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084|回复: 0

[学生] 临考紧张,心理素质不好 专业老师巧支招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4-8 0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张(化名)是初三的学生,在班级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可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很难在教室里平静下来。尤其是自习时间,她能十分明显的感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想离开教室,但又没办法挪动脚步。课间休息时,她来到楼梯拐角处给妈妈打电话,向妈妈表述自己的情况:临近中考,学校每两周会举行一次考前模拟测试,每次考试前几天她就特别紧张,害怕考不好。想坐下来好好复习,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总是想一些不好的事情或是预想自己没考好……

临考紧张,心理素质不好 专业老师巧支招

临考紧张,心理素质不好 专业老师巧支招

  第一次接到女儿这样的电话时,妈妈在电话那头一下子紧张起来,只能不停地安慰女儿:“别紧张了,宝贝!你平时学习那么踏实,考试就是检验你的学习效果,好好看书就行。”女儿只是“嗯嗯”的答应着。但接下来几天,妈妈每天都能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依旧向自己说“紧张、害怕”之类的话,还说自已晚上睡不着觉等等。妈妈每次都安慰女儿不要怕,还列举事例给女儿,让她明白担心紧张的坏处。可是妈妈也困惑:每次女儿打电话过来,自己也劝慰她了,怎么没有效果呢?
  家教误区:
      1、急于疏导,忽略共情。当孩子向父母表达内心对考试的焦虑、恐惧情绪时,很多父母会高度紧张起来,多数家长会立刻给孩子讲道理,分析利害,恨不得自己讲完之后,孩子的焦虑、恐惧情绪就立即消失。事实是,家长一旦开口进行所谓的劝慰,孩子就只有点头示意或者“嗯嗯”的回应了,其结果并没有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情绪。妈妈在电话中的劝慰就是这样的无效劝慰。
       2、家长自乱阵脚,情绪渲染。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或考试恐惧情绪时,往往先表现出不淡定,跟着孩子紧张、焦虑。在言谈交流中,由于自己的不冷静,无形中会将自己的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继而增加孩子内心的不安。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孩子会把家长作为他们情感的依赖对象。当孩子出现心理困扰时,能第一时间寻求家长的帮助,是对家长的信赖或信任。此刻的家长,应担负起孩子“心理咨询师”的功能,而不是“家教指导师”的功能。说教方式或肤浅的安慰并不是很好的沟通模式,会影响亲子之间沟通的效果。
  心理点拨:考试恐惧心理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考试本身或结果进行了威胁性预期,却又无能为力应对时所产生的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抵触考试、逃避考试的行为表现。考试恐惧会引起大脑对学习的抑制,严重地影响复习备考的正常进行,对考试成绩的威胁很大,也容易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考试恐惧的孩子对考试往往存在不合理信念。理性情绪疗法中认为不合理信念会引起自我挫折感。考试恐惧情绪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如下:
  1、绝对化要求。是指考生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考试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比如:“我必须要成功”“这次我一定要考好”“我一定要超过他”等等。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备考过程中,一些考生容易出现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笨死了”“我不行”等,并暗示自已“下次肯定也考不好”。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考生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情绪的滋长。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悲观化思维,往往夸大后果的严重性。如“这次如果我考不好,就完蛋了”“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还有很多东西都没看呢,肯定考不好了……”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性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家长锦囊:
  1、理解与共情。当听到孩子表述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时,家长首先要做到倾听,予以共情。“哦,孩子,你现在感到对考试有些害怕对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其实我也一样会紧张害怕的。”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事实上,任何人都会在考试前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这很正常。
  2、与孩子共同面对。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一次考试的成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更不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尽可能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另外,父母还可用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孩子证明,尽管有些人考试落第,但照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一次或几次考不好,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差,更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龙岗学校 心理教师 娄素娟)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