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4 16: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外出旅游早已不是什么难事。而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古代女子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在春天才能获得短暂的自由外出游玩。骑马、荡秋千、放风筝,这些现代人玩腻了的事情却是古代女子最热爱的春日游玩项目……7 j; x% P8 @' q# p8 a5 C
- K' a. p5 l; W% |+ f/ o
春游,古称“踏青”、“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感受春意。尔后代代相袭,盛而不衰。春风拂面、花草摇曳、空气清新,再配以女子们的环佩叮当裙袂飞扬,实在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
% g, X; I6 s' T8 q! z3 U# e
) Z8 N1 x; ~1 b2 l$ | 古时踏青从立春那天就揭开序幕,到野外嬉戏玩乐,认为这样既可消灾驱邪,又能健身壮体。《岁华纪丽谱》就记载有“二月二日踏青节,群人游赏散四郊”的诗句,说的就是阴历二月春游的盛况。到了魏晋时,在“上巳节”即农历三月三日,也就是清明前后,人们在这天要到水边举行一种叫做“祓除”的仪式,人们聚在水边沐浴、熏身,用各种草药擦冼全身,以水除垢祛病。. n+ [# |, \6 @% R4 @0 t* J
古代春日踏青
4 i. h; |! K/ m2 \
唐代时, 女子春游踏青更是蔚然成风。“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刘禹锡《竹枝词》);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 , 长安水边多丽人 ”,以及林宽《曲江诗》:“倾国妖姬云鬓重, 薄徒公子雪衫轻”,描绘的是唐代上已节曲江池畔游女如织的盛况。另据《新唐书 中宗本纪》记载: “景龙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反映了唐代还有女子拔河等。
! O9 K3 C) z' l! E1 L5 n: F% \
& i9 y2 \6 V# N8 D* h6 l 荡秋千是古代女子春日必不可少的游戏。唐玄宗看宫女荡秋千美姿时称是“半仙之戏”。杜甫“千里秋千习俗同”说明当时盛况。宋代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和黄庭坚“穿花蹴踏秋千索”写的都是荡秋千活动。& X+ b" b% \2 ^! |/ b; A0 I6 _
4 T+ ^8 G, J$ X; y5 ?* m7 T. s1 e 放风筝则是春游时老少皆喜的活动,在唐代以前就盛行。晚唐诗人高骈诗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李商隐也有“西楼一夜风筝急”的诗句。清代有首竹枝词写放风筝盛况:“凤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巧样,一行飞上碧云端。”
* I3 d4 V; x. M
4 w0 W! h, e7 }
8 z7 N2 ^# s, v6 T0 x7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