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人物档案
郑宝宝,男,汉族,陕西礼泉人。1973年8月出生,1991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武警陕西省总队汉中市支队支队长,上校警衔。入伍26年来,他忠诚使命,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强军路上勇当先锋,先后参与抢险救灾12次、处突战斗18次,抢救遇险群众80余人,抓捕罪犯、犯罪嫌疑人13名,解救人质4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两次,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荣膺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砍刀下救出人质,火场里抬出液化气罐……当群众遇到危险,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入伍26年来,身上每一处伤疤都见证着他作为军人的责任担当,他就是人称“拼命三郎”的武警陕西总队汉中市支队支队长郑宝宝。
砍刀下救人质 汉中武警支队长人称“拼命三郎”
砍刀下救出人质
“军人就要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
2008年,一名犯罪嫌疑人左手拿着斧子、右手拿着砍刀挟持4名人质,时任武警延安市支队副参谋长的郑宝宝带领10名特战队员奉命前往处置。
在持续两个多小时政治攻心无效的情况下,联指决定由郑宝宝带领特战队员实施武力强攻。队员突入房间后,恼羞成怒的犯罪嫌疑人挥刀刺向人质。郑宝宝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左小臂挡住凶器,并将人质推开。他强忍剧痛,随即使出一记“扫堂腿”把犯罪嫌疑人重重击倒在地,用受伤的左手死死摁住犯罪嫌疑人,人质安全获救。驻地群众说,这个当兵的真拼命!
“作为一名军人,就要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群众安全大于一切。当时我没有多想,就想着赶快将歹徒制服,保护战友和人质的安全。”郑宝宝说。华商记者周金柱通讯员张映伟楚思安
火场抬出液化气罐
“用我的命换一群人的命,值了!”
“拼命三郎”体现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他的赞誉,也是部队官兵对他的褒奖。每次急难险重任务,郑宝宝总是冲在最前面,把危险留给自己。
某次驻地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郑宝宝带领20名官兵前往处置。到达现场后,大楼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第一个冲进火海,带领战士搭成人梯,先后救出22名受困群众。
随后,郑宝宝得知楼上还有7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液化气罐。他一边疏散群众,一边将被子浸水披在身上,再次冲入火海,同4名战士将烧得发烫的液化气罐一一转移到安全地带。
此次救火战斗中,郑宝宝的皮肤被严重烧伤,至今遇到天气变化,他都会疼的冒汗。“驻地群众到医院来看我,说我不顾个人安危太拼命,其实当时那种情况用我一个人的命换取一群人的命,值了!”
战斗中多次负伤
“伤疤是保护人民的见证”
“一定忠诚履行使命,守卫驻地安宁。”这是郑宝宝入伍时在军旗下的誓言。
从军26年,他始终以冲锋的姿态和“玩命”的战斗精神,坚守在执勤处突的“主战场”,冲锋在打黑除恶的第一线,奔走于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先后参与抢险救灾12次、处突战斗18次,抢救遇险群众80余人,抓捕罪犯、犯罪嫌疑人13名,解救人质4人。
郑宝宝在战斗中曾多次负伤。“这些伤疤,就是我履行使命的见证,就是我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见证,所以现在看到这伤疤,说实话,心里还是很幸福的。”郑宝宝对记者说。
入伍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郑宝宝都是拼劲十足。开展危险科目训练,他总是第一个“试水”;重大勤务组织实施,他总是靠前指挥;破解部队建设难题,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他说,身为领导干部,就是拼了命也要把部队带好。
今年5月17日,郑宝宝深入基层检查调研。针对发现的正规化精细化管理、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等方面的棘手问题,第二天,就同支队党委“一班人”研究定下决心:“就算崩掉门牙,也要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他每天机关、基层连轴转,上哨位、进班排、查问题、找隐患、教方法、鼓士气,经常一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他提出“挂账销号”制度,每日列出工作清单,盯着问题抓落实,带领官兵先后完成了“五防一体化建设试点”“执勤优化改革”“规范机关基层秩序”等任务。(华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