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7 1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裕梦——强市先要百姓富
6 W" j( S; p9 e
- v- Z4 \, [0 q$ [% G* Z" H# B 汉中,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汉江盆地的富庶滋润着这片土地。而在现代经济的快速流动性要求面前,秦岭北横、巴山南阻的地势却成为束缚汉中人民实现“冲出秦巴”梦想和期冀的劣势。2015年9月底,汉中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一则重要消息——“汉中成为陕西首个拥有绕城高速地级市”,随之人民网、网易、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中省新闻媒体也跟进报道,为汉中交通之变喝彩。+ p [' [4 C1 L
. ^& B$ x. N$ N/ o, C% | “初闻诧异,继而惊喜!”这或许是很多汉中人或关注汉中发展人士的心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年来,谈及发展,一论汉中,交通不便;再论汉中,交通瓶颈。这些论断如实反映了汉中在发展中一度面临的地理困境,同时也映衬出一些社会思潮的焦虑和信心不足。
+ c" ^! f+ W' i, L5 ^; o0 J" p8 j
“瓶颈”不除,遑论发展。五年来,全市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继2007年9月底我市首条高速公路——西汉高速建成通车后,十天高速、宝汉高速汉中境内路段先后建成通车。截至目前,我市主城区已形成南有西汉高速、北有十天高速、西有宝汉高速的高速交通大格局,率先成为陕西首个拥有绕城高速大环线的地级城市,标志着汉中全面进入高速时代。
1 s9 t* t. o- M1 {- C4 K) d. v1 s6 b2 l4 N- j! C! ^, n$ b8 c, h
北上关中、南下川渝、东进江汉、西连陇南。
; `5 h! K# h% d% j0 H' V1 J2 ^
' m. p$ [& T# X) t& m- M 全市以“三高三铁”(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汉高速、西成客专、阳安复线和汉巴渝铁路)为主骨架的立体大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其可使汉中全面融入陕、甘、川、渝、鄂、晋、豫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和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范围。8 T( R. u) Q5 [1 w( o2 D
" Q5 p: R) N9 v1 y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其中公路投资253亿元,铁路投资194亿元。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13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8877公里。2012年10月,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正式开工,在2017年建成之后,汉中到西安、到成都仅需一个多小时,汉中、西安、成都将开启“同城模式”。
5 Q% O+ o! r* W9 h- T5 t
9 m& q, f4 ?, [7 p* s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之后,汉中城固机场直航北京、深圳、上海相继如期通行,标志着汉中又打通了一条具有现代交通意义上的通达当今中国最热的三大经济版图的“空中大通道”。通航以来,各项运量指标位于西部机场前列。
8 K" J v) T1 A# J) z2 V- o
“十二五”期间汉中经济社会发展
6 ?( [- C* d0 W/ d 交通之巨变,正是汉中追赶超越的一个精彩乐章。
0 d+ d0 U( T# c! i v$ ?& t6 @4 W4 `) R% ]9 \
五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汉中“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以实施“六大战略”、“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六大产业”、“五大园区”为重要依托,全市宏观经济发展从“蓄势”到“迸发”,迎来量速齐增、质效双提的新图景。
7 C( j2 Q% r6 Y3 b0 m6 @, c) J) V1 U- D3 g
——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在陕甘川毗邻城市前列。“十二五”以来,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位于陕甘川毗邻城市前列。预计到2015年底,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均跨上1000亿元新台阶,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实现“四个一”目标。 \1 ]2 r7 b5 r5 o3 }7 y9 Y3 j
# Q' a- f& R i% h# f3 h9 Z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汉中成为陕西经济“四小虎”之一,实现了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跨越,对全省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质量趋好、结构更优”的显著特点:& s7 l, H$ E9 J3 L: {) a
2 K5 B4 x9 n# w 速度较快体现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有效实施“千亿投资工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1%,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
- L: I0 v0 A1 \
/ ~+ S% P8 H2 | 质量趋好体现在: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4%,非税收入占比不到30%,在全省最低,实现预期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 X: ^) R0 V# M t" ?7 o
* e( I9 S! k0 ?6 \" p# U# K5 y9 j+ J
结构更优体现在: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3.3%,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保持在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亿美元,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 v) z S. [2 ~! h3 p3 l
( y6 l' A; s& k. K ——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支撑。以“铁、公、机”为重点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汉中城固机场正式通航,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开工建设,“一环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 P o" S, D6 A1 e) X$ f. o; N3 x- t
汉江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病险水库加固等重大民生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加速推进。
4 [, r$ D# h1 B2 f8 N! m$ }; f F9 Y/ n7 v% U7 s4 E
兴元新区、滨江新区、龙岗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和南关、东关片区等老城区改造加快实施;15个镇入榜全国重点镇,65个新型社区、74个示范社区全面建成,5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化率预计达46.29%,比“十—五”末提高9.21个百分点。
. \; [/ p2 `1 o) r2 s- g. V4 Y% @) w0 K& K$ s( a* B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为转型升级新亮点。预计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3:47.7:35。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工业、能源化工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9%。航空装备、新材料、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增产值贡献超过200亿元,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20%以上,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A6 ]0 k; r/ i7 V5 {
( g+ ^* u" w' E$ j- [3 }+ [ |0 f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159个,龙头企业达195家,猪、药、茶、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达55.2%。- J4 q O, J' S2 ]2 Y' g* x
9 ?4 E; N% e$ B$ Z' W+ W4 r 以全域旅游为带动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4%,达385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 {2 @; a( F a' \% H0 O) b( O5 z5 r4 D0 V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说,经济数据更多地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那么,民生改善则可以作为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4 G4 ?$ u4 M3 d" b2 H1 D
8 M* d! h) X9 \) o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各项民生投入不断上扬。“十二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两个80%”不动摇,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3%,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 }3 x+ T& C' S
+ b5 s7 L8 ]4 M- |4 X. H
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4万套,可为40万城镇低收入和无房人群提供住房保障,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35.36万人,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移民搬迁户适龄人群免费大专学历职业教育,探索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解决之路。. t+ B# R& f% ^- ]
+ o& F. A6 o l% o$ O8 _2 R, R
实践证明,“十二五”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阔步迈入陕甘川毗邻强市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民生事业极大改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
, x0 g9 ^- K( m3 y
* s5 _& f9 ~. P) y* D+ [6 w5 A; g% V1 Q 让梦想之光照进每位群众心中。建设“三市”业已化为汉中市越来越多普通家庭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6 U2 n7 v! T$ G6 b, }, D& A
$ m' f. p% a& x8 X8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