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男婚女嫁,历来让人沉浸在欢庆喜悦之中,对生活生出希望与憧憬。只是,喜悦表现不同,古栈道沿线群众常采取“悲中藏喜”的方式。
* D# c9 k' f) N. s 秦巴山地,环境艰苦。姑娘也需自小放牛,割草,扯猪菜,采野果,爬坡上树,与小伙无异。可谓“嘴有一张,手有一双”,能干泼辣。虽居大山,婚姻却相对显得自由,男男女女日常上坡劳作,下坝赶集,冬日火塘,婚丧聚会,多有互相中意机会。且大山丛林不乏约会沟通去处,竟如某些少数民族谈婚那样富于浪漫情调。( W' L1 t8 t% Z* a
常是两人已经属意,再走过场:请山沟德高望重老人提媒,然后两个人家庭一本正经来往,四时八节送礼,春种秋收帮活。这期间再加深了解,合则成,不合则散,并无约束。真正情投意和,便可择良日,议娶嫁了。9 d! b5 f* E( S6 R
奇了个怪!大巴山临嫁前日,竟有“哭嫁”之风
$ S1 W9 f7 ?* f1 B 山区寂寞,历来重视红白喜庆。一家有事,方圆十里人家相贺。宰整条肥猪,做大坨豆腐,垒大灶,搭伙棚,一派喜庆。但临嫁前日,却有“哭嫁”之风。& X; O( U+ L3 {
“哭嫁”颇讲仪式,需请两三位相好的大嫂姑娘“陪哭”。“哭胞亲”即哭父母兄弟姐妹,边哭边叙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难舍之情;二“哭百客”即对方圆亲友客人陪嫁“添箱”表示谢意;末了是“哭迎亲”即对男方迎亲队伍进行指责,责骂他们不近人情,如此迅速便把姑娘接走。5 t2 n8 I* M! L) M u
“哭嫁”亦庄亦谐,悲中带喜,动情处固然真哭,声泪俱下,缠绵感人;假哭时亦装模做样,假戏真做;也有新娘沉不住气,“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贻笑大方。; z" B4 F5 b% \
近年,商品大潮汹涌,“哭嫁”之风渐淡,旧俗倾倒,新风未立,攀比嫁妆,讲求排场,竟有争执彩礼弄得亲戚反目,宾主失欢,真正酿成“哭嫁”。只是,这类事儿哪儿均可能发生,又岂止秦巴山地哉!(王蓬)
+ r+ P( o+ t) P9 P6 k9 R& I4 l4 `) J6 _+ m7 [" _
日前,陕西作家王蓬历时三十年寻叩古道, 完成《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丝路系列作品,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三部六本力作,共1644页, 182万字。这套丝路系列作品是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一经出版便被新华社、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化艺术网、中国图书网、陕西传媒网、中国甘肃网等多家媒体重头推出,仅新华网浏览量近50万。《中华读书报》也刊发书评,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让读者感受到三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景观,欣赏到古道沿途引人入胜的风俗长卷,和“一带一路”新丝路日新月异的壮阔变迁。汉中第一网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D' J% D4 w. z'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