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我市招录计划319人,报考人数8817人;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我市招录计划269人,报考人数10400人。招录计划减少50人,而报名人数却增加了1583人。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村官、振兴计划、特岗教师、招教、社区等等政府招聘的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职考试”,一年比一年多的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高的录取分数,无形中,这些考试已演变成一场竞争激烈的争夺战。而那些备考的千千万万大军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汉中公职考试热背后的“众生相”
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
10月11日下午,小杨再次拿起了手机,翻看考试群里大家发来的学习资料和练习试题。还有四天,“2016年汉中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考试就要开始。而为了更稳妥,小杨也报了本月23号笔试的“2016年汉中市社区工作者”考试,这将是她自2014年毕业以来,第六次参加公职考试。笔试差0.5分、差2分……甚至两次“杀”进面试,却与成功失之交臂,笑过、哭过、彷徨过,她却未曾想过放弃。
提起参加各种考试的原因,小杨坦言,一份公职工作对自己来说,是她的人生目标,如果完不成,就会感到非常遗憾。“大学毕业那年,我也想出去闯闯。但爸妈却不同意,觉得一个女孩子离家在外不放心。而且在父母的眼里,不管你应聘的公司多好,待遇多高,也不是一份稳定的职业。他们觉得在私企工作,随时都要面临裁员丢饭碗的危机,而且就算干得长,无非是多挣些钱,还是给别人打工,没啥好的发展,最终让我回到家乡。放弃外出就业,我面前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回到父母身边打工,要么就考公职。”为了给父母,也为了给自己一个“安全感”,小杨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实际上,小杨去年已经在某事业单位找到了一份合同聘用制的工作。“现在的体制是‘逢进必考’,我签合同的单位就算有编制,也得参加考试。然而近几年单位一直没有招录计划,所以我只能另寻出路。这几年参加各种考试,我一米七的个子都做了快一米七厚的练习题,为考试买的各种书籍资料把家里的一个书架都塞满了。”小杨告诉记者,虽然已经参加工作,但她时刻都在为各种考试准备着,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认真学习的“路上”。今年,在充分熟悉了考试的各个环节后,她认为这次的社区考试,自学备考的相当充分。“社区考试有不少加分项,比如在城镇社区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现有社区“两委”成员、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者等等。而我只能凭自己的能力硬考,压力很大。我现在白天完成单位的工作后,每天都要学习到半夜两点。这样拼命,也是想给自己一个交待,即便真的没有考上,我也不留遗憾了。”她说。
为了证明自己 拼了
两个月前,小楠辞掉了西安的工作回到家乡汉中,在陕西理工大学附近租下了一间农民修建的简易房,准备每天泡在大学里的图书馆、自习室,安心准备下一次的公务员考试。“身边的朋友都非常不理解我‘有家不回’的行为。其实我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被任何事干扰,借助校园里良好的学习氛围,不给自己留退路,破釜沉舟一次,必须考上!”小楠之所以这样拼,不仅是为了有个稳定的工作,更有一个不足外人道的特殊原因。
2013年大学毕业后,小楠很幸运的签约到西安某银行工作。当时通过朋友介绍,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去年年底,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商量着过完年就先订婚,双方家长也都同意。然而婚还没有订,小楠就遇到银行裁员,被解聘了。“我男朋友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开始也没表现出什么,但短信、电话数量明显减少,而且言语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察觉到他这些细微的变化,我就将他约了出来,打算两个人开诚布公的谈谈,好好沟通一下。当时谈到失业的事,我心里非常难过,然而让我更难过的还在后面。东拉西扯了有十几分钟,他支支吾吾地跟我提议说,‘你看你现在也没有工作了,我打听了一下,公务员考试快开始了,要不这样吧,咱们暂时先不订婚了,等你考完再说?’我当时就回答了他,‘不用等了,婚不订了,就此分手吧!’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的眼泪都下来了。”
从那以后,小楠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公务员,她要证明给那些对她没有信心的人看,仅仅因为一份工作就放弃自己,这是对方的损失。
不挤“独木桥”的人生同样精彩
在千千万万备战“公职考试”的人们学习地如火如荼时,做出另一种选择的人们,生活过的同样精彩。
2007年大学毕业的孙先生,目前已经拿到了近二十万的年薪。孙先生大学一毕业就应聘到了现在供职的公司。从基层助理做起,经过四年的努力,如今他已晋升到公司的中层,并且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培训机构,每年的经济收益也很可观。
孙先生说:“现在制度的建设和推进中,行政管理和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严谨和透明,这也使得人们对公职人员的认知趋向回归理性。如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毕业十年,看看当年的大学同学,我发现不论选择打工、创业的同学,生活跟考上公职的同学一样精彩。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成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成为普通劳动者。如果你问我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铁饭碗’并不是标准。那些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有兴趣,在获得报酬提升家人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能从中得到快乐,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汉中日报 记者 曹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