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退耕还林,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l1 K3 G' X6 l8 Z. }! H
汉中实施退耕还林333万亩
" F& w1 H5 l6 L" o* H$ B 2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前一轮和新一轮两个阶段,汉中市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面积333.33万亩,其中前一轮309.91万亩,新一轮23.42万亩。) A* J$ I8 f* [2 M0 |3 c7 c; q/ K) d
汉中市处于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处,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0%,属典型的山地地貌。全市林地面积2912.4万亩,占国土面积71%,森林覆盖率59.11%;耕地面积532.7万亩。
7 A6 ?' u, _' A 1999年至2014年,汉中市共完成前一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09.9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27.64万亩,涉及11县区、26.8万户、118.1万人,占全市行政村的80%和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退耕地还生态林115.1706万亩、还经济林11.7250万亩、还草0.7444万亩。截止2018年底,退耕户人均直接获得补助资金2754.7元。- c4 [6 n) H8 `6 B2 }4 I. ]
20年汉中退耕还林333万亩 ,建设水源涵养地打造生态“小江南”
9 d; s% |7 m0 N- y* T; M/ W0 i4 ~
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1999年退耕还核桃经济林/ | u% |* O6 R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2014~2018年下达汉中市退耕还林任务共23.42万亩,涉及10个县区,4.9万户、25.4万人。截止2019年4月底,汉中共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3.42万亩,其中经济林15.48万亩,生态林7.94万亩。
2 {, ?9 Z% z; J3 L9 \ 全面完成补助资金兑现,退耕户可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81亿元,人均直接获取补助资金1109.5元。 E! ]9 ]# ~) F8 k! u9 `
2017年,汉中市森林覆盖率达59.1%,较20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仅退耕还林工程为森林覆盖率提高贡献了7.4个百分点。2018年,汉中市平均优良天数331天,位居全省前列。
( s8 f+ P0 | [& ^ 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显示,全市已实施的退耕还林每年涵养水源3.7亿立方米,固土每年382.66万吨,生态效益价值量每年44.43亿元,保育土壤生态效益价值量7.83亿元。5 j M7 ?$ S$ \: ]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得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汉中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t# g6 }& F# }
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资金35.3亿元
0 y; M( `$ M+ `* u& W k& { 退耕还林工程从改善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实际出发,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截止2018年,汉中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资金达35.3亿元。
1 Q' }: F( x" c1 _, M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汉中市结合实际,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退耕还林发展的核桃、板栗、厚朴、杜仲、茶园等经济林已进入盛产期,收益可观。2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汉中市木本油料、木本药材、特色经济林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核桃、茶、银杏等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重要产业。
8 @5 t1 S- B; ^5 D# l$ r 通过广泛宣传和工程的实施,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森林面积的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加快致富。陡坡地退耕还林后,部分农民可以从繁重的山区土地耕种劳作中解放出来,改变了他们的长期以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现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
* s9 \; j$ A1 t' w) u& |; N8 i, g 退耕还林工程惠民好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奔小康,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全市涌现出很多像西乡县胡彦兵这样的创业人。: y. s% a# y+ m5 A- v: J9 S: Z( s3 n6 |
同时,新一轮退耕还林覆盖贫困户1.19万户4.75万人,贫困户退耕4.91万亩,户均享受补助资金4951.2元,发展经济林、水果、木本药材等特色经济林2.3万亩,使贫困户走上林业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退耕还林工程也是汉中市生态脱贫三项重要政策之一。(华商报 记者 张映伟)
3 n3 V% w5 n; z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