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844|回复: 0

[汉中游记] 南郑汉山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10-11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山古名“旱山”,故“汉、旱”通用,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因讳天旱,始由南郑县政府明令公布,改为“汉山”。
3 n5 U: t1 w* g, y( R汉山在南郑县(周家坪)南十里,突立高耸,麓周约六十里,山顶海拔1743.3米。由青树子街东,新修公路登山,曲折盘桓,经八十一个弯道,始达山巅,计长12.5公里。
( S# {" X& j2 s% y
+ O" [% f, Q; }( C* C, |         汉山历史悠久,《诗经·大雅》云“瞻彼旱麓”,即指此也。汉中也是由它而得名的,据《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面对汉山,故名汉中”。* @0 Q, l: d! Z& T9 b0 a# x9 j4 x) j

南郑汉山

南郑汉山

# p: G5 q# S4 `) Z+ ]: @        汉山又是汉中盆地的晴雨表,《南郑县志》载:“(汉山)顶上有云即雨”。汉中人谚语云:“汉山顶亮,晒得够呛,汉山戴帽(起云),大雨即到”。, U6 T0 e1 a- [3 k+ e# Z
! ^0 o7 ~4 R' z
         汉山顶上有塔儿坪,亦曰“汉由献”,旁原有石牛十二头,今已不存,又有石池水,今尚残存。四面坡上多梯形田,盛产红稻。山足之下,林木茂盛,得山上云雨之润,生长迅速,为他处所不及。( M7 C5 {3 S9 U$ q

0 `2 k/ d2 x7 N         往时,因汉山路径曲折,石级相连,陡峭峻拔,山大林深,附近农民,每于农隙,结队上山,边采樵,边高歌,一唱一和,此彼起伏,山鸣谷应,乐而忘倦。黄昏,一声呼啸,歌声齐鸣,挑上柴担,飞奔下山,这就形成了“汉中八景”之叫的‘汉山樵歌”。清代楚文暻咏《汉山樵歌》诗:“汉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乐从苦里出,曲自靖中和。蹊径行还住,听余清音多”。汉中电视转播台,设置山顶,为秦巴之间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大家给汉山赠了新的美名——“汉山明珠”。
- p) K  i: |/ r7 W(南郑县王小栋)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