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8956|回复: 0

[汉中百姓] 兰宁:一张面皮蒸出的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20-7-3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一根扁担肩挑背扛走街串巷,到现在窗明几净、后厨整洁亮堂80平米的门面房;从老巷深处三代人同住的老旧自建房,到如今搬入了汉中城区的商品房。70年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灶膛里炉火正旺,蒸笼上热气腾腾,经过三代人共同努力,靠着一张张面皮,80后小伙兰宁一家过上了幸福日子。

兰宁:一张面皮蒸出的幸福生活

兰宁:一张面皮蒸出的幸福生活

    兰宁正在为顾客调制面皮。王茜摄
  一根扁担、一个地摊挣来的门面
“老板,两碗面皮,两碗稀饭。”
  “五个小碗带走,一碗不要蒜。麻烦快点,上班要迟到了!”
  早上7点,位于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汉山路的兰记米皮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前来的排队食客们大多都是从小到大来这里吃早饭的熟客了。看着络绎不绝的食客,老板兰宁脸上满是自豪,“要追溯起我家卖面皮的历史,还要从我奶奶那一辈说起。”
  上世纪50年代初,为了养家糊口,让家里的孩子们能吃上一口饱饭,兰宁的奶奶从十几岁开始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竹筐面皮,走街串巷叫卖,这一走就是20多年。手掌上的茧子磨出来了、鞋子走坏了多少双、脊背被压弯了、脸上满是日晒风吹的痕迹,但家里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南郑区东大街十字路口,曾经有一片撂荒的土坡,老一辈南郑人戏称这里是“黄土高坡”,兰宁的奶奶用卖面皮攒下的钱,购置了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在这个“黄土高坡”上支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小地摊。摊位固定下来后,也逐渐有了稳定的客源。
  一晃时间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兰宁的妈妈兰小慧从小在奶奶的培养下出师了,成了奶奶的得力助手。家里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地摊的原址上,用铁皮加彩条篷布搭起了一间简易的门面,“兰记米皮”真正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
  2005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黄土高坡”上高楼拔地而起,“兰记米皮”也搬到了现在80平米的门面房中,在南郑打响了自己的招牌。
  三代人的苦干换来幸福生活
  在奶奶和妈妈起早贪黑的辛苦经营下,兰宁从小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从小在家里大人的庇护下,我就没怎么吃过苦,想要什么玩具,父母也都会满足。”兰宁说道,2004年,先后辗转到上海、深圳打工,体验了社会冷暖,明白了没有一技之长在外行走是有多么艰难,也更理解家人起早贪黑做生意的不易,2005年他下定决心回到汉中进入自家店里学习帮忙。
  2010年,兰宁正式从母亲手中接过了这块“金字招牌”。为了让这块招牌在自己手中更加响亮,兰宁对自己也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次,因为供货商提供的米质量上有些问题,当天蒸好的面皮,筷子一挑就断了,早上只好临时关了店,几百碗面皮全部倒掉。我宁愿损失一天的营业额,也不想让顾客们吃到质量不过关的面皮。”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兰宁跑遍了整个汉中,寻找符合要求的材料供应商,最终确定下了现在的合作商家。
  2015年,随着“煤改气”工程的不断推进,兰宁将店里的后厨重新装修了一遍,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他告诉记者:“之前烧的煤块,常常一边搅着稀饭一边还要给稀饭锅撑着伞,就害怕飞起粘在房梁上的煤灰被蒸气一喷又落回锅里,现在再也不担心了。”
  每天凌晨3点起床,捞出前一晚泡好的米,打米浆,调整米浆比例,直到4点钟第一张面皮蒸出来,每一道工序兰宁都亲力亲为。尽管辛苦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他告诉记者,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都给了他莫大的鼓励,看着生意越做越大,回头客越来越多,自己总算没有辜负奶奶和母亲的期望。
  短短几年间,兰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购置第一辆小货车到更换第二辆轿车、从南郑区一条老街深处的自建房到汉中市区购买的商品房,这些巨大的变化都是三代人的踏实苦干换来的。
  老手艺就是“金饭碗”
  如今,兰宁家的面皮店已经有了两家加盟店,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把连锁店开起来。“传统的手艺从奶奶开始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我,我每天都在思考要怎样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兰宁告诉记者,2017年开始他就着手申请了“汉山兰家”的商标。
  “我也很支持他的想法,如今我的年纪越来越大,店里的生意主要是靠他们小两口在打理,年轻人的想法总是比我们超前,我很支持他们。”说起儿子想要把兰记米皮发展成连锁店的想法母亲兰小惠这样告诉记者。直到今天兰宁依然坚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天第一位顾客进店前他都要亲自尝一尝调料和面皮的味道,他说70多年来三代人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靠的就是这个从来没有变过的老味道,只有守住了这个味道就守住了我们的致富大道。
  除了开连锁店,他还想要把自己家的秘制辣椒油开发出来,形成系列产品,通过工厂化运作批量生产、批量销售,用手中的这门手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财富,也让这代代相传的好手艺成为自家小康路上的“金饭碗”。(汉中日报  记者  何淼  王茜)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