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从免费打工都没人要,到为了找便宜旅馆,走到脚起泡;从每天站13小时干活,到正说话都能睡着觉。清明节假期,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的10名大学生体验了一场“西安人在汉中”:用10元钱在陌生城市生存了三天两夜。
) b3 h6 g# n5 ^/ v Q9 [9 ]7 L$ b
10元在汉中生存三天 10名交大学生清明这么过
( I# K5 O1 V- ^! E* {- v/ ?& O
异地生存训练:10元钱得过三天
7 k3 U3 y4 u& y 用10元钱,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三天两夜,吃住自己解决,还不能求助任何人,只能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的10名大学生,来到汉中参加这项“城市生存训练”活动。
( C; Z$ H* ^/ @ 据带队老师也是该院院务副主任李新安说,他们学院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生存训练活动,通过前期的报名、面试和培训,让学生在陌生的城市完全依靠个人能力生存下来。
5 U; ]( ^! X( W+ v7 r6 V, b+ u 汉中,是他们组织的第十一期,也是第十个城市。“之前我们去过宝鸡、渭南、成都、洛阳,还有北京、上海等。”李新安说,他们挑选的城市对学生都是陌生的,而每期挑选的学生也都经过层层选拔。
( P3 \/ m( e2 @9 O 此次活动,共有10名大一、大二学生参加,年龄最小的仅17岁,有3名男同学和7名女同学。4月1日晚上,他们和带队老师一同来到汉中,住在酒店,2日上午8时,他们就地解散,开始寻找工作。
1 x) r0 {$ A& k9 U; [! @ b “我们就是想通过生存训练,让学生们知道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让他们学会感恩,迎接来自社会的挑战。”李新安说。3 j4 ^1 m% g9 h3 b2 n. p
免费打工没人要:面馆遇“伯乐”
, m c ]' }- ^ 17岁的大一女生胡骞说,2日上午8时,她和两名同学从酒店离开后,便将求职的目标锁定在手机店的促销上。
( [1 H; R# A5 [, [& c “我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而且只干三天,其他工作都不好找,想着手机促销会比较容易。”胡骞说,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一般手机促销人员提前一周就已经确定好了,他们找了20多家手机店,也没有人愿意要。
) M- N A- ]. i9 B* d# A( \( m “最后,我们就说能管食宿就行,工资也不要,没想到这都没人愿意。”胡骞说。
" }0 n, }4 h4 e' e3 M8 K6 k 队友马书音说,当时她们正在面馆询问老板是否招人,没想到正在吃饭的一个小伙子说他们那里可以提供临时的工作岗位。经过了解,原来这名男子是一家生活超市的店长,此前刚刚有4名员工离职,他们也正在招人。
+ a% ]& s# Y, }# Y9 P; l5 J" W “我正吃饭呢,就听见他们问老板招不招人,就把她们找来了。”这家超市的店长任孔腾说,当得知三人是体验生活的大学生,他也非常支持,不仅提供食宿,还每天给每人发70元工资。/ r+ e) E# H" K; ~2 g2 N1 V: l
李新安说,这也是这批学生中寻找到的“最高日薪”工作,但工作也非常辛苦,住的条件也非常差。6 n8 K+ Y% ]) E+ X0 h6 ^
胡骞说,她们要理货、百货、导购,还要打扫卫生,从上午9时到晚上10时,一天要站着干13个小时活。此外,由于她们只干三天,所以店长提供了只有床板的员工宿舍。“被褥、枕头都没有。”马书音说,后来还是店长看着她们可怜,将自己的一床被子给了她们,但三个人根本不够盖,两晚下来,她也冻感冒了。
" I% m! ]! z& j5 W, d- I7 @ 打扫卫生换碗面:半夜睡酒店大厅
& b" V; `8 j9 Q4 u2 n- \: y 找工作最艰辛的,要数赵文秀、马玉芳和刘凯一组。- K p _: h7 T& S
火锅店服务员、超市理货员、KTV柜台甚至发传单……凡是能想到的岗位,她们都想到了,却始终没人愿意用她们。赵文秀说,从上午8时,一直到中午12时许,她们绕着汉中市的繁华路段,几乎走了个遍。眼看一上午过去了,工作也没着落,肚里也早已饥肠辘辘,他们就找到北大街附近一家面馆试试运气。
! h3 ~; c1 S% b$ Z5 u& E: c “地上比较脏,也没人打扫,我就和老板商量,免费打扫卫生,只要给我们一人一碗面就行。”马玉芳说,没想到开面馆的老人看他们可怜,同意给他们下三碗面,也不用打扫卫生。
# Z( i& B" s, ~' b' p4 G 最终,心里过意不去,他们还是替老人将店内店外都打扫了一番。而随后,他们也顺利在附近一家麻辣烫店找到了工作,但食宿都不管。工作也从下午4时,到晚上11时,每天工资每人50元。, ~: B# H5 A/ h" A8 h
“穿菜、摆餐具、打扫卫生、洗碗,他们生意非常好,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赵文秀说,第一天晚上,他们下班已是11时30分,这时他们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为了省钱,他们只好沿着马路四处寻找便宜旅馆,然而这一找就是2个多小时。
$ W' N ?& Z) k- Z. y
+ g, _5 C2 |5 n: n. Y8 s3 K 清明节假期,还是旅游旺季,根本就没有住的地方。”马玉芳说,她们连很偏的小旅馆都找了,但每个都是爆满。直到3日凌晨2时,还没有找到住处,脚上也起了泡。 李新安说,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他们会随时保持联系,并现场查访。当得知三名学生凌晨还在路上游荡时,心里非常担心,也曾电话通知实在不行就回酒店住,但这也意味着挑战失败。“她们都不愿意回来,最后就找了个酒店大堂,凑合睡了一晚。”李新安说,直到天亮后,她们才找到了住处,补了一觉。
$ ^: w3 M0 h) w3 a7 n# G, g 专家点评:艰苦教育因贯穿日常生活/ q! \" ]2 Y* L" X) l
李新安说,通过三天两夜的生存体验,10名同学都顺利找到了工作并成功“生存”了下来。7 C6 k& C/ [! _; @. e# D0 A
队员张嘉兴说,此前他每天生活费都要花200元,而现在辛辛苦苦一天只挣50元时,他才明白了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0 O6 [7 Q7 S( h
而队员董沛婷说,当晚上没有被子盖,只能盖衣服时,她也明白了能在学校安稳学习也是一种幸福。但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锻炼了生存技能,也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 |* _; z5 U0 t8 R
李新安说,现在很多人认为90、95后大学生从小都在家庭呵护下成长,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较弱,但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发现,这些学生也能经受住考验。
- u) p1 q, k. j/ G* k% j6 }+ n “其实不管挑战成功与否,只要让学生认识了社会,自身也有所收获”就已经达到了预期。”李新安说。- [1 X' B) o- X. L6 K7 I. K2 ~* c
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国家高级心理教练李豫成说,如今,溺爱、包容,让不少孩子远离了生活的艰辛。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很好地补上了“社会实践教育”这一课,用一些挑战活动来磨炼孩子,让他们重新认识生活的艰辛,十分必要。
# L" W2 N0 e0 p$ M0 _2 F5 g; u 同时,对学生而言,这次活动的结束不应是终点,而更应是一个起点。以后,艰苦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意识应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始终。(华商记者 周金柱)
/ g6 q, I( n# z7 C8 ?2 j
8 K( `! f5 y6 ]7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