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880|回复: 0

[汉中游记] 镇巴观音思妻桥流不走的是亘古不变的爱情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3-9 18: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悠悠我心 于 2012-3-9 18:13 编辑 ' E: Q+ R2 o6 e9 f) y4 ~
7 C4 m. S8 R7 c( M1 I4 G- o
司溪河发源于八角庙,被参差不齐的大巴山左右横挡,在经过上千米的流淌后,流淌到小地名叫八角崖的地方,此处两山相挤,互不相让,硬是错出一狭口,其岸更仄,河到此处呈“S”形,再折而向东入楮河,汇成悠悠碧波,潋滟而去.

镇巴观音思妻桥流不走的是亘古不变的爱情

镇巴观音思妻桥流不走的是亘古不变的爱情
6 _; A. C7 y& R8 T) x1 e1 `1 F
  司溪河流到此处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两百年前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它添上华丽的一章.司溪河原来不知名,相传两百年前,这条河畔住着一位书生和他的妻子,书生为了博取功名,赴外求学赶考,一去数载未归,一日闻妻病重,赶回探望,适逢河水暴涨,当时河上没有桥,书生思妻心切,不顾众人阻拦,毅然泅水过河,不幸被汹涌的河水冲走。后人为了纪念这个爱情故事,就此依山傍水修建了这座石拱桥,将河唤作思妻河,桥唤作思妻桥。后来不知怎么把这个凄美的名字牵强成了“司溪”二字。1 A' S6 B0 m2 F3 e
  传说无从考证真实与否,来到桥底,我顿时被思妻桥的雄伟壮丽之姿所吸引、震惊。$ g3 G7 h5 O& ?
不知是河成就了桥,还是此处山形成就了桥.又或许是二者之秀丽再此交汇,共同演绎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杰作.思妻桥宛如一道长虹东衔西接,将东西两山连为一体,河从它的身下缓缓而过.其下游鱼细石,历历可见.
- W! Y' y* I1 T! J  思妻桥是一座古石拱桥,桥就势起于两岸巨石之上,桥身全部用石条砌成,石条长约两米,宽约半米,厚数十公分,每条有数百斤,多则千余斤,每块条石全是靠人工的精雕细琢,上面留有精细的线条,疏密有致, 条石之间没有任何辅料沟缝,密合得天衣无缝,全桥建成约千余块,我不得不为前人缜密的智慧和高操的工艺而叹服,也为他们的辛勤建设而感动.' L  m- v* y+ ~% q9 P: w( x
  从河的下游仰观此桥, 桥洞如半圆天门,锁背后一弯碧水青山,桥高约十米,宽十米,其下但闻水声潺潺,滚珠落玉,两岸青鸟跳枝,唧唧不已,悦耳动听,司溪河如出嫁的少女,身系碧玉带,缠绵而来,其脚下卵石铺满道,华光闪烁,光影浮动.在桥的正中嵌一龙头,威武雄壮,张嘴欲喷.紧挨桥身东侧有一槐,碗口粗,枝丫横生,似乎吸收到了桥之精气,也生得曲折如龙,与桥风雨相伴.
. j: m/ R# h% r6 ?& @5 J" c  踏足桥头处, 野草萋萋,桥无人迹,一种怀古之情不由而生,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 伫足通往八角庙的村级公路上,须仰视桥面.桥的两头全是由一排人工雕琢而成的长方体石条一阶阶向上铺设, 约十余阶,将桥面抬过约两米,这种创意与北京帝王宫殿的布局如出一辙!我想:民间是不缺乏智慧的,也许他们于谈笑风生中就建成了此桥.阶上杂草丛生,藤萝遍布,桥头处无栏,踏过台阶,便上了桥面,桥的两面砌成了石栏,石栏正中又立有方形牌坊,刻有文字,记载着建桥的传说,但字迹已在文革时,被铲去一部分,字迹模糊斑驳,已无法辩认,让它成了又一个传说.看着斑驳的青石,可想而知思妻桥在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巨痛和无奈.随着岁月的流淌,时间是高明的医者,它又慢慢治疗着它受到的创伤.* P) {" M  y( o2 r3 ^7 D: R
  走过桥面,再下石梯,对面便紧接西山脚,其山长满荆棘,杂树丛生,青藤绕满山, 已无山路了,也许从前,有一条从此桥绕到山顶的小径,通向山里人家,沿路的乡民一定听惯了两岸鸟鸣,听惯了这一江春水之韵.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诸葛卧龙之地,那一曲樵夫之音,那一缕清风,与此处何其相似.
$ \7 v* [+ G9 G/ x% t7 Q8 Q  回头走过桥向上十余米,来到了河的上游,其上数十米,又住有几户人家,在青山绿水中.炊烟袅袅,正应了当时的几句俚语:远看青山在冒烟,以为是神仙,走近一看,几家村民在煮饭.从上游北观思妻桥,桥的正中又嵌有一巨龙头, 两齿如笋,双目似鼓,面目威猛,对着滚滚而来的河水,张嘴似吞,似乎要吞尽这一河之水.龙头两边,青藤从桥缝里倒挂,似龙须垂空,青苔沿着石缝爬来,石缝青青如线.石桥呈灰黑色,在青苔映衬下,显得无比的古朴苍劲.
( k, V- L  u0 b4 Z: \  转身走过思妻桥,向东南而望,其山顶上数峰奇出,宛如游龙,卧于东山之上,龙头朝北,如欲凌空腾飞而去.我曾观,观音之地形,三山半落,二水中分,实属于凤栖龙盘之地,浩浩楮河,沉明月,携清风,飘溢而来,优雅而去.因地处高山狭谷中,一方奇异风水,竟为百姓所得,而生于此地之人虽日日处于龙凤之地,又或许未认真一观, 他们是否真见到此处山如龙凤,水如碧彩之瑰丽之姿,也未曾可知.他们喝惯了观音之清清泉水,种惯了观音之皇皇厚土,看惯了观音之奇山异水,牢记着这里的传说,对此处的优美风景反而熟视无睹了.
$ a7 w  _$ Y) k. X! w  传说桥成那天,周围百姓、名流尽汇于此桥,焚香点烛,隆重纪念书生.当地人大摆宴席,宴请四方之客,其礼仪之隆,盖一时之胜.书生若泉下有知,也足感恩于当世之人了!流走的是岁月,流不走的是恒古不变的爱情,他们绝对没想到一个没有出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会来到这里,对着它,遥想当年之情状,为它的凄美、真挚的爱情悲戚、落泪., O, x, l" n7 T$ I5 i4 i1 R4 J
  面对思妻桥,我竟然一时无语,找不到最悲伤、最沉痛的语言去描述它.它虽历史短暂,也无名流为其吟诵,写下传世名章,但其古朴、庄重、大气,俨然大家风范,神韵独俱,它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肃然起敬,它如同一古典的美女,它散发的气质、风韵、忠贞令那些玲珑精致的现代石桥黯然失色,风采不存.
. ?; u* V$ H/ H, t8 I! Q  如今桥已无人走了,对面已无路,桥已成为一方风景,供人们观瞻.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也会传唱着它的故事,它的传奇.
# W8 p' H2 J6 C8 l3 M2 u2 O) I  沿河返回,回首思妻桥,寂静青幽,古意悠悠.桥身蒹葭苍苍,两岸古木荫荫,石阶古古,藤萝曼曼,石桥已与两岸青山天然地融为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司溪河如一弹筝的仕女,从它誔生之日起,日夜为它诉说着书生的忧伤和思念.虽短短一眸,但我的心已留在了思妻桥,在心里默默地念着:执子之手,与子同老!; L( T  ]( o$ w$ i7 ^7 D+ H# k! U
(横笛山巅 原创)
% V! W, T& t$ Y9 [- x7 ~
* D2 S/ U; M/ \- h' o+ s% x8 r. f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