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税社火,古老的歌谣
: e" Y8 |, ~, a. I. ?6 G
( i2 U' q. g! M 协税社火,这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心情。每年农闲的正月,在古朴的协税小镇,人们便乔装打扮,自导自演,拉开社火狂欢的帷幕。大美的协税社火,乐呵了自己,快乐了别人。
( C: }' j7 y* ]2 b" a# |
/ ]) C; f* X- k! y1 x 过了正月初五,浓浓的年味还未进入高潮,南下的列车,接走了打工的青壮乡邻。这古朴的小镇,留守的这些半大的孩子和年逾古稀的老人。 : x7 m. ]( y) H _) i
0 ^1 s. e2 M, G5 R3 n: C; R
正月十五至十七,这群忙碌的爷孙们,开始粉墨登场,摆开了如火如荼的协税社火的壮观阵势,演绎着这古老的民间文艺。7 I- d# O3 G& w, _4 P. a
; {. u: d& O4 v1 N
传承了六百多年的协税社火,历久不衰,常演常新。这一代老艺人们,差不多都演过了60多年的社火,历尽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尘。他们把孙子孙女纷纷送进社火架下,穿上社火戏服,绑上悬台铁芯,尽情表演着各种经典剧目,延续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风情,展现着老人们童年的梦想和青春的活力。 ( S7 t: J% B5 w& b4 P
, N# O" J1 s& y* x+ z o/ t/ p 秦巴谷地汉水之滨的千年古县——南郑,物华天宝,民风朴淳,近千年岁月风华的沉淀,孕育出汉调桄桄和协税社火的锣鼓乡音。
; L5 ~" n1 Q8 r2 P; v6 Y7 l
O0 N9 e4 E2 p. C 这片秀美的土地,自从有了协税社火的锣鼓,即使在冬天,这里的村庄也不再寂寞和寒冷;社火的锣鼓,就是乡村里的炊烟和炉火,温暖了一代代生生不息的乡亲。 8 u4 o* p* y) F6 n% Q" j
9 g2 a/ k+ y" y$ y$ t6 W 逼窄的街巷,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锣鼓声。一支华衣锦服、旌旗招展的队伍,蜿蜒而出,沸腾了古朴的小镇。 " B+ E: N' V5 l% @! O/ P' r' ~& k2 _
* O; S" ]* s+ i9 u. ^4 R
几百年来,面对生活中的苦涩,岁月中的沧桑,社火,便是协税人唱出的欢快歌谣!那歌谣,就是震天动地的社火!这社火,也成为乡亲们,代代崇敬的图腾。 " C6 }! ]! D/ F$ C# X8 Z2 v
4 e V: f0 [* t6 D, ^ a; V
陕南民间社火之乡——协税,地处汉水上游。协税社火是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吴楚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协税社火,继承和借鉴了古典戏曲、民间文艺、汉调桄桄的锣鼓精华,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B6 l0 H. ^* Z8 o
, K, P/ ? {5 @% S8 X
每年正月十五到十七,由协税镇、协税街社火协会牵头,在协税街头义务表演。原生态的表演形式,赢得了成千上万群众的欢迎。 v# m1 H- ~; ]
1 s) c( Z. F. I5 C& q3 w
社火表演,带着乡民们一路舞蹈,走过了寒冬,迎来了新春。锣鼓声、鞭炮声,把年年丰收的庆贺,岁岁平安的祝福,融入乡民们不绝于耳的欢呼声中。
* ~' v5 h _- c, g8 [. b3 c |
: y+ ^8 D, n2 O7 C" W- Z# V% Y8 ]# {" O: ]2 d: K6 j, J;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