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炎炎夏日,到游泳池戏水成了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可是网络上一篇《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家长不得不警惕的“干性溺水”》的报道可吓坏了众多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这么可怕,真相是什么?华商报记者联系专家帮您分析。
1 h% [7 {7 H' y( L8 p! |2 q' I$ X" \2 h
' e8 ~ a% D( U2 d# G2 c3 e# G+ R 网传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
6 ^; K. n0 o4 f q& e0 |; I9 ]4 h0 p+ q4 b
这篇报道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10岁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在泳池玩了一天,回家后小男孩洗了个澡,之后说很困,就睡起了午觉。谁知1小时后,小男孩完全变了样。于是开始一遍遍的叫小男孩的名字,可是小男孩没有了任何反应。他的脸上被好似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在床上就这样溺死了。# _; W8 b8 s( Y3 J( B. ~/ L3 r
3 _3 ]3 g+ }, d G 文中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孩子不慎跌入水中,被妈妈救起来回家后,体温一直在升高,并且开始昏睡。妈妈把他带到医院后才知道,他掉入游泳池时,呛入了一些水,这些水在他上岸之后依旧停留在肺中。X光显示他经历了干性溺水,如果不立即救治会致命,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及时做出了反应。这种溺水很罕见,只吸入6大汤匙的水可能就会出现。救治的关键在于了解并认识这种情况的症状:行为异常、疲劳、嗜睡、咳嗽、呼吸急促及脸色苍白。
; W }, {9 ]# i8 S& z5 c0 [
+ c1 z k+ j4 o% D2 C1 F 文中解释这种现象是“干性溺水”:由于吸入液体的刺激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也就是说,吸入的水进入气管,为了不让肺部进水,嗓子眼就关闭了,于是导致无法呼吸。症状刚开始出现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若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近90%的人都可以恢复,相反,如果超过最佳抢救时间的话,预后就会恶化。8 ]# ~( b# _( Q; l" p, y
8 n9 {, K8 O* l% W$ O/ F0 } 属于“二次淹溺” 临床中很少发生8 w2 i: E, P: i6 v/ \! h. D
- K* W* @+ _3 n {
该文迅速在网络及朋友圈被转发,甚至有年轻妈妈担心,孩子呛奶会不会导致这样的致命危险。; R$ }/ g6 z0 h0 B
2 n3 Y# {" m1 d$ ~0 L 7月10日上午,记者联系到网络知名急救科普博主“急诊夜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西富,他同时也是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f6 G/ Q" o3 ?/ [9 G$ {
% D) p3 F! `: ~% l
“大部分干性淹溺,如果上岸时清醒、呼吸功能良好或者上岸后很快苏醒,呼吸恢复,则预后良好。文中提到的现象准确来说属于‘二次淹溺’,在临床中很少发生,游泳时自主状态下瞬间的呛水不会发生二次淹溺,不需要恐慌。”王西富表示,游泳时好好的,没有失去自主性的挣扎和呛水过程,是不会发生呼吸衰竭的。有关信息一定要清晰阐述,才不容易导致普通公众的恐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