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308|回复: 0

[职场那些事] 汉中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6 1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基本情况
  2017年,汉中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生产总值1333.30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进至全省第2,持续走在追赶超越上升通道,增速排位创近五年来最好成绩。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6元,同比增长9.5%;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5379元,同比增长19.5%。全市规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涉及企业1166家,签订劳动合同人数162708人。近年来,党中央明确要求“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加强政府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我市将执行最低工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多措并举,切实推动最低工资标准的落实,较好地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提升了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2017年5月1日起根据省政府文件,对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及时调整,相比上次2015年调整平均增幅为16.2%。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深入宣传,开展劳动监察执法巡查、专项检查等措施,向社会宣传最低工资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对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督导落实,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及时依法处理,有效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较好实现了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的设计初衷。
  二、最低工资执行情况
  (一)调研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汉中市人社局制定完善了最低工资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全市辖区内各类企业,调查内容为最低工资实施情况、实施后的影响程度及安排县区类别调整调研。2018年3月17日至4月16日期间,要求各县区以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调查,调查选取部分代表性较强、能客观真实反映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的企业和职工进行,共调查11类国民经济行业,431户企业、12405名职工样本。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占21%和79%;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户数,分别占32%和68%;按企业所属行业包括: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通信业、建筑业、仓储业、道路运输业、农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参与此次调查的大部分是规上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效益正常,用工人数相对集中,被调查的职工中,生产一线职工人数占71%,8807人。
  从本次调查来看,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被调查的企业中,72%的企业表示知道本地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政策,28%表示知道但不了解具体标准,其中有169户企业经营者表示非常关注本地最低工资调整变动情况,185户企业表示一般关注,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9%和43%。数据表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知晓率较高,企业较为关注。
  (二)调查问卷主要结果及问题反馈
  我们调查了本地区最低工资执行情况,评估实施效果,主要分以下8个方面介绍:
  1.2017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惠及的行业涉及面广,主要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商业供销业、建筑业、仓储业、道路运输业、农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及其他多个行业,惠及人数达7800余人,调查行业中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4.36%。原因是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虽然按照经济效益以及劳动者自身技能的提高而提高的,企业并不会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而直接增加职工工资,但最低工资标准仍起到了风向标作用,告诉企业和劳动者劳动力资本总体趋于上升态势,企业也会根据经营效益、职工工资定期增长机制等因素,相应提高职工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通过直接效应和涟漪效应,倒逼企业增加员工工资,推动了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进一步提高。
  2.调查选择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本工资标准情况:企业经营者非常关注最低工资调整变动情况,最低工资标准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参考作用很大,45%的企业选择作为基本工资标准。
  3在调查“本企业是否有按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本单位工资发放标准的”时,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服务行业,占比为5%,248人。
  4.目前,工资水平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业分布: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被调查的431户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均超过最低工资标准,但在个别行业,例如酒店、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职工实际工作时间普遍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在除去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给劳动者8小时以外的加班工资后,存在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被调查企业中有31户,192人。
  5.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影响情况:调查样本中,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都对最低工资调整变动非常关注,在政府的引导作用下,大部分的企业基本都是参考政府出台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增长率结合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召开职代会商讨调整职工工资。调查显示,因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工资的占54.8%,有61.7%的企业在招聘职工确定工资会参照最低工资标准。在企业因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困难时有77%的企业能保证职工月收入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占被调查企业总数、职工总数的7%和0.2%
  6.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人工成本、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竞争力和承受能力的影响情况:一是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导致企业人工成本相应增加。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2017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企业职工工资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企业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也相应增加,企业人工成本也随之加重。被调查的企业2017年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相比上一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信行业最高,增幅达到8.73%,仓储业行业最低,增幅达到0.03%,各行业平均增幅达到6.3%。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使劳动力价格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进而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使劳动效率的提高有了现实可能。劳动生产率最高增长17%,最低增长-12.4%,平均增长4.8%;三是对企业竞争力和承受能力的影响有限。在调查6种因素对企业成本和竞争力带来的影响时,由大到小排在前三的因素是宏观税负过重,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过高,劳动力市场价格提高过快。最低工资标准过高排在影响因素最后一位,在调查“最低工资提高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时,4%的企业表示有极大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存亡,32%的企业表示有较大影响,需考虑转变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应对,43%的企业表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8%的企业表示基本没有影响。
  7.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用工策略、用工偏好、用工数量的影响情况:4%企业表示会缩小员工薪酬结构中基本工资占比来应对,28%企业会缩减其他生产经营类的成本费用来应对,68%企业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效益来应对。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对招收员工积极有利,员工切身利益得到更大保障,在用工数量方面不会有大的影响。
  8.在调查“企业对目前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时,71%的企业表示适中,21%的企业表示较低,7%的企业表示太低;在调查“认为最低工资应多久调整一次时:36%企业认为一年1次,25%企业认为两年1次,4%户企业认为一年多次,36%企业认为不定频率,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而定;认为最低工资应调整到什么水平较为合适时,29%企业认为1600-1700元,32%企业认为1701-1800元,11%企业认为1801-1900元,4%企业认为1901-2000元,11%企业认为2001-2100元,4%企业认为2101-2200元,4%企业认为2301-2400元,7%企业认为2401-2500元;在调查“下一步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建议”时:36%户企业建议提高5%左右,25%企业建议提高8%左右,11%企业建议提高10%以上,29%企业建议暂不调整。这些数据表明,多数企业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持支持态度,但认为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稳慎控制上调的幅度和频率。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将基本工资设为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线”成了一些企业的“误导线”,将基本工资设为最低工资标准后,可以将各类特殊情况支付工资的情形比如加班费计发基数、病假工资、产假工资等约定为基本工资,这样企业从中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8小时内提供劳动的最低保障水平,不包含加班费。
  二是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有待完善。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问卷统计,职工认为企业分配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受经济效益和企业用工成本影响,工资水平低的,占17.3%,工资增长缓慢的,占33.5%,工资长期不增长的,占10.3%。从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看,一线职工增资幅度并不高,部分企业一次涨工资在十几元至几十元的职工不在少数。
  三是目前《陕西省最低工资标准》中只明确了月最低工资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而没有对以计件和提成方式计算工资的劳动形式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解决重点问题。通过宣传使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规定,宣传到每一个企业的每个经营者和每一位员工;同时加强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约束与管理,根据当前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的集中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明确规定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的法律行为与责任。重点推动解决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和社会保险缴纳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建立常态调整机制,确保最低工资稳步提高。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应按照我省实际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适当提高标准,并建立起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机制,这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工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促进劳动者积极性,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三是适应新形势,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应对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等特殊工资形式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以完善,以保障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