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365|回复: 0

[闲谝]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1-22 0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这是继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后,西部地区又一“国字号”的城市群规划正式“上线”。3 _! L" I1 W# v7 Q6 Y+ s
  实际上,随着去年12月初西成高铁建成通车,这两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间,只需要4小时左右的车程。如果说,西安辐射关中城市群,成都辐射成渝城市群,那么,西成高铁的开通,将让两个城市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
0 c  Q. B) e: A6 {0 @" y) K$ L0 Z, U7 I  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这两座核心城市,移到这条铁路的沿线城市上,素有陕西小江南之称的汉中映入眼帘。西成高铁通车后,汉中到成都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到西安一个半小时左右。身处两个城市群的“夹心精华区域”,面对辐射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左右博弈,汉中今后的发展路径将会如何?且听城叔分析一二。
4 i4 _) E" f3 |  为什么是汉中?
+ A# e5 e. H$ ?3 F  汉中——以“两汉”、“三国”文化闻名,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的城市。然而,在中国现代经济版图上,它似乎又刷不上太多的存在感。我们试着描绘一幅它的经济画像:, d3 a3 t) R4 \% u  R; _
  2017年前三季,汉中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78.75亿元,仅为成都的9%,西安的17.4%;
2 S8 ^9 J# ]8 l5 w: k# g; R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3 V3 A6 B+ p$ C5 n3 f5 S
  2016年,汉中的常住居民人口为384.14万元,仅为成都的24.13%,西安的43.49%。
* x$ l7 G9 v3 _5 l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 v, X: b7 z. n9 d) q5 U0 W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四线城市,在中国,这样的城市有很多。然而,当汉中被投放在高铁经济的棋盘上,成为中国西部南北向大动脉的重要站点时,这个城市似乎又变得重要了。9 X" z7 U: |  N' k* d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 H4 d" }- T/ A) ]  ▲西成高铁站点规划图
4 i9 G3 i2 T+ ?7 L5 h  从西成高铁的站点规划图可以看出,除了两端的成都和西安外,广元、江油和汉中是非常重要的站点,而从百度指数反映出的民众关注度来看,汉中远远超过广元和江油。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在西成高铁的讨论中,汉中的关注无可争议。问题是在于,大家关注汉中的是什么?
& v2 k2 c' V$ G: K* S4 ^9 a  H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F" W+ L$ ~5 a1 i8 ?
  ▲2016年以来三城百度搜索指数
6 }+ \- l( G4 ?$ N. |/ C4 d  “辐射”和“虹吸”6 S# ?6 N; M9 ^; ?0 ^# Z3 ^5 l
  从各大网站中关于汉中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集中在两个关键词——机遇还是挑战?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看吃瓜群众的观点。
- F0 v1 Q; H1 I0 D  N5 \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 J8 a+ a$ r8 n# R
  ▲部分网友观点集合
& p9 j7 r$ Z# W# m  从网友的争论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声音:“辐射效应”和“虹吸效应”。
0 B: P% b* {; j2 y  事实上,我们对“辐射效应”并不陌生,它指通过高铁加速人流、物流的运输,伴随着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辐射,促进高铁沿线经济发展。' k1 j9 ?% X# ~2 K9 |
  在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看来,西成高铁使得这两个城市到中小城市的时间缩短,加强了与周边三、四线城市的联系。特别是在一些高铁线路交汇的地方,可能会产生一些二级中心城市。1 m5 M% k4 Q; L( F2 B; v, J  y# v
  何为“虹吸效应”?它是指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经济发展落后、集聚能力不强等原因,使资金、人才和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进而造成高铁沿线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变大。$ z5 e3 a& x* h. G6 {( @/ Z/ C# W6 w- P
  正如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所说,交通线的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末端效应,对交通线中间的节点城市,受末端中心城市强大的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影响,可能导致各种要素的流失、服务市场的萎缩等。3 g" k" J7 Q5 |' z" w4 g
  具体到汉中,大家普遍的担忧是:作为夹在两大西部城市间的汉中,其吸引人才、资金的优势何在?以旅游产业为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中的饮食文化和社会习俗都与四川接近。对于一个西安人来说,之前4个小时也许只能到达汉中感受巴蜀文化,而在高铁时代,同样的时间,他可以到达成都去感受;而对于成都人来说,要感受西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你会放弃西安而选择汉中吗?4 @8 R1 f) N! ]; M/ s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成渝城市群在左,关中城市群在右,汉中如何求生

# i9 j( F. K( l) D. S( b* D; h  ▲汉中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 ?3 g) j7 y% ~# L: ~+ j
  不难看出,摇摆的天平似乎直指两种结果:“好的辐射效应”和“坏的虹吸效应”。
' F5 u2 c: R8 i: L4 A  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
! E" U1 k. M+ t( P. {$ Q  “虹吸”不是洪水猛兽5 B3 l4 I; |5 u+ G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通指出,第三种可能是“好的虹吸效应”。
" `" N* L' y' k1 b4 L; j7 |  他带来了另一种观点,“‘虹吸’不是洪水猛兽,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看,不是所有城市都齐步发,而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7 M% F/ }. b! B6 _
  张宝通所说的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指的是首先发展特大城市,等到这些城市的发展成本高了,一部分资源自然会向成本较小的城市转移,这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3 v: ~+ R) E1 l2 P/ @
  “成都不正是在’虹吸’吗?这几年成都发展很快,成都现在就是四川发展的‘火车头’!试想一下,如果不‘虹吸’,哪来的‘火车头’?所以,这可能会暂时加剧一些城市发展差距,但这都是城市化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现象。”
, [0 Y# z& v/ c, R' f. }0 b: }  具体到汉中,张宝通表示,西成高铁开通以后,会将人口“虹吸”到高铁沿线上来,汉中人口会迅速增加,经济会迅速发展。正如他所说,“我们只看到了人口向成都、西安流动,但我们没有看到汉中周边县的人口在向汉中流动。”
4 E! _' j8 K0 f( s! D- z- u/ L  “汉中们”应跳出天平思维
7 Q+ a6 u# L. [. b( Y& t- d' e  随着西成高铁的第一声轰鸣,高铁经济正铺天盖地而来,此时更多的“汉中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 w  |- n' ?" U' h: P2 e/ W  有一种说法是——不必过分关心天平的走向,而应跳出天平思维,更多地思考如何趋利避害地发展,跑赢这场“高铁竞赛”。
8 ?6 ]( }$ R8 i. {8 F  如何跑赢?日本的名古屋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 |. o4 @5 P1 \1 U7 ~  1964年,当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之时,名古屋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面对进入“东京一小时都市圈”新形势,在特大城市的“夹击”下,其确立了“错位发展”思路。东京注重金融、研发中心建设,名古屋则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发展汽车制造、电子、纺织、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终于跻身为日本第三大城市。' _6 ]2 Y+ P2 n4 R0 n0 _/ L* q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表示,汉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在发展中寻找到更多更适应更精准的发展机遇。
8 ]( R% u5 p, v- J  正如他此前所说,“打破’虹吸效应’的唯一出路是中小城市转变发展思路,寻找适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战略,与周边大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才能在这场‘高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T, J9 }8 j% C4 w8 U( O0 |
  汉中如何在高铁经济中突围?我们拭目以待。
0 N8 y" h/ d: H6 t( R! j6 L. |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