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620|回复: 0

[学校] 这位教师说课,赢得掌声不断!(附教案)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10-10 0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送元二使安西》。
  一、钻研新课标,创新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别名作,千古传颂,脍炙人口。诗的前两行写送别时的环境,后两行写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开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了一种清冷缠绵的意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心情。“柳”的出现更增添了离情别绪。后两句中一个“更”字也凝结着作者许多情意——既有分别的怅然和伤感,又有男人的豪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诗情景兼美,有情语,有景语,把离情寄于景中,情景交融。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构思精巧,语言新鲜,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具有极高的意境。
  二、综合教与学,三维定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教材在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诗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让学生在解诗题、知作者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再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或联系上下诗文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诵读,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再反复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诗人写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是:想象古诗的意境,挖掘“酒”中的丰富内涵,体会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我准备的教学用具有: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文字、图片搭配合理,音频、视频齐全,为学生营造出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使其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渗透新理念,灵活变教法
  语文课的教学是在人的心灵上耕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变换教法。华中师范大学杨在隋教授在《呼唤语文本色》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这节课我以“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的理念为指引,通过“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四个步骤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在读中把握古诗内容,体会情感。整节课工具性的训练不刻意,人文性的渗透不牵强,渴望达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四、采用新形式,巧妙排流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和“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一)自学导纲
  1、激情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初始我和学生一齐背诵《赠汪伦》。这样一下子拉近了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距离。我趁机说出导入语:是啊,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渭城脚下,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2、出示“导学提纲”中的“简要提示(一)”,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梗概。
  3、解诗题,知作者。
  我让学生把诗的题目读两遍,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从诗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送”“元二”“使”,学生就会明白这是王维送别自己的好友元二(板书:王维元二),为什么叫元二,使的意思等问题。接着出示“导学提纲”中的“简要提示(二)”,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做到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知作者”。
  4、初读古诗,掌握字音,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出示“导学提纲”中的“知识性问题一”,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汇报交流,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的教学是“三分悟,七分读。”所以我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让学生根据自学中划分的停顿、重音,在配乐中进行个别读、同桌赛读、男女生合作读,在读中重点突出对学困生的指导。因为语文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要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5、品读古诗,理解词语,明白句意,体会感情。
  出示“导学提纲”的“知识性问题二”,学生自主学习,学完后汇报交流。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看了诗文,眼到了;读了诗,口也到了。我们的心到了吗?要想读出诗的感情,还需要深入诗句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第一句让学生抓住“浥”这个字来理解,第二句通过看一幅图片来理解。第三四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来理解。最后,在一段视频资料的帮助下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了整首诗的意思,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抓字眼,明诗意”。
  (二)合作互动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深知元二此行的艰辛,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会对元二说些什么?
  出示“导学提纲”中的“探究性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向全班汇报交流时,我及时引导点拨。
  此时,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地图、一组阳关景色的照片,学生就会明白元二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诗人分外为友人担心。因此,学生的发言大多围绕“对元二的留恋”“对元二的关心”“对元二的祝福”等方面(板书:留恋、关心、祝福)。诗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了,那就是深挚的惜别之情。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感,得到素养的提升。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表演,让两名学生在《阳关三叠》的乐曲声中回到唐朝,再现诗人和元二分别的场景。表演后,我启发学生:这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
  引读: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杯关心的酒!──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啊!──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了,可是,喝了这杯酒,元二就要启程出发了。让我们也一起举起酒杯送元二一程吧!
  学生边读诗边做出饮酒的动作,这一杯酒包含了太多的情谊,胜过千言万语。在此基础上播放一段关于本诗赏析的视频资料,引领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放飞思维的翅膀,领悟诗歌的意境。课堂在此时达到高潮,情感在此时引起共鸣。这样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三四步:读诗句,感诗情;畅联想,悟意境。
  (三)导学归纳
  我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感诗情;畅联想,悟意境。这样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得到了和谐统一。
  (四)反馈训练
  我设计了“根据诗文内容填空”和“积累其他送别诗”两题。既考查了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又对课堂进行了适度的延伸,使学生去接触更多的优秀古诗文,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精品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另外,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轻松走过基础关”“奋力冲刺能力关”“合作走出疑难关”“快乐遨游练习关”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五、突出重难点,精心布板书
  板书不仅是一种直观表达的用具,更是一门艺术。本课时的板书设计采用唐朝酒杯的简笔画形式,把王维对元二的留恋、关心、祝福融入到一杯酒中,在酒中渗透着深挚的惜别之情。整个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板书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以上是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说明了这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重点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征途中,我将上下而求索!
  谢谢大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诗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在解诗题、知作者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再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或联系上下诗文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诵读,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再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诗人写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和好友送别的情景。
  四、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学法指导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感诗情;畅联想,悟意境。
  八、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师生一齐背诵《赠汪伦》)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渭城脚下,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出示“导学提纲”中的“简要提示(一)”,了解古诗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别名作,千古传颂,脍炙人口。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
  3、解诗题,知作者。
  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诗题,然后出示“导学提纲”中的“简要提示(二)”,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做到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知作者”。
  4、初读古诗,掌握字音,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出示“导学提纲”的“知识性问题一”,学生自主学习。—轻松走过基础关
  (2)汇报交流初读古诗的收获,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师适时点拨引导)
  5、品读古诗,理解词语,明白句意,体会情感。
  (1)出示“导学提纲”的“知识性问题二”,学生自主学习。—奋力冲刺能力关
  A、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B、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C、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字、句体会出来的?
  (2)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二)合作互动
  1、出示“导学提纲”中的“探究性问题”。—合作走出疑难关
  2、小组内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预设一:我觉得王维这时很伤心,因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时离他而去了,他感到非常的留恋。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再也没有别的话可说了,可我真舍不得你走,朋友,再干一杯吧!
  预设二:
  元兄,你这一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我真为你担心呢。
  预设三:
  在西行的路上,你一定要吃饱穿暖,别想我了,要注意照顾好自己,祝你好运!
  预设四:
  元二说,王维,你在这里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向皇上辞行后就回来陪你,你一定要等着我啊。衷心希望你不辱使命,为国家做出贡献!祝福你!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畅联想,悟意境。(学生情景表演、观看影片)
  (三)导学归纳
  1、这是王维的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的前两行写送别时的环境,后两行写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情语,有景语,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2、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反馈训练———快乐遨游练习关
  1、根据诗文内容填空。(见“导学提纲”)
  2、在课外,你还会背诵哪些送别的诗?请写出一首。
  板书设计:(寺湾镇教育)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