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3 08: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西富介绍,溺水是指被水淹没导致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其主要致死机制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不同的溺水者呼吸道吸入的水量明显不同。临床上根据溺水者是否有液体进入肺内而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
: O* X5 v {; b0 X1 ?; a9 B4 `
5 Y; F" _) x# C/ A& d 其中干性淹溺是指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可引起心脏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此类患者肺内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大部分溺水者属于这种情况。
% [3 t: z3 y1 L) @' T
) B8 v' Z6 r0 B9 z: H1 W 湿性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7 |! ^* ` W1 x( F. e, o3 X
5 M. Z- Y. i9 p
被救后看上去清醒的溺水者仍应送医观察
% \3 _& l9 I' z% L
8 X: ^4 s3 Y7 o- ]$ ]+ t3 B! R “也有极个别情况会发生。”王西富提到,有少量患者,在被施救上岸后,肺内仅仅吸入少量水的情况下,表面看来其早期意识状态、呼吸、氧合、循环均无明显异常,却在随后的数小时甚至72小时后发生严重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被称为“二次淹溺”,也就是上面报道中所提到的现象,其实质为溺水后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水进入肺内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7 C' W2 |& x1 y$ m
% b0 b3 Y9 b5 P' r2 e* C: t' C; I 因而,他提醒,由于现场医疗监测条件不充分,即使被救上来后看起来清醒的溺水者,仍需要急诊室观察,一为进一步准确评估溺水的危害,二则为可能出现的病情进展和恶化。
. k& c5 I" b& e) @( B0 V, d3 @3 W9 M/ q! p- F2 t. O) ]
他认为,报道中对事件的解读和评述是错误的,混淆了干性淹溺和二次淹溺的概念,容易引起公众恐慌。但不管任何原因,不管是否在泳池下水。当儿童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时,都应即刻送医。因为很多疾病可以出现以上表现,而这些症状并非二次淹溺所独有的。
( d% K I) H% A b) |# k/ d$ i8 R+ _; C
溺水后应如何施救
4 X* Z* k( {& C1 _. S, ]
. d- H" Z- N2 k1 \9 x j 王西富还介绍了溺水后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施救措施。
: w9 w& w( B1 L
2 _& u+ G7 M0 h- _9 @3 N6 c 1. 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干性淹溺,肺内无水或少量水)/ l/ o5 O$ N6 q v, D- `! o: F8 @
5 S. k3 I2 b! h G3 A, o) H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溺水时间短,干性淹溺,肺内无水或少量水)
2 {9 p. n- [1 k. A8 V6 D
, n) k$ i6 o. Q, f0 `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可能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溺水时间短,大多为干性淹溺,肺内无水或少量水。少数为湿性淹溺)
1 N+ v) u2 _" w4 \# j* m' A/ S
* t8 R' W2 O% a) i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心脏骤停):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溺水时间长,部分为湿性淹溺,部分为干性淹溺)。(华商报 记者 杜鹃)3 c0 ~0 f4 a0 e$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