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暮春时节,驱车行进在南郑区乡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四好农村路”如玉带般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与田舍村庄相映成景,可谓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5 `& O" ^6 L- s* s: e 近年来,该区把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安全条件、路域环境和服务能力,形成“区外连通、区内循环、镇镇相连、村村相通、组组成网”的路网格局。在去年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该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u0 T' F" K: X* z& s
南郑:铺就富民幸福路
# ?, r- Y; K. G) O! A% t 编经织纬铺筑内联外畅公路网; A( f3 s* l9 D8 U5 H$ ~' Y6 s
在该区,有一条向南延伸至四川省通江县的公路——红军路。这条从汉中出发、一路通往当年川北苏区的线路,就是著名的“红色交通线”。9 `, b8 O1 k: ?4 A
“这要是几年前,哪有这么舒服哟,车辆经常爆胎不说,雨雪天常常整得车辆频繁抛锚。”坐在平稳行驶在红军路的车上,土生土长的碑坝人王平对过去的路况记忆犹新。如今这条全长36公里的老路历经多次、多段改造,终于变得平坦宽敞,4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至近两小时。! D- R# f$ h4 b8 X; M- }( R6 Z) L
美好的出行体验,得益于近年来该区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交通部门在建设之初就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全区交通项目纳入‘郑快干’重点项目管理APP,通过事前介入、事中服务、事后跟踪全程服务模式,对项目设计、建设施工、质量监理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建设项目百分之百纳入质量监管和百分之百一次性通过验收。”该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李小兵说。( J2 `+ d. ] O& F; p
近年来,该区新改建公路1239.8公里,其中新改建国省道路82.73公里、县乡公路337.85公里、农村公路819.2公里,形成覆盖更广、通达更深、品质更优的公路交通网络。1 N1 g5 }3 v# E3 L7 l
精细管护建设洁净靓丽品质路
) ?$ M( b6 e. R/ @) T } 及时清理路面杂草、边沟里的垃圾,查看路域内基础设施完好情况……在阳春镇安坎村通村公路上,该村村委会主任兼村路长李兵带领护路员在开展公路管养。他说:“最近来往游客多,我们更要保持路面干净整洁,让游客玩得舒心。”
- N+ v( |* c, X2 C5 M 在该区,像李兵这样的路长有300余名,他们忙碌在各条道路上,当好护路员、保洁员,日复一日、竭尽全力保证道路“畅、洁、绿、美、安”。
$ \6 y6 F# L0 J8 V$ j 为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该区全面落实区镇村“三级”路长制,实行“区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建立专人与群众结合的路产、路权保护队。设置总路长1名、区级路长1名、镇级路长22名,各级路长明确巡查人员,对所辖道路及周边环境定期巡查、及时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
* e% Z3 k4 Z: m7 N “区政府每年与镇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村道路养护管理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付列养的村组道路养护费用,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养路护路积极性。”李小兵说。目前,该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达83.1%。
' C. X9 f G$ h% o0 D, O “交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X; D9 X9 M% {- h, T 近日,许多游客到阳春镇踏青赏花、共赴春天之约。循径望去,村组路附近的农家乐里人头攒动。公路串起了景致,带来了人气,聚起了财气。该镇苇池村公路边一个农家乐的老板陈敏一边忙着接待游客一边高兴地说:“过去路面狭窄,车辆进出困难,经过这几年的提升改造,道路宽敞平顺,来的游客多了,我们家最多一天能接待2000多名游客。”
1 t0 J6 T B2 A' V% s 出门有路、抬腿上车,曾是许多村民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0 V0 W& l! L" B$ h6 W! B( g* ]) I
近年来,该区围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推动交邮深度融合。全区开通客运班线46条、公交线路11条,建成有等级客运站1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65个,邮政快递站点遍布313个村居,“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双向多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
* Q# r! I+ i; q3 D) F5 Q$ C8 v 上午11时,一辆邮政运输车准时来到黄官镇良顺匠心公司,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打包好的货物扫码、装车,发往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我的父辈们只能肩挑背扛,将藤编产品带到城里出售,如今每天准时准点3趟快递公司的货车到厂门口取货,顺畅的交通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便利。”良顺匠心公司总经理唐芳说。& T* ~" }( G* k7 H5 w; U- {2 W$ L
交通线成了风景线,农村路变成致富路。近年来,该区全面推行“交通+”融合发展模式,将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各类园区有效连接。通畅的交通网络,不仅畅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汉中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淼见习记者张帆)3 a4 {% G% E,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