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城固县是元胡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5%以),元胡种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现阶段元胡收获只能靠人工,费时费力。用工量大导致收获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元胡收获的一大难题。该县农民张东军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县上扶持,发明了适合本地的元胡收获机,有望破解这一难题。5月10日,记者采访了他。
人工掏元胡花费颇大
城固县种植元胡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的种植历史。2016年种植面积达8.5万亩,总产达4.2万吨,产值6.2亿元,总产约占全国总量的70%,已占到当地种植区农民收入的80%以上。
城固县龙头镇一农民发明元胡收获机申请专利
但是,令当地农民头疼的是元胡的收获是个大难题。元胡的收获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月,时间短,块茎颗粒小,现阶段只能靠人工掏取。城固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志宏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调研发现:收获一亩元胡需要投入20至25人,北部、南部和沿汉江各地工价不一样,但每人工资加饮食费用平均为100元左右,因此,一亩地下来人工费至少要2000元。加上肥料、种子和人工种植等大约2000多元,人工收获费用至少占种植成本的45%左右。
每年这一短期巨大的用工需求都会催生本县其它区域和汉台、南郑、洋县等县的农民成群结队去掏元胡。而由于用工紧张,人工费用一路高涨,因此,用机械化收获对种植户来说是翘首以盼的事。
城固县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吴彦平告诉记者,随着近些年元胡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从2010年开始,该局就关注元胡的收获难题,曾联系河北、山东等地类似的收获机械前来试验,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出现了“水土不服”,如收获的干净度不高,对元胡的表皮有损伤,导致卖相不好,不受农民欢迎;也曾联系过科研院校、机械厂家看能不能给提供一款适合本地元胡收获的机器,但他们对这个适应本地但机械产值不大的市场来说,并没有多少兴趣。因此,元胡只能靠高花费的人工掏取。
多年研制终获专利初审合格
“多年过去了,元胡还是靠手掏,所以我决定改变这种情形。”城固县龙头镇的农民张东军说。5月10日,他驾驶着自己研制的第六代元胡收获机到该县宝山镇农户田中收获元胡。机械齿将含元胡的土壤“吃”进去,经过分离后,含有大块土的元胡被装进车里,进行下一步的分离。花费了两个小时,一亩地的元胡被收获完毕。对收获的结果,张东军还比较满意。
张东军从小就爱好机械。1994年在汉江汽车制造厂制作汽车零件,1997年去深圳从事工艺品开发。2012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发展,看到亲戚收获元胡的情景时,决定用掌握的机械知识来制作元胡收获机改变手工掏取的局面。
凭借机械基础,参照水稻收割机,张东军画出设计图纸,然后到外地专业厂家定制零件,自己组装,制造出第一代元胡收获机,然后下地实际试验,发现问题就改进,重新设计,重新制造。
吴彦平得知张东军在制造元胡收获机,张东军已经开始制造第四代收获机。科技局开始从技术和知识产权上,全面来协助他改进制造元胡收获机。
吴彦平介绍,该县科技局根据元胡主产区的土壤特点(主要是含沙量和含泥量的比例不同)和以往外地机械来收获的经验,给张东军提出结构上的改进意见,同时协助他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保护。今年,张东军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申请,目前,发明专利申请已经被初步审查合格。(来源:汉中日报)
改进成熟后拟在全县推广
城固县元胡种植区域广泛,但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1.汉江沿岸适生区,主要在汉江、胥水河、南沙河、文川河沿岸(该县的上元观、董家营等镇),以沙壤土为主;2.南部浅山及丘陵次适生区,主要在南部山区海拔高度在600--650米以下地区(该县的天明、二里和五堵、三合等镇),土壤质地以沙壤和黄棕壤为主;3.北部丘陵次适生区(该县桔园、原公、老庄、文川、龙头、柳林等镇)的丘陵及黄棕壤地区,土质粘重。
“现在元胡收获机的设计思路已经定型,但是要适应不同种植区域的土壤特点,同时提高收获效率,这是我目前主要改进的难点。”张东军介绍,现在主要在攻克适应性和干净度上下工夫。“目前主要在沙质壤中试验,收获效果良好,但是对泥土含量较重的地块还没有试验,同时,石块等较大体积的杂物和元胡分离也是一个难题。不过,现在已经有较好的解决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联系陕西理工学院的教授来帮助他改进,同时申报县上的专利奖励和科技项目资金,大力扶持他研制。”吴彦平说。
“张东军发明元胡收获机,既解决种植户元胡收获的难题,又让自己的特长发挥所用,为自己找到一条创业之路。对此,我们大力鼓励,大力扶持。未来等定型后,县上科技局将会支持他量产,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在全县推广元胡的机械化收获。”城固县科技局局长衡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