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汉中市围绕“志智双扶”工作,创新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聚焦主题,结合实际,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奏响了精神扶贫最强音,为脱贫攻坚冲刺总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 c& q6 t& L# L; b NO1& e0 R# Q7 x$ a& E% t$ i
持续深化明理宣传,从“等靠要”到“甩穷帽”,脱贫意愿进一步激发% J; t, K, s9 C* W$ X- V1 S
宣讲明政策
6 e5 t0 t; S" ~- Q 充分发挥“天汉百姓宣讲团”“小院课堂”、院坝说事等载体作用,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3万场(次),采编推送主题教育信息52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3万份,通过对电商物流、公益性岗位安置、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宣传,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意愿和信心不断增强。, G. I* O8 o) F4 u4 ]4 T0 |
亮榜明差距
% z" _0 f! F, k- E7 z# g9 {, e 按季度发布“善行义举榜”“脱贫红黑榜”2554期,充分展示了群众在脱贫愿望、增收幅度、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变化。对部分依然存在“等靠要”“缠访闹”思想的群众,通过采取道德帮教、“歇帮”制度和黑榜公示等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 {. c- s* t$ k+ q7 \$ I 对标明志向
6 o- W6 T" m8 l8 k! \( j 推进“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充分发挥全市1464个乡村文化促进会及9000余名乡贤在政策宣传、邻里调解、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广道德积分银行、德美屋等好做法,引导群众在“做好事、存积分、换奖品、享服务”的良性模式激励下,积极对照“勤、孝、善、信、俭、美”标准,牢固树立脱贫奔小康、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N( R2 Y' g0 `1 J. g/ e
盘点汉中扶贫扶志工作成效,请看这里 !
! x7 f7 P2 K9 i. I: { NO21 X. ^; J( q2 I& l- U# w/ \
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从“推着干”到“争着干”,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 U* N3 H. Q& Q 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优秀家训润万家”“传承孝道·感恩有你”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感受时代变化,感恩幸福生活。/ d' X1 ]5 o' P
全市评选出孝子孝媳4574人,表彰孝顺家庭2525个,“怀感恩心、报父母恩”渐成共识。开展“感恩幸福生活·立志成才圆梦”精准扶贫“开学季”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次,激励青少年从小树立知恩图报、行善惜福的生活态度和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3 _3 O3 t" X4 o; j7 `2 ]" z- B T
依托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阵地,累计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900余场(次),开展“党的恩情永不忘”“温暖山区行”等活动1300余场次,宁强县巨亭镇马家湾村村民王仲明自创《向党感恩颂词三首》,表达一家人对党和政府、帮扶干部的感激之情。5 s _" O* s$ y) K, J
NO3# s r& [0 J! }9 Y4 d6 s
不断加强诚信建设,从“言无信”到“诚立身”,价值导向进一步彰显
4 O: K) N$ S( Y H- t2 {6 L 开展道德评议8206场次,设立“诚信红黑(黄)榜”2890个,实行评议结果同“爱心超市”挂钩机制,通过以德积分、以德换物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践行“勤、孝、善、诚、俭、礼”六德。
, h/ D- m/ r$ ?3 k% @7 | 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纳入失信惩戒黑名单,通过有效惩戒,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可敬”的约束氛围。法院、环保、住建、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守信红名单”64个、“失信黑名单”30个,初步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 h$ Z4 U1 x0 T* U: a 县镇村三级坚持“建档必评级、评级必授信、授信能用信”原则,评定信用乡镇47个,信用村863个,信用农户479592户,为19万户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5.2万户贫困户在金融机构累计获得贷款12.98亿元,全市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控制在0.32%。洋县溢水镇岭底村由于连续四年小额贷款逾期率为零,被县信用联社评为“信用村”,82户信用等级优秀户(优良户)分别兑现了3至30万元的贷款优惠政策,守信受益、诚信有价的导向作用得到弘扬和彰显。1 G7 g1 V: S4 S' @" \
NO4& j {+ z5 y S" K6 m! q" k
稳步推进自强教育,从“加油站”到“孵化器”,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
0 e, _7 ^/ ]: c: e' P 典型带动强素质9 e5 A$ D$ u% @4 F6 o
各级累计评选表彰自强励志、脱贫致富类先进典型4659人。自主脱贫户城固县双溪镇石堰坪村村民赖祥牛、洋县黄家营镇四郎庙村村民杨茹侠等4人的先进事迹入选全省报告文学《三秦楷模》。
; @- @, v" p( J1 x8 L2 R/ a, | 产业带动强基础1 m. `" D! E5 q8 ^' W1 J
依托全市1010个扶智学堂,配备产业发展指导员1386名,为广大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专业有效的技术支撑。一大批掌握了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走上公益岗位、走进社区工厂。洋县、略阳、镇巴、留坝等县区积极实施“智美乡村·真美汉中”网络扶贫项目,蜂蜜、核桃、香菇、木耳等优质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部分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发展链条之中,开始享受来自“大山的馈赠”。6 o8 ~6 [% Z( J* D+ q3 `
专业技能强培训
' O+ u3 L5 j6 a8 B- B 通过家庭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农村电商、钢筋工、泥瓦工、农业种养殖技术等扶贫专业培训服务群众6.4万户(次)。汉台区大胆探索“夜校+技能+X”的教育培训模式,依托汉王镇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培训,有效弥补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 a; N* k5 V+ r% R& `" Q' n
截至目前,全市认定职业农民实训基地149个、持证职业农民7509人,“农民”逐渐从身份成为职业,广大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逐渐变为现实。(来源:文明汉中), k3 L0 o0 B' n0 U- k/ h% C
/ C; N* g: x) f" m( ?8 D$ R; H
( T" p' n: y! B: A1 q7 T1 g; |# {
5 o7 g1 f9 w, y- e N# o" y5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