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针线在手中跳跃,花、鸟、鱼、熊猫,陕南风土人情生动再现布面上,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出自镇巴县泾阳街道办残疾绣娘贺小绒之手。43岁的她,是一名左腿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这曾一度让她与世界渐行渐远。但刺绣这门手艺,又成功将她从封闭的内心世界,拉回到美好的生活之中。
镇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我市“十佳励志人物”、市妇女手工艺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创业带动就业明星、创业创新巾帼十杰、镇巴县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顶着一大串头衔的她不仅在自己的奋斗下实现了致富,更活成了女性励志范本。失去左腿,拜师学艺,荣获大奖,带领残疾姐妹脱贫……她的坚韧令人动容,她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知晓。
连遭厄运情定镇巴
时间倒回到43年前,贺小绒阳光快乐的童年,永远定格在那个不忍回首的夜晚。
1976年的一个晚上,刚四个月大的贺小绒不谙世事,还需大人看管照护。那个年代,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双手,做一份活才有一口吃。父母将她交给当时年仅8岁的哥哥后,出门磨面粉。哥哥把煤油灯放在她旁边不久就睡着了。夜沉如墨,昼间的喧嚣仿佛一下子隐去。8岁孩童酣睡的梦乡里,没有翻洒的煤油灯,更不知道附近的妹妹已被引燃。劳动完的父母回家一看,满炕是火,伴着女娃娃的哭声,伴着烧糊的味道——贺小绒的左腿和脚趾烧得只剩下骨头。大火造成了贺小绒终身残疾,隐患时时威胁着她的生活。而厄运对她的摧残并没有结束,2009年,她的左腿又因为烧伤感染导致骨髓炎发作,最后不得不做截肢手术,大腿以下都被截掉了。
身体残疾,意味着不能正常生活,不能正常工作。这样的日子一度让她陷入绝望之中。苦难的时间总是显得特别漫长。颓废了很久的贺小绒再次站起来是因为心疼父亲的衰老。重新振作的贺小绒找到了一家技能培训班学习裁缝。聪明好学的她两个月后“结业”,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城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帮人做白大褂。
1996年,现在的丈夫周兆林闯进了她的世界,给她灰暗的人生带来了一丝光明。勤快、对人好,容易接近的周兆林,她一开始只是当朋友看。但那时候的周兆林似乎并不这么想,他不仅给贺小绒工作中帮了很多忙,而且面对极力反对的贺父也使尽了力气,用真诚和实际行动给出自己的保证和承诺。1999年4月,两人步入婚姻。不久,贺小绒怀孕了,随后决定去丈夫的老家镇巴县看看。这一看,便再难回自己的家乡。看到丈夫的父母身体都不好,于心不忍的贺小绒关闭了自己开的裁缝店,留在了镇巴。
拜师学艺一双巧手带来人生转机
刚到镇巴,两个身体不好的老人,暂时没有工作的妻子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雪上又加霜,周兆林又在工地上从三楼掉下来受伤,家庭的经济状况陷入极端窘困。贺小绒想着自己也该重新做些什么了。本地唯一会画图样的老师傅去世,贺小绒就试着给鞋垫、枕头、门帘等画图样,然后给他们去扎。一双鞋垫5毛钱,她的挣钱之旅开始了。为了图样画得更好,她又跑回甘肃的娘家十几天专门学习画图和刺绣针法。以前干过针线活计,镇巴本地妇女对刺绣特别热爱,权衡再三她决定先开个刺绣小店。
店是开起来了,但在县残联、妇联组织下培训的50名残疾人和待业妇女没有人愿意留下来继续刺绣。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贺小绒关门休业去拜师学艺,提高自己的水平,再用精美的绣品吸引大家。学成归来,这一次她的态度全然不同。“至少,我学会了一门手艺。”而这门手艺,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宝,也让她从一名残疾妇女变成了令人称赞的“美绣娘”。尽管刺绣这样复杂,她还是有足够的耐心,力求做到最好。在多年的刺绣岁月里,她把自己想绣出来的画面绣了个遍,从世间的花鸟虫鱼,到陕南的山山水水,都是她眼里最美的参照物。
屡获殊荣带领残疾姐妹脱贫致富
2004年初,镇巴县委、县政府打造“山水园林观光城市”的发展思路给贺小绒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镇巴县大巴山绣品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20多平米的小店她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梧桐树”载好了,金凤凰陆陆续续也来了。8名残疾姐妹跟她一起学习、切磋,朝夕相处。
发展大了,找她来学习的残疾姐妹也越来越多。这些姐妹要么身体不便要么家境贫寒,每次来培训贺小绒就让自己的婆婆到店里给大家做饭吃。政府也送来支持的帮助。如今再有组织残疾人培训,县残联就把大家的餐食问题解决了。此外,县文化馆和妇联、残联不仅免费为她提供场地对产品进行展销,还带着他们的作品出去参加各种展会,订单从此越来越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6月11日,她被推荐参加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艺展示会议;2014年被评为汉中市“十佳励志人物”;2015年她参加省第七届妇女手工艺作品大赛,获三等奖;同年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民间刺绣艺术大赛在我市宁强青木川举行,她获得了一等奖。2016年,她在第六届陕西省残疾人技能刺绣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手艺精了,支持也来了。2015年,省、市、县三级残联组织针对手工艺品创业基地进行了资金扶持,她的公司得到了10万元;2017年,为鼓励她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市残联帮她申报了“陕西省手工艺品再就业”项目,再次获得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些扶持都来源于省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
如今的绣品公司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流动、固定岗位就业残疾人60多人,刺绣产品已销往北京、河北、湖北、广东、深圳等地。2018年纯利润达七万多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带动了残疾妇女脱贫致富。
身体的残障是贺小绒一生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她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不靠不要,一直用她女性特有的坚韧和信念对抗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阻碍。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外,她还用一技之长帮助了更多的困境女性。自强不息、创业有成的她和姐妹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汉中日报记者曹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