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发表于 2015-11-2 13: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合伙娶老婆看看大家怎么说
网友观点:
赞同:“谢教授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是人类历史上婚姻方式的主流,自从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存在,至少有几千上万年了。而“一夫一妻”的出现,在西方也不过是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也不过百年时间。香港到1976年才实行“一夫一妻”制,今天的东南亚国家中,有不少还是一夫多妻制,巴西等国仍然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均自由存在的婚姻制度。”
反对:“教授被骂的根本原因是方法错了。这是人口学社会学的范畴,教授却用“万能”的经济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很多领域,市场是失灵的。注意,性不能当做一种纯粹的资源来对待,因为性的千面还有个人字,是人的性。市场在这里不适用。根本的解决路径是:1、坚决杜绝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2、放开二孩,3、实在不可以,鼓励娶洋老婆也是个方法。(您的国际眼光呢?这里怎么看不到国际“市场”?) 总之,还要从人口社会学上去寻找对策,方法。归根到底,是方法的 驴头 对不上 问题的 马嘴。”
学者观点:
专栏作家侯虹斌也在其《低收入者合娶老婆?只能死得更快?》一文中针对谢作诗教授提出的“性交易合法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合法化”只是为了方便用女性的身体来抚慰男性,维持社会稳定,可以说,就是纯粹把女性当作“慰安妇”。作者认为所谓的经济学思路,是假设人没有感情,只有工具理性,只是服从于社会需求的蚂蚁;当某方面需求有空缺了,把另一只蚂蚁填上去就好,队伍就不会乱、人心就不会散了。但他没想过,人的欲望、需求、尊严感,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能是无知无觉的恒定状态。
布尔费墨在其博文《为什么说一夫一妻制侵犯女性利益,而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缓解贫富差距,有利于阶层流动?》中也对谢作诗教授的观点给予了支持。作者指出:如果法律不再规定一个男人只许和一个女人结婚,那么大量有钱有貌的高富帅将会妻妾成群,左搂右抱,而那些本来就没有女朋友的矮穷丑屌丝男就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婚恋市场上,母猪都会被当作嫦娥,女人的身价和待遇必然得到提高。国家对于婚姻制度的管理,往往导致了可怕的“非意图的后果”。争取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自由,就是在争取女性和全人类的自由。
关于婚姻制度,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18世纪至19世纪的中国也曾经历过“光棍潮”。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妻子同时和两个甚至多个丈夫生活在一起,每个省都有这种情况。
1700至1850年间,中国人口增加了两倍,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只增加了一倍,这就要求人们下地干活时付出更多汗水。即便如此,饥荒还是频频发生。同时,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导致很多女婴被杀,有钱有地位的男性往往三妻四妾,结果令中国陷入“结婚危机”。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马修•索默经过研究发现,当时女性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整个家庭。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例,一旦发生天灾,或者夫妻中有一人生病,全家人的生计就成了问题。一些家庭只能以卖儿卖妻的悲剧收场。但家里如果多一个丈夫,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更有效地活用家庭资源。这样一来,原配夫妻有了经济保障,“二丈夫”也圆了成家梦。
在伦理道德森严的中国古代,合伙娶媳妇是穷困者面对潦倒生活,最最无奈的选择。
有史料表明,清代的穷人中确实存在两个男人娶一个媳妇的现象,多表现为招夫养夫的形式,其主要用意是让有劳动能力的男子到无能力维持生计的男人家里帮助过日子。
在人口稀少、性别比例失调、且受儒家传统观念羁绊较少的移民山区,已婚女子的丈夫生了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抚养家庭,万般无奈,得病的丈夫只得让妻子再另招一个丈夫,负担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并与自己的妻子进行夫妻生活。
为什么会有男人愿意委身于别人家跟别的男人“分享”一个老婆呢?
千万别觉得是惊天动地的爱情。招来的丈夫大多因为过于贫穷根本就讨不到老婆,被招到别人家虽是下策,也算是解决终身大事的方法之一。
在山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也有过类似婚俗的记载。
在东北,这种形式被称为“拉帮套”,在“闯关东”初期,东北地多人少,环境恶劣,难以谋求生存的当地男性,允许自己的妻子再招来一个刚来的外地男性。这一习俗,直到70年代才完全消失。
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树和云南迪庆的藏族地区就有这样的习俗。兄弟娶一个妻子,不但家庭财产不分散,而且家里男人多,有的做生意,有的干农活,有的放牧,家里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裕。同时兄弟不分家,亲人团聚,家人和睦相处,再好不过了。丈夫们并没有刻意弄清谁是自己的子女,谁是兄长(或弟弟)的子女。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弄清这一点并不重要。当地社会上对多夫家庭的子女的看法也是“以家为单位的,外人称其子女也是某家的子女,而不是称某人的子女”。
2008年媒体报道,重庆原巫山县官阳区硝洞阡,曾经生活着重庆最后的岩居部落(住在山洞里),两个堂兄弟身高接近1.7米,身体健康,乐观勤劳。十多年前,由于居住的地方太差了,洞里没有电,担一挑柴到乡场换煤油和盐巴,来回要走一整天,淌过7条小河沟;喂一头肥猪出去卖,要请七八个人轮流背。没有人愿意嫁进来,没办法,兄弟俩只好半明半暗地合娶一个媳妇。三峡工程后,该地区居民整体搬迁,于是合娶媳妇的两兄弟分开了,4个娃娃每人带两个,哥哥和媳妇在一起。(来源于网易新闻)
学研观点:
且不论这场争议谁有道理,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能被报道被公众所熟知,并且能够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