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为了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我市巾帼脱贫攻坚成效,激发全市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量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汉中市妇联2019年扶贫日活动方案》安排,市妇联在“10.17”扶贫日前后开展“最美扶贫女干部”“最美致富女带头人”“最美脱贫女典型”“最美巾帼家政员”评选点赞表彰活动。& W' V0 K! [ q6 L1 ]& m. S% z' B5 c
今天,汉家妹子将展播汉中市“最美致富女带头人”的事迹并进行网络大众点赞。快来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身边最美的她!8 [2 `' f* H7 W9 k" M- f* Y$ S
汉中市“最美致富女带头人”名单序 号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及职务 | 01 | 何喜玲 | 汉中市翔和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 02 | 王 坪 | 汉台区河东店镇平安村二组村民 | 03 | 杨 阳 | 汉中市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04 | 李燕霞 | 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灯盏窝合作社法人 | 05 | 杨 华 | 南郑乐丰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 | 06 | 童丽娟 | 汉中锐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07 | 王健侠 | 城固县孙坪村委会委员 | 08 | 孙文惠 | 汉中金正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 09 | 田晓云 | 勉县长沟河镇两河口村党支部书记 | 10 | 舒晓琴 | 勉县女企协副会长 | 11 | 张小平 | 西乡县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 | 12 | 苏建菊 | 西乡县兴富生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13 | 聂小丽 | 宁强县红石桥土地养殖基地负责人 | 14 | 刘姿慧 | 宁强县智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 15 | 彭慧玲 | 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负责人 | 16 | 唐定翠 | 宁强县山之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 17 | 杨丽娜 | 略阳山妹子社区工厂总经理 略阳巾帼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18 | 郑小翠 | 陕西秦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19 | 张雪花 | 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20 | 韩芳丽 | 镇巴县妙艺手工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 21 | 宋小红 | 镇巴县博锐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 22 | 朱艳琴 | 镇巴县泰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 23 | 范明侠 | 佛坪县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 | 24 | 谭 娟 | 佛坪县秦地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想看汉中市“最美致富女带头人”事迹的亲们,
, d- l0 Q/ n* _0 n+ _ 何喜玲4 m( k5 g9 d- ^2 Q6 Z4 h
汉中市翔和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 }5 v8 V. N% i- y6 e1 x) S1 b; r 2013年,何喜玲带领着失业下岗的妹妹和无正当职业的表妹,多方筹措资金创建汉中市翔和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在汉台区武乡镇邢家坝村兴办以波尔山羊发育、养殖和羊肉销售、特色羊肉餐饮为一体的翔和养殖场。在市区农村农业局的关心指导下开始学习养羊技术,2013年3月从宝鸡市麟游县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引种波尔山羊90只,开始了在汉中的波尔山羊繁育养殖工作。2013年12月31日,这是一个让她难忘的,也是她伤心绝望的日子,由于引种时没有完全对羊进行检验,出现了羊传染病,整个羊群全部感染,按照市区农业部门和动物疾控中心的要求和处理决定,所有羊必须就地处死灭菌深埋,到当天晚上零点,投资十几万买的种羊全部深埋。这给初次做事的何喜玲是多么大的打击。但是,坚强的她没有被打垮,过完年,她又重新筹集资金,总结经验和教训,重新引种继续养殖波尔山羊。2015年元旦,第一只健康的小羊羔顺利出生,所有怀孕母羊陆续生产,共出生96只健康小羊羔,出生率100%,成活率100%。终于有了结果,她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很快进入了发展阶段,2016年底存栏400余只,生产逐步走向正规化、规模化、科学化和生态化。
5 [ k }2 w6 A2 B& ~9 t9 U 公司有了小的利润,何喜玲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她积极参加武乡镇党委政府协助成立的种养殖专业联合社,发挥自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当地农村的扶贫工作,带动12户贫困户和10户残疾户致富脱贫。公司免费给贫困户和残疾户提供2只基础母羊,家庭特殊的公司代养;高价收购他们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免费帮助他们回收玉米杆、黄豆秧等秸秆,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共发放资金88330元人民币,起到了带动辐射贫困户、残疾户脱贫致富的作用。同时,她收留帮助一名无业游民,让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2016年7月,她尝试把自己的羊肉做成菜肴投入餐饮行业,收到了良好效果。
$ M4 |) @5 ? }" d2 s8 n3 G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她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她将继续扩大规模,更新养殖设备,调整思路继续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起到示范引领贫困户和残疾户脱贫致富的作用。8 H* k+ L) o& m3 K
王坪7 V, b9 A: A8 m* C: [
汉台区河东店镇平安村二组村民$ | y( u) Q! [! M: C2 n: Q+ D
近年来,王坪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和城里人休闲旅游需求增长的时机,开办了香满园农家乐。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各类培训班,通过一边学一边干,大胆实践,渐渐地成了做农家美味佳肴的高手,农家乐餐饮收入不断提高。在此期间,她又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农家乐烹饪培训班,经常走出去取经学技术,通过学习提升,她的香满园山庄,真正的在大山深处的潘家河满山飘香,客满两层楼。她先后参加多次农家乐妇女美食厨艺大赛,年年获奖。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巾帼脱贫农家乐示范户标兵。致富不忘乡邻。2018年7月,她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以“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整合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以贫困户入股分红和就业致富为主的方式,在褒国古镇开办了褒河鱼府,将褒河特色美食褒河鲜鱼进行深度挖掘,在传统盆盆鱼基础上,还创新开发了十几个新品种,受到食客的欢迎。她们店里的服务员大部分也是贫困户,通过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实现了就业脱贫。现在,她们鱼府生意火爆,食客络绎不绝,入股的贫困户享受到了分红,她一步步实现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的目标。* q" Z4 _ b* |: c( }% H) g
杨阳
( k' E0 k" S" @5 Y: ]# C 汉中市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a+ s7 j: `5 h8 N; @' k& u 2008年杨阳放弃北京优越工作和父亲创办“汉中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创办“珍猪嘿”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司主要从事“汉江黑猪”产业化经营与开发及有机肥料、有机蔬果、大型沼气等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改善环境的同时为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6年企业自主创办品牌“珍猪嘿”“年代珍猪”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认证批准,产品也在2013年前后入驻汉中及西安各大超市专柜。2014年杨阳提出采用公司+基地及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汉中市全市范围内发展合作基地7家、农户300余户,2016年产仔猪3000头,出栏肥猪2000余头,连续两年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2016年公司响应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汉江黑猪“企业代养和农户代养”方式,制订出“珍猪嘿”汉江黑猪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扶贫项目。在杨阳的努力下,与243户贫困户签定了汉江黑猪生态养殖扶贫协议,贫困户范围涉及武乡、汉王、龙江镇共9个村,项目实施期3年内,企业代养模式呈滚动式发展,可育肥1356头商品猪,农户代养模式发展69头,合计1425头。按市场价值均价3000元/头计算,产业规模产值可达400余万元,连续3年户均增收900-2300元,243户贫困户直接收益产业分红利润可达20余万元。同时,在项目实施期间企业还自主扶持10户以上贫困户建立50头规模的家庭式农场,50户以上10头规模小型养殖户,带动农户持续增收项目持续发展。2017年在武乡镇政府积极倡导引领下“珍猪嘿”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武侯封地绿色农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杨阳出任理事长并积极加大开展扶贫工作,充分利用联合社成员单位产业基础,全面帮扶武乡镇非贫困村带动工作。入园务工,务工贫困户收入可达1500-2500元/月;联合社所有园区按年化收益8%,向贫困户进行收益分配;另青草料、玉米秸秆收购,每日可给贫困户创收30-60元。通过上述利益连接机制,联合社首批带动非贫困村贫困户236户。( }( U* E& ]7 d4 s
李燕霞
5 I* A9 p) ~, D 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灯盏窝合作社法人
1 T3 [. t E& E1 Y+ P# i: J$ { 李燕霞,现年42岁,中共党员,高中毕业,省中级职业农民,现为灯盏窝燕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现有社员56人,其中贫困妇女31人,合作社集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为一体,种植园区占地820亩,种植猕猴桃586亩,大樱桃30亩,甜桃260亩,散养南江黄羊260只,藏香猪120头;年加工腊肉、腌菜等20余吨;建有1200余平方米的餐饮、住宿乡村农家乐1个。
# @* x4 K3 u* R0 J7 S, Y 2009年李燕霞回家看到村里大片空无的田地和山坡,便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当年租下了汉山村七组的山林地686亩,开始林下养殖和山路养护,得到了村民的支持,2016年8月李燕霞在原地扩大了规模,建起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采摘园一体化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注册了“大汉山”农副产品商标。盏窝燕霞种养殖合作社以实际行动支持脱贫攻坚,扎实创新实施“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一带二帮三保底四提升”产业脱贫模式,吸纳贫困户进合作社务工,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农户产品,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和金融扶贫渠道帮扶贫困户带动53人贫困户发展,实现增收脱贫,解决了贫困户外地务工后顾之忧。为了带动周边更多的妇女姐妹走向富裕之路,合作社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带领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在全区规模化发展种养殖园区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猕猴桃、大樱桃、甜桃建园及生产腊肉等农特产品过程中,2018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100余人,年人均收入5000余元,辐射带动周边400余名贫困群众及留守妇女就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合作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扶贫义务,对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生产的腊肉、土鸡、竹笋按当地市场上浮6%统一收购,达50余万元,直接让贫困户受益,助力了脱贫致富。
5 R9 R4 D# c, m( r% l 在李燕霞一家的辛勤耕作带领下,灯盏窝家庭农场被授予“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汉中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南郑区巾帼脱贫创业示范基地”,她的梦想照亮了现实,也点缀出她的人生中最夺目的光彩,成就了一个农村妇女创业梦。. T# G3 K( O+ I% O, t
杨华
. C- a. n% A8 {/ ]% M% } 南郑乐丰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 r, m& n7 d* c5 z2 H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杨华不等不靠,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从事黄花菜种植和深加工、辣椒育苗、青脆甜李、大球盖菇,以及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收购、加工、储藏等营销服务。
/ [: @# y [( }$ y. e' S 她高薪聘请农技专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产销信息,开办群众农作物栽培技术会50余场次,还与农户签订“你种植、我回收”协议,实行“兜底收购”政策,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链。8 P4 S5 p( {" ]3 j* C+ D# ?
近三年,在濂水镇发展黄花菜300余亩、莲藕100余亩,带动贫困户种植300余亩,带动3个重点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的30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花菜1000余亩;在黄官镇五丰村大户种植黄花菜130亩,带动贫困户40户。带动青树镇重点贫困村马鞍山村、汉山村发展种植黄花菜200亩、线辣椒400亩,年产黄花菜鲜菜50吨、干黄花菜6吨,线辣椒20万斤,带动贫困户增收总产值40余万元。截止2019年8月底通过自有黄花菜基地务工,有效带动濂水镇里仁付和熊庙村10户贫困户户均达增收达4000元往上。
, G: f$ C* N- O" D8 y, r 2018年9月,她在广泛考察调研市场之后,大胆在新集镇太白、西关前街、黄河4个村流转土地,发展大球盖菇400亩,预计可带动200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在杨华的精心管理、科学种植下,大球盖菇发展势头良好,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杨华本着“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周密部署,执行到位”的方针,致力服务于广大贫困户,为南郑区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截止8月底经营的大球盖菇项目累计为90户低收入贫户每户分红2000元。
! C3 K# E7 D' T7 n" i. m 濂水镇熊庙村妇女白连珍,原本其家庭负担较重、收入微薄,但在杨华的帮助带动下,种植黄花菜3亩,年纯收入增加了12000元,成为明星和妇女致富楷模;杨华还带动周边镇村妇女种植黄花菜52亩,户年线性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在得知流西河村贫困户庞显义家中最值钱的耕牛被盗后,她多方号召爱心人士捐款捐物6000余元,常年为其女儿庞晓琴捐赠衣物、书籍和学习用品,她的善举令其家人感动不已;她还组织爱心人士免费为贫困户理发、免费发放手机卡,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乐丰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南郑区妇联评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杨华被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5月被汉中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汉中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x3 } y) ^# i0 g' j/ P g4 l# W 童丽娟
, ?7 p$ D: U6 c1 k+ ?) ?7 o9 y' k2 { 汉中锐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V7 h) h a5 u0 a/ ?" o* s B 童丽娟在千如电子集团接受专业培训,获得优秀班组长、优秀管理干部、ISO9001合格内审员等用荣誉称号,完成ISO/TS16949:2002体系培训以及IATF16949五大核心工具培训。, O" o6 E9 @. }. ^" d/ Y7 r! C
她协助汉中锐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4家社区扶贫工厂。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响应城固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并于2018年7月建立城固县江湾社区扶贫工厂,同月又建立城固县文川镇社区扶贫工厂和董家营镇唐家营村扶贫工厂以及老庄镇扶贫工厂,总共解决当地贫困人口200余人.获得城固县委、县政府授予“巾帼脱贫英雄”称号。
( Y5 f- q9 w2 j: y: j+ e 王健侠7 L' S% d! g) q5 y1 E: S" M: C
城固县孙坪村委会委员
; `( O% l% M3 ^4 v2 \+ r “成功就是屡遭挫败,而热情不减”这就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创业路上最为坚定的信念。她的创业梦一直在心中燃烧,一直喜爱看科技书的她对养鸡情有独钟,在同龄人和家人都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她鼓起勇气到村委会说了她的想法和后期发展思路,村委会领导们都非常支持,就这样于2016年8月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城固县孙家坪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也是当时孙坪村有史以来由女性创建的第一个合作社。她就是城固县五堵镇孙坪村的致富女带头人王健侠。
- K& b; J: B' p. f; w2 y' X 都说创业路上坎坷多,更别说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满怀信心的王健侠开始了她的养殖之路,合作社成立后,第一批投了1000只鸡苗,由于刚起步,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这批鸡下来损失2万余元,全家人和朋友都让她放弃。
% h8 q: L9 y- t6 b 当时的她也很迷茫,她的创业路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她没有放弃,瞅准了后期活鸡市场紧缺这个机会,果断又购买了2000只鸡苗,与此同时,她还发动当地养殖户董闪平养殖500只,并签定合同回收,又帮她垫支鸡苗款饲料款,没想到这次不但将以前的损失补回来还让其他养殖户赚了钱,她的名字也因此响遍了周围的家家户户。
! D/ ~! u; G* W+ w& q7 N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合作社,在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项目补助,鸡舍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基地,王健侠一直惦记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带动本村10户贫困户入股,保底分红,发放扶贫鸡苗,带领本村100余户留守妇女参与土鸡养殖,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联系销售,让她们增收。养鸡产业已经成为孙坪村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0 R3 I7 u; \" H6 i
王健侠在创业失败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坚持,因为她坚定地相信,只要创业热情不减就一定会成功。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王健侠用她的坚韧和恒心述说着新时代女性可圈可点的创业故事;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王健侠用她的无私和大爱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和担当!4 x J% H; I3 C4 f+ G/ Y
孙文惠+ c' B1 M* U. e* E$ J6 g
汉中金正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0 b; J8 E( c f d; n$ n. I S$ Z 槐树关杨翟村地势缓坡,是中药材种植的良好环境,也是一个贫困村,农民种植怕卖不出去,孙文惠与村签订了订单种植,以每斤一元钱回收,并提前发放种子,肥料,药品,从技术上指导。今年产品出来正逢多雨天气,她积极进村通知大家排水抗洪,并几次带领外地药材商基地查看定价,以1.7一斤的价格与农民成交,一亩大约4000斤左右,每亩产值3000元净收入,2019年又与村委会签订中药材发展订单,带动农民脱贫努力。
/ L/ F7 w- y$ o* e& M/ k 2019年在戚氏后村流转土地50亩,建立了扶贫产业园,做农产品加工,种植香菇,做香菇酱,带领扶贫户16名,从耕种收到产供销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致富路。5 w3 f# r: K4 g9 U+ O# A, W1 Q
田晓云
; k, y8 Z8 w) Q5 ^$ E- f/ [$ k 勉县长沟河镇两河口村党支部书记/ G: P; q b6 Y
抓党建,提升支部聚合力。注重加强自身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在抓班子建设中,根据村干部各自特点和优势,合理分工,凝聚合力,打造出富有战斗力村两委班子,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当好两河口村脱贫路上强有力的“引路人”。
: H! }6 t1 Y+ k4 h 谋对策,发展产业促脱贫。建立勉县双河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有产业发展意愿、没有路子或能力的贫困户、老人户以及残疾人户等36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动员他们发展养殖业。从2017年10月到现在,培育100只鸡以上大户8户,累计提供鸡苗7000多只、猪80多头,开展养鸡、养猪实用技术培训共计7次,上门技术支持、病疫防治50多次,累计销售鸡蛋25000多个,销售土鸡4000多只,猪肉5000多斤,户均增收4500元。: t2 I5 |8 S- \' v/ B- }
用好用活扶贫政策。为15户贫困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县大点购买了安全住房;对42户贫困户实施了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积极联系县水利局,在全村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为八户独居老人落实了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帮助29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扶贫贷款80余万元,发展扶贫产业,增加收入。
- |0 i3 Z: p( B! [ 舒晓琴
7 J. _" t0 {5 c' Z( C 勉县女企协副会长
/ S% v% H" S# ]" C0 D4 r f 2014年,舒晓琴的老家元墩镇孙家湾村河堤被洪水冲毁,造成几百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舒晓琴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治理元墩镇孙家湾村地坝组坍塌河堤的建议》的提案,并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对损坏的河堤进行了修复,受到了父老乡亲的赞誉,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 N3 z9 G' Z! x1 b9 { 为助力蒲家坝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她个人为16到60岁妇女每人购买了一份保险,关爱女性健康,使她们共享爱的阳光。
$ _" Q# Y0 l, Y2 i4 L; ^# p5 D, Z- W 张小平
) x$ Y" e0 y& D C4 A" X4 T0 \ 西乡县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
, L, O" s# m# Y6 h' l 自2011年起,张小平主要从事以黑木耳、香菇、平菇、毛木耳、天麻、猪苓、茯苓等食(药)用菌的菌株选育、品种试验、高效栽培、资源开发、菌种供应、技术推广等工作。
1 k6 Z% ^+ i% Z7 G3 |. r 2015年到2016年,将生产食用菌菌种的原材料由常年使用的木屑变为棉籽壳,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棉籽壳作为培养基的比例,待菌种生长成熟后,再发放到汉中地区、湖北、云南等天麻主产区的种植户试用,经过两年不同区域的试种,得到了种植户喜获丰收的认可。于是,从2017年开始大量使用棉籽壳为原材料生产菌种,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还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兰静研究员的好评。
8 V, B7 @2 }2 u2 M 2017年,她开始学习液体菌种生产,经过多次努力和反复试验,于2018年10月,在黑木耳、大球盖菇、萌发菌、蜜环菌等菌种生产中使用液体菌种接种成功,打破传统菌种生产技术,也是西乡首家掌握萌发菌和蜜环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 _; J+ n v+ l0 ?4 `, h
几年来,她先后为2000余名妇女免费提供了食用菌技术咨询,义务为农村培训食用菌女性技术人才800余人,赠送菌种帮助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户500余户。为所帮扶的汉江村捐款捐物约四万余元,长期资助两名在校学生。每年解决80余名女工在本所就业,其中贫困户18名。每年为省内外贫困户、重点户、菇耳农提供了优质菌种200多万袋,受到省内外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 v a3 r% s; Z* X, V 苏建菊
' y" D# m+ j6 ^7 g# Y& @ Y 西乡县兴富生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8 B* r! h& U& R6 J3 z& \4 c( y 苏建菊,女,汉族,高中文化,现年56岁,住西乡县堰口镇肖家湾村三组。2004年创建西乡县兴富生猪有限责任公司,现任总经理。2018年西乡县兴富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帮扶深度贫困村罗镇村21户,经常深入贫困户家长进行信息采集,产业编报,每月对贫困户进行两次慰问,送仔猪23头,入园务工15人,帮助每户交1000元加入村互助资金协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2016年被西乡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17年被西乡县委授予“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称号。2018年苏建菊被推选为汉中市第四次妇代会妇女代表,并被市妇联授予“巾帼脱贫先进集体”。
' B6 R( m! S3 b' F* O) g8 z j 聂小丽
( J$ W* u# f( W }# W1 n% a 宁强县红石桥土地养殖基地负责人
' \% I4 i& S, Q 聂小丽,二郎坝镇水田坪村九组人,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开始养殖土鸡,开启了创业之路,2017年成功脱贫,目前年均收入三十多万元,净利润九万多元。2019年7月25日正式注册为宁强县红石桥土地养殖基地,经营范围为家禽养殖及销售,拥有2个养殖基地,阉鸡3000多只,蛋鸡1000多只。在镇、村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2018年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同时给予技术指导。2019年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向贫困户发放鸡苗500只并提供技术指导,人均收入提高1000元。' j1 ?3 Q; G+ B0 ~6 _
刘姿慧' M8 Q: _! J. U3 z7 X. s) w
宁强县智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a5 t3 N2 k; m8 a, @. K3 D/ x$ m
刘姿慧同志在外打拼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看到家乡依然落后的面貌,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还在为吃饭、穿衣、住房、孩子上学而发愁,她毅然放弃在外比较稳定和舒适的生活、丰厚的工作报酬,回到家乡创业,发誓要让贫穷的父老乡亲在他的带动下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刘姿慧拿出自己靠辛勤打工积累的金200多万元于2017年12月注册成立了宁强县智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以白芨、淫羊藿、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5亩的白鸡规范化育苗基地,带领乡亲们发展中药材种植,有空“小草”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周边农户通过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8万元,今年截至8月底农户通过务工增收5.8万元。
6 s3 a5 t9 l6 z1 c* c" |" T8 T; R. g9 q0 } 彭慧玲
8 x X/ j) u& _- } 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负责人
' F! U' E! j2 @9 }0 H5 N& s; @6 p 彭慧玲,女,现年34岁,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三组村民,家中4口人。前些年和丈夫开办酒店,经营不善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她只好跟着丈夫背井离乡外出到青海、西宁等建筑工地务工创收还债和贴补家用。由于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常年疾病缠身的母亲,她的家庭生活拮据,压力巨大。彭慧玲的家庭情况受到了镇村组的关注重视,经群众民主评议表决,彭慧玲一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s' x$ x" @$ `7 e 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展开让彭慧玲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她和丈夫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15年,镇村帮扶干部到彭慧玲家开展志智技帮扶工作,大大地激发了她发展产业的热情,在巴山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支持帮助下,她和丈夫一起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到全县主要农产品市场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进行了市场定位,制定了家庭产业发展规划。她积极申请了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贷款,于2016年成立了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通过发展香菇、黑木耳、金木耳、猴头菇种植实现了自身增收致富,率先实现脱贫。: l: l3 G; \: l6 d$ a& s" r
彭慧玲深知自己的脱贫是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自己家的生活过好了,也不能忘了村里的其他生活困难的家庭。她一直想着帮助其他贫困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她们积极响应石坝子村制定的“企业+集体经济+农场+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家庭农场与贫困户签订种养殖协议,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建立带地参股、资金入股分红等带贫增收方式,三年多来,彭慧玲和她的农场累计带领50多个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户均收入6000元以上,村民们对于在农场劳作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对彭慧玲和她的永定家庭农场充满了无限感激。: w8 i* Y) G: ?. R- Q% f! p
2018年9月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被宁强县劳服局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彭慧玲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经历,做到了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不仅为贫困户们树立了积极正面的榜样,也为本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对社会做出了回报,切实发挥出了“先富带后富”的模范带头和帮扶作用。
8 c, D5 q: b' Q( T 唐定翠
, h: c/ t* P$ Y9 D. p& h# O 宁强县山之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W: h w( n2 M; |/ u9 h# C* K
唐定翠,女,45岁,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安乐河镇八海河村四组村民。2017年10月20日成立宁强县山之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2 Q+ N) a5 h) v; m/ T 2019年种植零代天麻种5000套、椴木香菇50000余根、椴木木耳4000余根,通过招纳贫困户务工,对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对贫困户的初级农产品回收等方式累计带动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设立经销批发部,解决了贫困户土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开发土酒、果酒酿制,不断扩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渠道。
9 Z5 d; z. o# W 杨丽娜! o9 J! n+ h6 M- @& l) v' r
略阳山妹子社区工厂总经理
0 V+ c$ h+ j& Q* ~ 略阳巾帼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6 K4 d7 j# e r6 X# I) u8 W' k" b 16岁父亲因车祸去世导致母亲卧床不起,爷爷是个聋哑人,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精神障碍的妈妈,聋哑的爷爷,年幼的妹妹,为了全家人的生活,20岁出头的她依然决定自己创业,她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当家庭的顶梁柱,也能帮助和她自己一样生活艰难的弱势群体。2014年开办了略阳牵手一生服务中心,主要经营婚介,中介,劳务输出等信息服务,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很多人没有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这给他们找对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杨丽娜为了让这些人先就业再成家,2017年成立了培训+服务于一体化的家政服务公司。她一直希望为下岗待业和留守妇女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真正帮助她们改善生活质量。为帮助城乡妇女掌握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创业,带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公司又引进了一些来料加工,成立了家政公司旗下的山妹子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略阳山妹子社区工厂,主要做一些皮鞋,电子,头饰花等来料加工,2015年被推荐位略阳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2017年加入略阳女企业家协会,被评为兴洲道德模范《略阳身边好青年》,被略阳青年企业家协会评为杰出贡献奖,2016年-2017年连续获得略阳“巾帼创业先锋”奖,被略阳青年企业家协会评为“扶贫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略阳县首届“十大好青年”,2019年被评为略阳创业新星。
. K1 a, o, ]; r+ n2 F2 q 郑小翠
3 |6 k7 E8 D! C/ W# r" @4 z 陕西秦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i, _6 S7 Y3 r1 }5 a 郑小翠,女,汉族,生于1981年,大专文化,初级职业农民。2008年她从湖北来到了陕西略阳,当地得天独厚的略阳乌鸡刚刚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作为一名在南方有过5年工作经历的她,受南方饮食理念的影响,深知略阳乌鸡是秦岭赐予人类的“健康厚礼”;作为一名女性,更能体会到乌鸡的滋补功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略阳乌鸡健康产业,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了她人生的奋斗目标。
% Q. N& S$ l' \/ }" y8 {* ~ 2008年4月,在略阳县城开办一家略阳乌鸡养生火锅店,以经营略阳乌鸡为主要食材,秉承“生态、养生、健康”的经营理念,先后开发了十余种略阳乌鸡养生汤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12年12月成立了陕西秦脉凤府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公司倡导“慢生、慢品、慢生活”的养生理念,坚持品牌化连锁经营战略,打造了从林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产业链,促进了略阳乌鸡产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12月成立了陕西秦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略阳乌鸡繁育和生态养殖为主,结合略阳县域的自然环境,坚持以“千户百只”的农户分散养殖模式,打造中国生态慢生鸡。郑小翠女士,在2015年汉中市首届创新创业电视大赛中获三等奖。2018年5月,被评为“略阳县第四届劳动模范”。她带领农村妇女、青年,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助力精准扶贫,帮扶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略阳乌鸡来实现早日脱贫致富。她以朴实的心态扎根山区、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创业,从略阳乌鸡孵化、养殖、技术服务、食品开发、到品牌餐饮连锁、电商销售,创新了略阳乌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公司从解决贫困户就业、流转土地、乌鸡订单收购三个方面,在黑河镇李家坪村、乐素河镇瓦房村、两河口镇唐家沟村、仙台坝镇仙台坝村、横现河镇跑马村等5个镇办带动贫困户200余户,户均增收8800余元。未来,公司计划带动1000户贫困户,通过养殖略阳乌鸡20万只来实现稳定脱贫,持续产业发展。
! G; K) k2 c! u6 z: e( M5 J9 O 张雪花
( h' p$ {) ?) c( d/ ~# |% N 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Y7 g2 H4 y6 x( o! R2 P P 早在2011年,略阳物业市场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张雪花就筹措资金,积极开拓市场,创建了福瑞物业公司。先后承担了怡馨家园A区、高台B区、兴州华府、信友大厦、狮凤路小区等小区的物业管理,为略阳县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从2016年至今,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次,下岗职工26人次在物业服务行业就业,并对贫困户用工实行额外补助。在关爱贫困家庭,关爱下岗职工就业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2019年8月,当她听说新考入大学的学生黄志强家特别困难时,她找到社区了解情况,要求社区同志为她带路顶着烈日来到黄志强家,为他家捐助3000元助学款,鼓励他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并承诺在黄志强母亲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她的公司随时为她提供就业岗位。她的爱心捐助不仅让受助的贫困学生一家非常感动,也让在场的社区工作人员深受感染。5 q2 t9 X* \6 @7 z% o6 P: `
为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8月份开始,先后三次去海安考察,在县农业局和蚕桑业务部门及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张雪花把公司发展的方向转向了蚕桑产业上,与县农业局签订《蚕桑发展合作协议》,带领公司实施蚕桑产业开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去冬今春累计调良桑苗180余万株,在8镇25村发展密植桑园3000余亩,积极流转土地,建成郭镇谭家庄、徐家坪、黑河镇岩房坝蚕桑示范基地350亩,其中谭家庄、岩房坝蚕桑基地2019年已养殖秋蚕并出茧销售。从年初到9月底,已为郭镇谭家庄、徐家坪二百多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两镇仅贫困户在蚕桑基地务工及土地流转增收达20余万元。下一步打算,将按标准化、科学化建设桑园基地,以基地为点覆盖全县,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略阳县蚕桑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全县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再立新功。
1 r! \) u! U7 ]' @) i0 o Z 韩芳丽6 `8 ?2 w: j& e$ c# N# [7 w) `
镇巴县妙艺手工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
* t3 ~% S7 s8 v, B 2017年韩芳丽在一次探亲的过程中,参观了赤南镇张家坝移民安置工程,了解到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新房后生活来源出现问题。俗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韩芳丽曾经在南方大型加工企业务工,干过质检、线长、厂长助理等职务,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她想:“大量的妇女劳动力在安置点内,搬迁后很难再从事农耕活动,那如何才能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通过多方询问了解到后,韩芳丽萌生出一个在移民安置社区创办社区工厂,以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想法,韩芳丽将自己这一想法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妇联沟通后得到了高度肯定和支持。2018年1月,镇巴县首家社区工厂,镇巴县妙艺手工制作有限公司在赤南镇落地,公司法人代表韩芳丽。
1 `3 Y! J5 Z& D( j 社区工厂试运营后社会反应良好,群众务工热情极高,可企业经营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前期产能预计不足,生产订单单一等问题,公司无法容纳全部闲置劳动力务工。面对这一情况,韩芳丽作为一名企业家十分冷静,她一方面积极联系党委政府反馈实际问题,一方面四处筹措资金准备扩大产能。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她的积极努力下,韩芳丽与江苏南通睿博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长期的生产加工订单。签订订单后韩芳丽立即投资增设加工制作太阳能节能灯线路板生产线二条,并于2018年7月投入试运行,先后培训并用工55人次(其中妇女同志48人占比96%);带动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17人次(占比33%),完成订单400万个,年产值800余万元。
+ H* `% o2 L4 u' [! R3 t o 韩芳丽还根据每一名工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上下班时间,个人出资10万元为工人的子女设置了“社区工厂妇女儿童中心”,安排专人管理辅导、妥善解决务工人员双休息带孩子的后顾之忧。
1 t/ {* S' a% F0 z% [- N7 W5 H7 b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韩芳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创业路上闯出了她的成功之道,也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表现,为广大贫困群众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2 J4 q* Q" A! b: } 宋小红, x) L, ?6 U0 C, z# u/ T- R( ?
镇巴县博锐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 ]8 R& e8 k8 `5 `! T, X) d- I 2007年她从宝鸡中北学院乘务专业毕业后凭着自己的专业特长成为了西安铁路局的一名乘务员。她一直不满足于这种安逸的工作,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回到家乡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带领从小帮助她的乡亲们发家致富。经过慎重考虑,她多方筹措3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1500平米的标准化养殖场,成立了镇巴县博锐农牧专业合作社,从吉林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母牛50多头,发展养殖业,成为了全镇有名的养殖大户。致富不忘乡亲,为了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脱贫,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吸纳该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入股、分喂肉牛、分红以及到合作社务工等多种形式带动全村46户贫困户186人实现增收。2018年至2019年,合作社出栏肉牛40余头,累计收入80万元,贫困户通过分红及务工户均增收1000元。由于带贫效果明显,今年3月,博锐农牧专业合作社被县妇联授予“巾帼脱贫先进集体”,她也被授予“巧女子”荣誉称号。1 M( s, f$ f# {( K* U
朱艳琴
) o3 L9 D6 f- T- }& Q( V0 P- S" R* n9 J 镇巴县泰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F/ X2 S8 a) l
朱艳琴,女,汉族,大专学历,原籍新疆,现为镇巴县泰昌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离开沃野千里的故土,二十年来,首望丈夫一路拼搏,为发展中药材种植,坚守镇巴偏远农村,扛起一方致富希望。3 x2 \: j8 C2 L7 c" j! P7 V1 C
一次户外旅游的偶然机会,朱艳琴发现大池镇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当地百姓只知上山采药,不懂开发利用,村民贫困;便萌生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民发展的念头。
" {& `0 _( ?- |7 X 2015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镇巴县泰昌农牧有限公司。在大池高海拔荒山流转承包林、耕土地共3100余亩。种植重楼、珠子参、大黄等名贵药材,五年时间,将一片无人驻足的荒芜之地建成药材成行、果木成荫的现代农业园。其中珍稀濒危中药材100亩,道地药材800余亩,果木园200亩,高山土蜂、林下土鸡散养场两处,中药材初加工厂1600平米,旅游接待中心2000平米。/ v. {1 Y" h3 @. _+ Q
几年来,朱艳琴扎根农村,躬耕陇亩,脚踏实地干事业。为寻求高品质药材,她不畏辛苦从四川、云南等地学习技术并引种培育;为及时掌握基地进展和工资兑现,她长期带上刚满月的襁褓婴儿和几十万现金长途跋涉辗转于深山和县城之间;为保证药材科学种植,她身体力行,同工人冒雪雨,迎烈日吃住在一起;为提高竞争力,她带领团队潜心研发中药材加工设备及繁育方法,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为宣传镇巴中药材,扩大影响力,她带病积极参加项大赛,获多项荣誉,展示奋斗的魅力人生……
$ q6 |/ x/ {1 q' Q& v 致富不忘众乡亲。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朱艳琴说:“是大池镇这片原生态的肥沃土地养育了我的药材,培育了我的企业,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们感恩的方式就是要回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村民杨静、王金花一家是贫困户,男主人杨静腰椎受伤,无法干重体力活,上有七十多岁的聋哑母亲,下有两个性格自闭儿子,小儿的兔唇治疗费还没着落,一家人生活靠妻子在外地打工承担,常年难得团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朱艳琴了解到情况,为他们二人提供年收入七万就业岗位,终于圆了一家人团圆梦;为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她积极组织开展“送技术到家”扶贫活动,不仅多次亲自上门给农户指导,还聘请陕师大专家李焘博士、陕西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常罡教授等对乡亲们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技能培训,先后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
- `5 j0 S; V, l+ ^% { 截至目前,公司依托园区基地,为大池镇3个村450多个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免费向农户提供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同197户贫困户签订脱贫增收协议,免费为其发放中药材大黄种子种苗近十万元。通过参与园区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劳动务工、土地流转和带资分红方式带贫益贫,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公司年均支付劳务费近50余万元。2 K, l2 W, j0 G. w# p0 A
付出的努力,流出的汗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企业良性发展得到市、县政府多家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被陕西师范大学确定为珍稀濒危药材研究基地、镇巴县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县政府授予2017年度企业“发展奖”,公司法人分别获得汉中市和镇巴县“巾帼英雄创业十佳”“科普致富带头人”“创业带动就业明星”“镇巴县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b! T+ }% m5 H v* `$ B6 { 范明侠7 T5 D! m8 ]: H6 W
佛坪县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
$ Q' i4 `# O5 Y. s$ g 范明侠,佛坪县黄家湾村人士,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2013年创立鑫之塬魔芋专业合作社建成全县最大的魔芋研发、培育、生产、销售基地。2015年与丈夫成立佛坪县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解决周围3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为贫困户提供长期性岗位10个,临时性岗位20个。2017年,在魔芋种市场价每斤5.5元情况下,拿出40万元为132户农户购置魔芋种9万多斤,贫困户每斤魔芋种只出1元钱,并和种植魔芋贫困户签订每斤2.0元回收合同,并免费培训技术,带动90户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通过发展大户,带动周边小户,从而引导整个魔芋产业发展。目前,发展魔芋6000多亩,吸纳贫困群众90户272人,户均增收0.6万元。充分保障贫困户的核心利益,贫困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林地、宅基地等自有资源作价出资或货币出资入股,按股权比例获得收益利润按4:6分成(公司4成,贫困户6成),每名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800元。, v- A' _5 x4 b$ ]- D
谭娟% }# e7 V4 o; v8 E$ d
佛坪县秦地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4 E5 F9 S% Y( ?4 `% M
谭娟,女,汉族,1984年出生,陕西佛坪县人,现任秦地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9年,外出打工的她怀着满腔热情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推广农村适生经济苗木和中药材,企业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年销售额达580多万元。
# f: ^. D- e; m 致富不忘群众。几年来,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帮扶、农户参与”的模式,推广种植魔芋673亩,中药材种植391亩,帮带养猪养羊专业户7户,新建良种核桃园180亩,发展培育林木种苗经营专业户39户,联营苗圃面积达147.3亩,具有本地特色的七叶树、油松、白皮松和红豆杉种植初步形成气候,企业所在地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一大批创业青年从中实现了致富梦想。' I i# X8 `# G/ a
创业不忘发展。2014年,在佛坪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她自筹资金1500余万元,流转陈家坝镇村民土地120余亩,新建无公害冷水鱼繁养基地,依托蒲河优势水资源,大胆尝试冷水鱼养殖,打造集生产、观光、科研、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她用自己的努力实现“小场地、大作为”的发展目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打造农业走“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之路,成为我县生态观光“试水性”探索开发和实践的第一人。
" U: L$ D2 M* t: b/ b3 Z" N/ Z' b1 d 经营不忘诚信。她凭借公平买卖、诚信经营,公司在她的带领下,树立了诚信的企业形象,公司被国家商务部认证为诚信涉农企业。(汉家妹子)
: G$ |1 l1 y# \: g
2 j% ]# {+ Y4 k;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