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十五岁离家求学,毕业分配到略阳工作,一晃已是十多年。对三十岁的我来说,这段人生历程已不算短,我从初涉社会到日渐成熟,从清纯少女到结婚生子,都是在略阳度过的。略阳,堪称我的第二故乡。1991年夏,我被父亲“押送”来略阳电厂报到。车一出勉县城,视线便被重山阻隔。一条曲狭的盘山公路蚯蚓般探入大山腹地。汽车喘着粗气在山间穿梭,越走山越高、坡越陡、路越弯、心越冷。沿途葱茏的植被,潺潺的溪流和散落在溪边树下的农舍也算是好景致,但我却没有心情欣赏,终于在一个大弯道上晕吐起来。这算是略阳送给我的“见面礼”了。
就这样,在略阳一住十几年,渐渐有了些感情。再回头打量这块我赖以生存的土地,便觉得略阳有很多可圈点之处。
略阳城坐落在丛山间的一块三角空地上,山腹中流出的八渡河、玉带河在此与嘉陵江相会,三水环城。略阳古称兴洲,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以其地为用武之地为略,象山之南为阳”。略阳地处陕、甘、川之交,地理上是“鸡鸣三省”之城。略阳是古羌、氐、白马族游牧之地,民风很有特点。
这种地理、历史和人文的综合效应,对一个外来者,会觉得这个小城颇耐咀嚼,而对略阳本土来说,不但遗留了千年古刹灵崖寺及“小碑林”等珍贵文物,流传下罐罐茶、菜豆腐节节等名小吃,盛产出香菇、木耳等山货,更使略阳的男子厚道腼腆,女子漂亮水灵。
常在街头发现面容娇美,气质脱俗的女子,正想着她们好似某位影、视、歌星时,一口浓重的土音让我顿时意识到,这些美丽的女子是我身边的大山里飞出的凤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略阳的大山深处,花香鸟鸣,风冽泉清,养出的女子也自然钟灵毓秀,比县城女子好看,更何况这座山城,有着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
炎炎酷暑中,不要说西安人都在经受着昼夜高温的煎熬,就是不远的汉中坝子,也是蒸笼般的难耐,而略阳,只是午间的阳光有些火辣,一到傍晚,凉风从四面山沟袭来,一身清爽,一个夏天,都能睡好觉,到了冬天,四周山峦屏障般挡住了凌厉的西北风,山城的温度,总要比平川高几度,长住此地的人,到了外地先是耐不了酷暑严寒。
由于略阳矿产资源丰富,厂矿较多,与陕南各县相比,工业比重较大,虽然这给山城带来了些污染,但也同时造成了它的兴盛,不但城市人口多于别的县,而且消费水平和能力都比较高,林立的楼房把原本就不开阔的天空分割得支离破碎。夜晚的略阳,在相互辉映的灯火中,也透出喧闹和繁华。
当然,城市的繁华也没能改变城外山区的贫穷,在山沟里玩时,我常在一些山民家歇脚,这些农舍大多家徒四壁,别说电视、电话,有的连电灯都没用上,那种几近原始的生存状态是身居闹市的人们难以想象的。问其为何不下山到县城周边落脚,他们笑说不习惯也不舍得,笑容那么坦然那么真。
后来偶感身心疲惫时,竟也会向往那种近在咫尺的拒绝物欲的生活。从某个角度来说,物质文明对人的精神是一种侵蚀,在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下,在名利的束缚下,人们正在失去生命中最为可贵的东西,山民这种回归本真的生活倒也挺值得羡慕。
如今,我还常乘车奔波于报到那天走过的路,那是维系陕甘两省的唯一通道,一遇雨季山体滑坡被堵的往来汽车便会排起长龙,尤其是整修公路时,从略阳到汉中一百多公里路要跑一整天。而常往返于其间的我,晕车呕吐便是家常便饭,不同的是,我已把它当作了经常修炼的功课。
(作者:李毓,大唐略阳发电厂职工)
|
|