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2 1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 T- Z8 o/ l. J$ V
9 N1 a# \, t% [9 [6 v4 \
马家河村由于各种限制发展困难,而离它不到30公里远的宁强县肖家坝村却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子,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当地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 a( @3 k6 O1 J
( E2 E" [4 v0 {, T 2013年1月肖家坝村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9月30日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
* I& x) s6 \& F) K+ z
$ I6 N& ?$ Y1 X9 j$ j7 y 宁强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王慧琴介绍,肖家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已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公顷,实施坡耕地造林105.7公顷,生态修复316.2公顷。“该项目正常发挥效益时,年拦蓄径流可以达到65.28万立方,年保土量7.73万吨,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9.6%提高到75.6%,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使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慧琴说。* Z4 x' N, l7 O% s2 ^3 x
! ^2 v* D- G5 `4 g+ a
而对于群众来说,肖家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投产早、见效快、品质高的优质生态茶园、核桃园,解决了当地群众增收问题,流域内基本形成了山顶水保林,山腰林果带,沟、溪两岸吨粮田的农村新面貌。
- e2 r1 L0 p S* j/ p
肖家坝水保工程
3 ` v/ F" h- H) f3 F
肖家坝水保工程不仅保护了环境,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 C4 @& b7 G, ^& b" ]
7 u+ {+ ]5 T P* r 对此,肖家坝村村民王文平深有体会。“我们这是山坡地,前几年路不通,干个啥都是肩挑人背,我们的地也是在山坡上,种地也很不方便。”跟马家河村一样,王文平说一下雨山上的泥石就顺着雨水往下流,流入汉江。而现在治理以后,这种情况再也没有了。4 [7 d7 \+ j: D: D* O9 G/ a
# i( J+ c% W+ d: t+ x( x4 r; _
更重要的是,王文平一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原来种些水稻啥的,一年也就赚个万把块前,现在比原来好多了。”
+ ~5 A3 U; K; }. c" m& B
. @+ z- {8 J8 ~1 |4 M* w 现在王文平说自己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三万,主要是两个部分的收入,土地流转一部分,在原有的土地上打工是另一部分。“我流转了7亩多土地,一亩地一年是500块,这一年就是快四千。我把土地流转给茶叶公司,茶叶公司又聘用我给他们种植茶叶,每天还有50元左右的收入。”8 N, m2 Y$ R, j0 N( p+ [, d
9 o |( h; w( Q0 Q
提起这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王文平是赞不绝口,像这样的工程在汉中已经覆盖了全市11个县区。: Y' ` b: o% y3 D$ w8 {
' V9 t0 ]& q( p2 S$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