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这个外地来的人牛得很,种啥成啥!”“去年老李卖魔芋挣了2万元,佩服!”提起洋县金水镇牛角坝村八组贫困户李文福,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夸赞他产业发展得好。
: B5 h6 C% ]% @+ x" D( V
洋县有个“产业大王”李文福,他的讲座火了
, O5 I- x0 u9 O' Q' p0 H
李文福和妻子不是土生土长的洋县人,老李来自镇巴,妻子龙饶菊来自宁陕。1994年,李文福夫妇带着两岁多的孩子定居牛角坝村。8 a ^8 l1 \% e! [: Y: e$ X
到了洋县,李文福什么都没有,一切从头开始。没有房就用树枝和塑料布搭简易房,没有钱就向村民借,没有粮食就垦地种玉米……* z( j2 K6 b5 C% x" e7 @# V$ d
为了养家糊口,李文福从发展椴木香菇开始干起,后来又承包了队里70亩板栗园,夫妻俩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积劳成疾,老李得了冠心病,龙饶菊患上了肩周炎。
% ^7 G4 H- a" c! a" N 虽然承包了很多山坡,但挣不到钱。2015年,老李的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3万多元,老李一家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了。
" _8 Y- t7 V# a" r# v 2016年,老李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县人民医院帮扶干部积极引导老李转变思路,利用承包的林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还帮助他申请了每亩800至1000元的产业补助资金。" W, C5 _& `% l2 E
村上开办了中药材种植培训班,为老李这样有意愿发展中药材种植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好学的老李还经常看种养殖方面的书和央视7套农业节目,学习别人的成功做法。$ p4 v* F$ s3 _4 c
精准的帮扶措施和给力的优惠政策激发了老李脱贫致富的干劲。他一下子将原来3亩木瓜园扩大到20亩,并逐渐开始种植其它中药材。
+ Q$ u( v7 {( P" s* S2 m9 U 经过3年的努力,老李现在拥有大黄10亩、连翘10亩、魔芋30亩,养猪1头、鸡30只,村民亲切地称他为“产业大王”。+ D' x# B- ?' n* Z. a
现在,老李一家的年收入达6万多元。“霜降之后挖魔芋,正月挖大黄,二月挖魔芋种,六月收连翘和木瓜,七月收核桃,八月收板栗,九月收枣皮。”老李笑嘻嘻地盘算着自己的产业致富经。
" X0 [: O3 m9 l. n 致富不忘乡亲,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老李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产业培训班的“老师”。在老李的带动下,贫困户王胜文种植魔芋10亩,四组、八组贫困户种植木瓜100亩。$ Y; } e9 @1 J/ g
“老李的讲座不用召集,贫困户和村民自发来听,他讲课接地气、操作性强,就是镇巴口音有点重。”驻村工作队队员卢欣笑着说。(来源:二三里资讯)
1 N# O6 q6 C4 R# C |' D
! _; \$ ^- A& k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