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 一个人特别不幸的事情,是过早在低层次形成了认知闭环。 为什么? 因为前几天看了一则视频,视频里老人骑车自己摔倒了。一个好心的小伙子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结果呢? 结果,老人拽着小伙子的皮带,不让他走。一定要他赔自己500块钱。 很多人说,这个老人怎么坏成这样?这就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啊。 如果行车记录仪没有拍下来,怎么办? 看见这样的事情,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1—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 是过早在低层次形成认知闭环 你感到愤怒吗? 愤怒,是对的。 谁被这么对待了,都会愤怒。 但是,如果你还有另一种感觉,也许会更加理解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 这种感觉是:悲悯。 这个老人摔倒了,车坏了,为了修车,他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 1)从儿子的学费里,从母亲的医药费里,省500元; 2)讹这个扶他起来的小伙子500元。 他选择了2。 他怎么可以?他怎么能够讹自己的恩人呢? 但是,他更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没学上,不想让自己的母亲没药费,不想让本来已经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反过来,可恨之人,也常常可怜。 而弱小之人,却也未必善良。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社会底层,尤其是偏远地区,有很多朴素善良的人。但是,也有不少穷山恶水逼出来的刁民。 生存在这样匮乏的环境,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早已固化。 因为资源极度匮乏,所以个体的生存变得非常重要,甚至是变成唯一重要的事情。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的欲望,会逼走道德。 即使有人声嘶力竭地呐喊,文明呢?道德呢?廉耻呢? 他们也是很难听见的。 只有一口饭,要么你吃,要么我吃。要么你死,要么我死。这个时候,谁还能听进去什么道德呢。 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霸占,抢夺。通过强词夺理的方式来占据资源。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占据资源的方法。 弱肉强食,无理取闹,就变成了他们的生存方式。 你说,知礼节。他说,你就装吧。 什么之乎者也,都是骗人的。 这个世界,就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我就是这样才活下来的。 他们这辈子也许都无法相信,有人可以通过信任来获得信任,可以通过谦让来获取资源,可以通过协作来获得繁荣。 他们在还没有摆脱恶劣环境时,就形成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闭环。再也出不来了。只能活在水面之下。 这是一种不幸。 所以,如果你感到愤怒,是对的。这很正常。 但是,如果你感到悲悯,也许你会更加理解这个世界。 并且,你还会深深反思。我们在水面之上,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固化的认知。 当我们还有条件,可以不断打开和丰富自己时,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低层次的认知闭环? —2— 推倒自己周围的高墙 是的。我们就生活在固有认知的高墙里面。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越久,就越了解周围的环境,认知就越固定。 然后,不断自我验证,自我加强对世界的判断。 就像那个老人一样,他一定有无数个时候,证明他对世界的认知是对的。 看吧,就是要弱肉强食。看吧,就是要你争我抢。 于是,这堵墙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如果一辈子生活在里面,也就算了,你可能还会觉得很舒适。但是,如果你想走出来,或者,万一有人拿锤子砸烂了这堵墙,颠覆了你对于世界的认知,把你拽出来,你会变得非常焦虑、恐慌。 为了摆脱认知闭环,我们必须自己推倒周围的高墙。 怎么做? 最简单、最经济、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些认识世界的模型和框架。 这些模型和框架在哪里? 在书里。多看书。 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不论是什么,你都应该从书架上把它们拿下来,认真看一看。 有人会说,这太难了。我读不懂。 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就像去健身房锻炼一样,那种痛苦意味着你会变得更加强壮。 看书,是在锻炼你的精神肌肉。 如果都看得懂,也就没有了阅读的意义。还是在原来的墙里打转。 也有人会说,这真的有用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学习数学,当然不会用微积分去菜市场买菜;了解化学,你也不会在做饭时分析食物的化学变化;阅读历史,你也不会在聊天时想,对面那个人曾经不过是非洲草原上的一只猴子。 但是,学习数学、化学、历史,以及其他,都是有用的。 那种有用,是一种思维方式。 培根(英国散文家、哲学家。不是猪肉制品。)说过一句话,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是人们难以意料的,是在想象之外的。 什么意思? 就是你可能想去找寻那个神秘的印度,但是新航路最后却发现了美洲。 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如此。 你不知道,你读过的某本书,会在某个时刻变成创新的灵感。你也不知道,你多认识的一个思维模型,会在某个瞬间让你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我们生活在固有认知的高墙里,书就是用来凿壁偷光的。直到我们推倒周围的高墙。 —3— 走出原有的认知闭环 除了多看书,推倒周围的高墙之外,还有吗? 然后呢? 然后,走出原有的认知闭环。 什么意思? 生活在固有的认知闭环里,我们会感觉很熟悉,很安全,甚至很舒适。 但是,你的认知真的对吗? 我们会忘了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甚至会故意忘了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怎么办? 走出去。多见人。多看。多听。 别成为大海中孤立的岛屿。 我常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出差了,不参访了,不调研了,那我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闭门造车,抱着头想,也想不出这个世界的变化。更无法打开自己的认知。 所以,你可以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都很高的地方。 也许是一个私密的聚会,也许是一个疯狂的俱乐部,也许是一家热闹的咖啡馆。 总之,走出去。 然后,你会很自然产生这种感觉,原来还有这样的认知啊。 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次我在美国,去商场买东西。花了83美元。 结账的时候,我拿了张100美元,和3张1美元,一共103美元,递给售货员。 你猜怎么着? 那个售货员,一脸茫然。 她把3美元还给我,说不需要。 然后把商品递给我说,这是83美元。接着一张张钞票数给我,93,98,99,100。 我立刻明白了,我们认知模式的不同。 她的认知模式是,你给我100美元。我连商品带找钱,加一块还你100美元。 我的认知模式是,我给你103美元,商品83美元,你直接找我20美元。 我不理解她的认知模式。她也不理解我的认知模式。但是,我们彼此相安无事,幸福生活了几十年。 哪怕去商场买东西这样的小事,都能发现人与人之间认知的不同。 不敢想象,当你走出原来的认知闭环,和别人交流时,会被刷新多少次。 最后的话 一个人特别不幸的事情,是过早在低层次形成了认知闭环。 很多人,甚至再也没有办法改变。 因此,我们对别人应该感觉悲悯。对自己应该感觉幸运。 我们应该努力摆脱低层次的认知闭环,推倒周围的认知高墙,走出去。 祝愿我们都能生活在水面之上,享受这个广阔美好的世界。(刘润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