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207|回复: 0

[汉中达人] 真美汉中人——李汉荣 用感恩和创造温暖世界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4-24 0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汉荣,著名散文家、诗人、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汉中日报社高级编辑,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66篇作品入选全国中小学及大学语文教科书……
  在这些光环照耀下的李汉荣老师,显得格外谦和温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探寻光环的由来。

李汉荣 用感恩和创造温暖世界

李汉荣 用感恩和创造温暖世界

       以加倍的创造回报同胞们的创造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这句话在李汉荣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通过阅读和写作,他追寻到一个价值世界,一个灵魂世界。他对天地万物充满了一种悲悯情怀,对社会生态保持着一种责任担当。
  “一个人的阅读史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史。不能想象一个不读书的人会有真正丰富深沉的精神世界。”
  汉荣老师喜欢阅读。他认为,阅读是一个不断满足内心渴望的过程,是书中好的能量不断注入你内心的过程。阅读中全身心的沉浸,是和人类最优秀的灵魂交流。书不断地走向你,把最好的能量、最好的价值注入你的内心。不断的阅读,实际上是不断的汲取能量。几十年来,从连环画、哥哥姐姐的课外书,到诗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再到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等西方著名作家的经典小说,雪莱、拜伦、济慈、惠特曼等欧美诗人的诗歌,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穿越了个遍,家里藏书八千册有余。
       当读书破万卷以后,他开始提笔写作。
  “写作是阅读的儿子。名著经典读多了之后,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必须要有思想,有境界,有创造,有不同寻常的发现。‘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讲,要把一个字安排妥当,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
  他认为,写作是追求心灵境界的一种感悟,通过文字让更多人得到滋养。写作不仅是升华自己、丰满自己、净化自己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对别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助益。
  30年来,他先后写作诗歌3000余首,散文2000余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其中散文《山中访友》《桥》《外婆的手纹》《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感念祖先》和诗歌《生日》入选全国及上海、山东等地的中小学及大学语文教科书。另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采药人》《品茶》《溪水》《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月光下的探访》《转身》等近100篇文章被作为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料。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2011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汉荣散文选集》已经加印了七次。其散文作品从1997年至今连续15年入选全国年度选本。获各类奖项50余次,长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获1988年陕西省优秀诗歌奖,诗集《驶向星空》获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任何人类的精神生活,都伴随着智慧和情感。情感追求深切,真挚,智慧追求高远,透彻。仅有情感没深度,常常流于滥情。仅有智慧没情感,可能只是一个理性的推理活动。当我带着真挚的感情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而感悟到的东西可能和另一个有着同样困惑和迷茫、真诚地在寻找的心灵,总有一点是重合的,能够引起共鸣。最有价值的、最深刻的写作和阅读,实际上就是两颗心里面最深切的那一部分的重合和吻合。读一本好书一定会有智慧上的契合和开悟,情感上的共鸣和感动。”
  为了不辜负读者的期待,他将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诗意的文字,转换成文本,用自己虔诚的灵魂去温暖和慰藉另一个虔诚的灵魂。
而今,年近花甲的他仍然手不释卷,笔耕不辍。他编辑的汉水副刊、读书专刊,雅俗共赏,内容丰富,通过精心选稿和编辑,尽量使刊出的文字,有益于世道人心,能给读者一些心灵和情感的滋养。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毕生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倾囊授予晚辈,对他们进行悉心指导和提携。他经常从文学视角审视新闻作品,多次强调新闻作品要有“四气”,即要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有灵气。
“在不断变幻和速朽的现实世界中,有一个东西会沉淀下来,那是一种人和自然、人和宇宙达到合一的诗性的、不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带走的根源性的东西,也就是价值。这个价值世界,实际上就是体现人类心灵最高贵、最深刻、最具永恒性的一种境界。”他沉浸在这个价值世界里,流连忘返。
      以真诚的感恩回报大自然的恩泽
  在他充满诗意美感和博爱情思的文字里,始终对大自然怀着怜爱和恭敬的深沉感情。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生命。他时常流连于汉江畔,在那空旷悠远的意境中,感受着大自然带给自己天人合一的感受。
  汉荣老师写过很多赞美河流的诗歌和散文,他认为河流有四大功能,即灌溉功能、运输功能、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千万年来,正是一条条美丽的河流,灌溉和支持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调节了自然生态,净化了人的情感,滋养和美化了人的心灵。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汉江污染日益严重,河岸林木稀少,水质遭到污染,河滩被任意刨挖。出于一个文人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2011年,作为市政协委员的他在市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实行河长制,切实有效地保护河流的建议》,并做了大会发言。他认为,汉中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纵横秦巴盆地的大大小小几百条河流。如果毁了汉中的绿水青山,汉中将不再是用三点水写成的真正的汉中。同时,汉中又处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汉江及其大大小小支流的生态质量,不仅直接关系汉中数百万父老乡亲的用水安全,也直接关系受惠于汉江的北方广大同胞的用水安全。
  “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千年以前的河流都有河长,河长由一方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负责保护和美化河流。”
  为此,他建议在汉中实行“河长”负责制并建立严格的河道管护制度。政府一把手担任当地河流的“河长”,明确任职期内应担负的对河流进行管护、治理、绿化、美化的措施和目标。同时,呼吁大家尊重大自然,科学管护河流。避免以人力和技术对河流进行过度标准化、水泥化、人工化的“技术处理”;减少对河流的过度索取,停止对河流的一切污染、伤害和破坏。另外,可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让青少年在了解和感受大自然与河流文化的意境和魅力的同时,也使他们从中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生态教育。他还建议,市上有关部门先期治理、保护和涵养几条有代表性、原生态保存得相对较好的河流,作为榜样河流加以推广,以示范和带动各地根据自身地域特征与河流禀赋,对河流进行符合自然法则、生态规律、河流美学的保护和美化。
  在当年,实行河长负责制,是一个独创性的制度设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不多见。2016年12月,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印发,河长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施行。
       以博爱的情感关注自然万物和弱势群体
  文人的内心都比较纤细易感。在做省政协委员10年、市政协委员和常委17年里,他先后递交了近200个提案,内容大多关注生态保护和弱势群体。
  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常常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满足人类的味觉享受。它们是为自己活着的,然而却是为我们而死去。前些年的家禽市场不规范,临街的路上杀鸡屠狗随处可见。他敏感地意识到,在公众聚集地,公开展示杀戮动物的血腥场面,对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是一种视觉污染,也是一种不良刺激,看多了这种场面,就会习以为常,助长他们对动物的不尊重和内心的暴力倾向。在无数次目睹惨遭杀戮痛苦死去的动物,他陷入痛苦和愧疚的情绪之中。
  2004年,他写下了《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系列文字,呼吁大家关爱和保护动物。也就在这一年,他在省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个关于提倡保护动物的提案,并获得优秀提案奖。他提议,在公共场合,避免展示屠杀动物的血腥场面。在不得不进行屠杀时,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让其快速死亡或者无痛苦死亡。
  他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态、人与生灵之间关系的人性化、和谐化、善良化,不仅仅改善和优化了人的生存环境,也净化、美化和升华了人的心灵。
  在人类社会中,那些弱势群体,常常牺牲自己的健康为我们提供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他们处在社会的边缘区,没有力量说话,没有场合发言。汉荣老师认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个弱势群体,包括环卫工人。他专门做过调查,一年365天,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当凌晨四五点钟城市还在沉睡时,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赶在行人到来之前将街道清扫干净。深夜11点多,当城市已经熟睡,他们才把垃圾运到集中堆放点后收工回家。然而,辛勤的劳作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报酬。2010年,他们的工资是500元/月。2011年,他把提高环卫工人工资的提议写进了市政协提案里。为了加重提案的分量,加强相关部门的办理力度,他联名其他常委,将个人提案变成了集体提案。2012年,环卫工人的工资涨至800元/月。
  “前不久我又问了街上的环卫工人,他告诉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比过去强,夏天还有毛巾、高温补贴,养家糊口没问题了。”他的话语中满是欣慰。(来源:汉中发布  记者:崔慧芬)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