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253|回复: 0

[汉中百姓] 汉中一小伙在看守所待了27年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5-5 0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57岁的何洪亮是陕西汉中汉台看守所唯一的大夫,被同事昵称为“狱医”老何。1984年卫校毕业,6年的临床实践将他磨练成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为进城30岁时从郊区医院调到看守所。此后的27年,一直在高墙电网的“围城”内坚守,经他诊收的押员不下50000名,及时挽救垂危押员10余人。很多当年专业水平不及他的同学都当上了院长、主任医师等,他还是一名“不求上进”的普通民警。
       会“看”病才是好大夫
       在看守所当医生,不同寻常医院,除仁心仁术之外,还要具备特殊才能。个别押员为了保外就医有病不吃药,不惜用生命赌自由,监督吃药与心理疏导因此成为老何的一项重要工作。还有押员想借看病之机出号舍“透透风”,没病装病,真假难辨。他凭多年实践经验,通过望、闻、问、切加“闲聊”等方式,除少数非仪器检测不能判断的疾病外,大多可辨别真伪。时间久了,押员都称他“火眼金睛”,再也不敢没病装病。

汉中一小伙在看守所待了27年

汉中一小伙在看守所待了27年

       老何在为押员量血压
       刚到监所,因警力严重不足,作为所里唯一的大夫,他既要给押员治病又要管号舍,白天上正常班,夜里随叫随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三更接电话!”老何常开玩笑道。10多年前的一起突发事件老何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冬夜,在家休息的老何接到所里电话,一名押员被同号舍人员打伤。老何赶到监所,只见伤者精神萎靡,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凭敏锐的职业素养,老何判断伤者可能内脏破裂,准确地说是脾脏破裂,需立即手术。其时,送治医院B超室不值班,能做手术的医生也不在。老何立即联系其在汉中卫校医院任外科主任的同学请求迅速协助手术,术中从伤者腹腔抽出脾脏破裂积血1500毫升。因抢救及时伤者转危为安。
        治“未”病才是大境界
        看守所医疗对象特殊,医疗条件有限。为预防疾病,老何定期对监区、号舍消毒灭菌,督促押员做好晾晒被褥、洗澡等卫生工作。指导伙房调剂好押员伙食,增强押员体质,提升疾病抵抗力。坚持每天对蔬菜、米、面、油等食材进行检查,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2003年非典期间,老何半年吃住在看守所预防监控疫情,保证了监所未发非典病例。2008年地震期间,为消除押员紧张恐惧情绪,他坚持在所为押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押员心理压力,确保了特殊时期的监所安全。
       个别强戒学员为逃避强戒,常在入所前吞食异物。他结合医院体检情况对吞食打火机、指甲刀等物品的,创造性采取吃浆水菜、韭菜的方法使异物顺利排出,不仅节省了手术费用还免去了手术的痛苦。
       干净做人“不求上进”
       在看守所几十年,若说没有诱惑是假话。面对利益诱惑他始终持守干净做人底线。曾有在押人员为保外就医求他帮忙,自称钱不是问题,让他“开个价”。“我给你算笔账,我还能工作20年,退休后命长的话还能活20年,40年的工资加上名誉价值,没有300万,你就不要说这种话!”听他如此说对方便放弃了歪念。
       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他却没有申请入党。“我知道入党是争取政治进步的基本条件,但不入党并影响我坚守岗位好好干工作,所以我就没有去竞争,把进步的空间留给更需要的同志也很好。”
       27年如一日
       27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老何一直没动过 。汉台看守所是月均押量超400人的中等所,按照标准应配置3名以上医务人员。为解决监所大夫数量不足后继乏人的问题,汉台分局采取了包括设岗招录在内的很多办法。然而,监所环境特殊,外面的医生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招录的医学专业的新警,或因缺乏临床经验难以胜任,或因难以应对形形色色的押员,没有一个能久留,甚至有人不惜辞职也不愿留所。27年来,除1名医生与老何搭档了1年之外,其余时间承担体检、防疫、治病等工作的只有老何一人。
       老何知道看守所需要他,从未向局里提出过调换岗位的申请。随着年岁的增长,老何渐感力不从心,高血压、高血脂、顽固性荨麻疹等慢性疾病也随之而来。为了不失误所里工作,前不久老何请2个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同学“出山”助力,负责监所夜间收押体检等工作,缓解了1个人常年24小时值班备勤的压力。
     “还有几年就要退休啦,我只是干了自己该干的工作,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你们不要宣传我,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老何谦虚地说。(汉台公安)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