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211|回复: 2

[闲谝] 二月初二 为何要理发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5-3-21 12: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历(农历)的二月初二,又称“龙抬头”或“青龙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据民间传说,此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谓著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古代中国是农耕为主的国家,所以人们非常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同时,该日也是传统的理发吉日。
' J; z* S" Y5 [& ?- l7 R" x3 z3 K2 r( y' b5 z
5 b3 }+ h! _0 l. T
    节日来源:
* r9 i. f5 K3 r9 b3 D
; K- y" z$ A1 L$ A2 G$ U  o5 Z' q* N
    传说
" |; r! o" q  c; u. Z9 W
5 V. L& S8 d. E% F# C: Q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3 `, u& x. v; [8 i

二月初二 为何要理发

二月初二 为何要理发

- J5 I- l+ A9 n; x6 u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1 r2 r. P# @/ N9 l; d
4 l5 C) T! b& F- I! d" F! D$ z
  天象$ m3 c; E- Y5 @/ c& W. R

' i, S0 h1 f9 M( z+ [7 @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2 V- ?% I( w, B; T) V" ^# X' b
( w; a; c% l! X% _: K+ k+ g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7 Z% u; P3 \" `6 ]* O" u: P- p4 O4 O) r; `$ s% q+ C2 H  {
  自然地理4 e% v( ?' `( l# U! f) C

$ S: R" |! h/ ]! `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心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B& B0 Y0 X1 Q  z; R3 H

" O% `1 |7 e( r7 M# n/ p& _5 c. `       节日习俗
% ?) B" Q& [4 _% d3 C! Q$ K3 s8 D
4 P, C$ P5 |# [+ s6 F( w' _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得。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4 r! D4 W" _& ]  Q4 L
* J3 g0 v9 I7 Z  美食折叠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 Z4 [, k, l' i: J; s9 i( [
  
( O9 I/ R3 T; D- ^* y9 o+ A  龙抬头节日习俗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2 ?9 \  ?/ F# l# P' e
9 b5 O  L8 @$ M+ A9 v  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掌故大词典》。( f7 l/ k, G" Q+ R, S
9 s# J7 X- |: \5 m& V. k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2: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法一: W6 f' q; \4 h! U- [) w" Q
5 q9 Z7 w% u& j, m; u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1 H6 m; l6 W$ f6 k* e
* o  x9 z# p/ D, s9 F; C9 l8 ?       说法二 % i) k2 r$ a% \1 D
  理发“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 F/ S1 v) d! Y1 v9 [2 H0 K

二月二 为何要理发

二月二 为何要理发

1 B* `) A8 j. G! z+ h       说法三 
3 q8 P6 I( e; N. T* z5 Q7 y. A$ h/ C6 m% n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3 K. u9 r6 `1 ^  J3 }
0 f: H, t6 z9 o. N- _5 ]" g* T
  古籍记载折叠编辑本段“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  
+ t5 k  T3 `0 m& p8 E0 w' R& ?
* L! O1 ], B" R: G  龙抬头节日习俗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7 j% n$ W+ @# Q0 m; d8 C
! v5 ~  u, C( `9 A" P+ R* Q' f/ O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曰。” ————《燕京岁时记》
* g  y0 v* q1 X2 X8 Q( a& {- B9 B1 _3 I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大同府志》 $ Z  F. [! r! C" A6 }

  k9 q$ Y: D7 c, ^" F0 \$ T3 s$ }* G# }
a
0 0
  @ME: 
发表于 2015-3-21 23: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啥要理,去年的今天理了,今年没有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