”羊肠小路让黑沟人尝尽苦头
P ~ o4 S3 d 黑沟是当地最偏远、贫穷的村组之一,共有11户50余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800米的山沟里,四面环山,祖祖辈辈进山出沟全靠紧邻黑沟河的一条多为田坎和山坡的“巴掌宽”小路,途中要经过河沟的十多处“跳石”,行走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6 v* n4 H6 F& K1 Q+ ~ @“姑娘们不愿嫁到沟里来,先后有6名青年男子到外地上门,有9户村民搬到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居住。”黑沟村民靳吉华说。交通是限制发展的瓶颈,要发展就要先修路,这是大多数黑沟村民的共识。9 W, [9 C$ S; K4 u+ Z0 M; ^1 P
青壮年不足老人和妇女上阵5 [( b; ?$ K0 d+ {$ g- c, r- [
2008年冬季,彭家沟村主任梁志俊和靳吉华带领黑沟13位村民冒着严寒,拿着撮箕、手锤、洋镐、铁铲等工具拉开了劈山修路的序幕。有人提议,工地上活重,几个年龄大的老人就在家休息,不用干活了。“修路是大家的事,我不能搞特殊。”77岁的靳祥武是黑沟年龄最大的老人,在他坚持下,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事业”中。1 A- g/ w" m X( Z/ f# n% T: u
去年2月修路时,年逾八旬的靳祥武脊背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伤,有碗口大个包,住院一月在家疗养,但每天都要到修路工地看两三次,病情好转就又到工地干活。仅去年春季,在村里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平均年龄70岁的5位老头和1名妇女连续奋战三个月,修通了接通沙坪、长500米的道路。
) I' x$ X U! b j- K2 f0 u6 A勤劳双手实现祖辈们修路梦想
: B! F& i3 b* ]' ~: k" n8 h5 H 经过13名“愚公”5年努力,如今,一条宽约3.5米、长达3000米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终于展现在黑沟,基本能供摩托车、农用车通行。
y% m$ I/ T( m 村主任梁志俊介绍,修路中,村民义务投劳3000余个,砌挖土石方4万余立方米,购买水泥、沙石、火工材料及占用外村土地补偿等花销10万余元,通过村民垫资、部门协调资金和务工能人捐款等方式共筹集6万元,目前仍有4万元缺口。
, Y3 [) v. w8 A8 M6 |0 Q- y+ [( |! x' ~" Z; P( M8 }! M9 x" e# p
0 _4 k0 K' u: q9 M4 D% l |
( a- L/ H- {$ H- B3 R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